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2020-05-26 01:50马龙
新丝路(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

马龙

摘 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正确理解宗教、把握宗教规律以及进一步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目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正信正行,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极端

党的十八大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宗教研究领域,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的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中各种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的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宗教规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顺应新时代。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的人物创造伟大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人类步入21世纪,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一伟大飞跃过程中产生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不同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的经验总结,是指导中华文明古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理论指引,是不断带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因此,在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制化水平,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根本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新疆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务必要一以贯之地坚决执行,将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落实到天山南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共识,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认识宗教本质和掌握宗教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刻掌握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读原著、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坐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不能断章取义,必须将著述放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中去体会和把握。同时,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教条主义思维生搬硬套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时代具体的社会发展现状,对之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的科学认知,才能真正认识宗教的本质,进而能够掌握宗教发展的规律,为做好当前的宗教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引。

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认识宗教和理解宗教的重要方法就是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立场。是用“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看待思想文化的发展,从“社会经济基础”来剖析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上层建筑”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宗教的本质是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深入研究,进而形成其从社会存在探讨社会意识、从现实社会寻找宗教秘密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其具体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和实事求是。

2.本质论。界定宗教的定义,犹如界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涵盖之广难以尽述,其本质认识上,诸多宗教学者从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出发,对宗教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大树如何茂盛,枝叶如何繁杂,根总是一个。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宗教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强调“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宗教的本质”,把宗教现象放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和与之相关的物质状况、社会条件中去分析和论述,这是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本质论的基本原则。

3.根源论。理解宗教为何存在,就必须了解宗教存在的根源,这是把握宗教规律和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根源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根源;二是,认识根源。马克思分析宗教存在的根源,究其根本在于产生宗教的这一土壤——社会,通过对“社会分析”和对“社会的批判”,深刻理解和把握宗教存在的原因根源。马克思指出:“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1];他还强调:“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2]人是社会人,而非孤立存在,人是具有群体性和共聚性特征的。正如恩格斯所言:“在目前的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们就像受某种异己力量的支配一样,受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关系、自己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支配。因此,宗教反映活动的事实基础就继续存在,而且宗教反映本身也同这种基础一起继续存在。”[3]因此,马克思明确提出宗教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从“神学”到“人学”再到“社会学”的重要过渡,进一步通过分析这种“社会”为何产生出宗教和对人类历史上社会出现的异化现象作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三、正确理解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区别

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其真实面目就是打着宗教的旗号渲染某种极端思潮,实际目的就是要恢复神权统治进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自冷战结束至今,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在世界各地沉渣泛起,随后又与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苟合,形成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不稳定重要因素,给国际国内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成为反恐维稳工作的重点突击对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告诉我们,宗教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等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有一定联系,但其本质上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究其实质,宗教极端主义不属于宗教的范畴,而是属于政治范畴,在某种环境和某些时期中,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沆瀣一气,形成错误的思想基础,具有政治性、极端性、欺骗性和暴力性等特征,唆使和欺骗一些不明真相的、具有朴素宗教情感的信教群众,在他们中间制造民族仇视和对立,割裂正常的族群关系和社会关系,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制造不和谐、不安宁的影响,损害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在形象和声誉上对国家法律认可的合法宗教带来无尽地消极影响,给广大爱国宗教界人士和爱国爱教的守法公民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是一切爱好和平、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守法公民的共同敌人,做好去极端化工作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全世界人民维护安定祥和的大好局面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作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从战略高度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发展和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宗教工作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理论性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今天认识宗教、推动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南。为此,我们一定要全面學习、认真领会、正确实践。

其二,不断提升和培养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入新时代,教育已由过去的传统教授方式逐步走向网络信息化、大众化乃至国际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不断利用各种伎俩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传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从未中断,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对新一代青少年思想渗透的罪恶企图尚且存在。新疆社会中存在的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镇痛期“三期叠加”的形势没有彻底转变,诸多危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因素长期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引导、教育工作十分迫切和棘手,对组织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增加了难度,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务必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定坚决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关于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于抵抗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做到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扎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保持清醒。

其三,要重视和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在每周的学生党支部学习活动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学生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党员学生更多的了解到党关于民族宗教的各项理论与政策,紧紧抓住青年学生队伍当中思想较为先进的“关键少数”,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在学生当中的积极作用。

其四,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福利和便捷。网络购物惠及大众、智能手机通讯人手一部、网络资源海量搜索等等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深刻写照;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给国家、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合法合规合理的对之加以运用,有利于合法宗教在宣传劝人向善向好、维护国家安全、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序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反之,如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对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和顺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对国家不利,对社会不利,对人民特别是广大信教群众不利,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坚定坚决的抵制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002年10月第2版,第40页。

[2]《马克思致阿·卢格》(18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6月第1版第436页

[3]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34页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不工作,爽飞了?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选工作
阿吾(一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