摘要:润腔是我国戏曲音乐表演过程中独特的演唱技巧以及手法,通过对旋律进行艺术润色,使唱腔更加生动,更加传神。独树一帜的湖南地方小戏——益阳花鼓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及独特的湖湘韵味,其富有当地方言音调特色的润腔使得益阳花鼓戏拥有声情并茂的审美境地,也有利于表演者表达自身的情感,增加表演的感染力。本文就益阳花鼓戏的润腔技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花鼓戏这一剧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益阳 花鼓戏 润腔
湖南益阳花鼓戏的演唱十分轻松自然,婉转动听,因而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此外,一些表演艺术家、歌唱家还大胆地吸收益阳花鼓戏独特的润腔方法,并将其融入声乐作品的演唱中。通过加强对益阳花鼓戏润腔特征的研究,从而为表演者提供借鉴的范本,对推动益阳花鼓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益阳花鼓戏深受川调、打锣腔、民间小调影响,要求表演者音色高亢明亮、动听委婉,舞台语言以长沙方言为主,音域跨度比较大。所以,润腔上技巧多,处理也特别细腻。
一、滑音润腔
滑音润腔是益阳花鼓戏润腔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且应用广泛,绝大部分作品中都有呈现。益阳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长益片区,湘方言中常运用各种滑音腔来表达说话者的情绪,这一地方语言的特色极大地影响了益阳花鼓戏。在运用这一润腔方式时,音高的不确定也导致音色常常向一个方向进行滑动(多为头腔位置)。益阳人说话音调常常存在比较多的入声,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采用滑音润腔十分贴切。它能够体现浓郁的湖湘气韵,通过运用滑音润腔能够使得旋律更加悦耳,重点体现某一个字,通过采用上滑润腔方式,从而体现花鼓戏的美感。
下滑润腔的运用也十分常见,它不仅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作为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换气以及断气的重要依据。通过不同的下滑音,语气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正话,有的是反话,有的只能起到标点符号的作用。此外,为了表达一些特殊的情感,或者是强调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语句,常常对一些词组进行长应停留,或者是在原来唱腔的基础之上,进行下流动状处理。通过将音调向上抛又快速地往下掉,从而体现出主人公的情绪,使得花鼓戏充满韵律感。
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要求表演者在唱滑腔时要始终保持住声音的位置,使气、字、声协调与统一,不能随着音的上滑或者下滑而改变,影响演唱效果。
二、倚音润腔
在益阳花鼓戏的演唱过程中,为了确保音调与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相同,达到情调缠绵的效果,常会依靠本音符进行表达。由于益阳方言本身就存在六个音调,这也导致益阳花鼓戏在表演的过程中润腔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多为倚音。
以益阳南县《孝歌子》中的前两句为例,第一个字就加入一个音或是两个音的表现,从而使得音高出现跳进式以及级进式,使音乐线条更具色彩性。
三、波音润腔
为了使益阳花鼓戏在表现过程中更加华丽细腻,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大量采用波音润腔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反复波动装饰音,最终达到不同的演唱效果。前波音腔主要是在开头演唱时的位置,这种方式通常是表达主人公沉闷哀伤的情绪。在运用后波音腔时,开始先直着往下唱,不需要采用任何泛音,到结束时可以以颤抖的方式,稍微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令观众回味无穷。比如《放风筝》开头第一句,唱詞“闲来无事”的“来”字和“事”字都用了波音来演唱,“来”字的波音落到了1音上,而“事”字的波音则落在5音上,这一句连续两个波音的运用,使全曲一开始就悦耳动听,表现了一种轻巧、柔和的色彩(如图1)。
四、花舌润腔
在益阳花鼓戏民间小调演绎过程中,为抒发一些情感,表演者常采用花舌润腔这一方式。通过运用气流对舌头进行冲击,使气流在滚动的同时产生一些碎音,在运用花舌润腔时需要均匀控制气息力量,通过将舌头抵住上颚前方发出声音,使得舌头上下颤动。例如《洗菜心》中,就大量采用了花舌润腔这一方式,呈现小姑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的思想感情。在演唱一开始通过采用花舌润腔能够展示出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在中间段落通过花舌润腔表现出小姑娘丢了戒指的焦急心情,最后又用这种润腔方式表达希望自己的戒指被有心人捡到的羞涩感情。通过表现这种不同时间段的状态,引发人的无限遐想,同时也能够用花舌润腔展示表演者的不同心情。
五、结语
花鼓戏作为益阳最具有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通过将多种润腔形式巧妙地融入于其中,能够使花鼓戏演唱充满活力,同时也体现了十分浓郁的地方风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益阳社科联项目“益阳花鼓戏演唱特色研究”(项目编号:2018YS043)。
(作者简介:邓勤,女,硕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