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 Drucker
不创新的企业注定会老化、衰退。在当今这个剧变的时代,在这个企业家经济的时代,衰退的速度将会加快。但是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任何企业都可获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有意识地去奋斗。企业家企业将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责任,它们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对其加以研究,并付诸实践。明确地说,企业家管理需要在四个主要领域中制定政策,并付诸实施:
第一,组织必须接受创新,并愿意视变化为机遇,而不是威胁。它必须承担起企业家的艰苦工作,并通过制定政策和措施来营造企业家氛围。
第二,必须对公司作为企业家和创新者的表现进行系统衡量和评估,同时建立起内部学习机制以提高绩效。
第三,企业家管理要求建立组织结构、人員任用与管理、薪酬、激励和奖励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四,企业家管理中有几个禁忌,也就是不该做的事。
当企业把创新看作违反自然规律,就像逆水行舟一样,那么除非有英雄表现,否则就不会有创新。事实上,即使我们不把创新看作例行公事,也必须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特别的政策。
首先,创新并不是紧抓住已有的事物,而是一种对管理者有吸引力且使其感到有利可图的事情。组织中的所有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创新才是保护组织,使组织基业长青的最好方法,它是管理者的职业保障和事业有成的基础。其次,必须界定和详尽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及时间期限。最后,必须制订目标明确的创新计划。
1.只有一种方法使创新对管理者有吸引力:制定一个系统的放弃政策。凡是废弃的、过时的、没有生产力的,以及错误的、失败的和误导性的工作均应放弃。有的时候,放弃并不是问题的答案,放弃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是企业至少应采取限制措施,确保人力和资金等生产资源不再被过时的东西吞噬。
若想进行创新,企业必须将高绩效者解放出来,迎接创新的挑战。同样,它还必须在创新中投入充足的财力。但是,企业通常无法做到这两点。要想得到创新所需的高绩效者和必要的财力,除非企业抛弃过去的成功、失败,尤其是那些“应该成功”但实际并不理想的事情。如果高层管理者知道放弃是公司的政策,他们就会积极去寻找新的东西,鼓励企业家精神,并使自己成为企业家。这是构建健康组织的第一步。
2.第二步,即为使现有企业“渴望新事物”而制定的第二个政策,就是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现有产品、服务、市场、分销渠道、程序、技术的繁荣和生命周期都非常有限,且通常都很短暂。
3.企业得确定自己需要多少创新,以及创新的领域和创新的时限。对此,迈克尔·凯米研究出了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根据凯米的方法,公司需要列出每项产品或服务及其所针对的市场以及所用的分销渠道,以估算每项产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由此,公司应该自问:“这种产品还有多长的成长时间?它还将在市场中保持多长时间?在多长时间内它会开始老化和衰退,老化和衰退的速度有多快?它什么时候会过时?”如果一家公司意在尽现有所能来经营,那么该方法可使它能够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态势。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显示出,不论是在销售、市场占有还是盈利方面,公司的预期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如果公司不想走下坡路,它就必须填补这一差距。公司在创新上至少应投入三倍于所需的资源和努力,如果成功了,就能弥补差距。
4.有系统地放弃,检查现有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市场、技术,以及创新差距和创新需求的确定——将这几方面整合在一起,公司就能制订出一个有明确创新目标和有期限性的企业家计划。这一计划可保证有足够的创新预算。最重要的结果是,它可确定需要多少人参加,以及这些人应具备什么能力。
以上就是使企业能够实行企业家管理,使企业及其管理层渴望新事物,让企业把创新视为健康、正常和必要行动的基本政策。为了对现有企业实施企业家管理,管理层必须主动放弃过时的产品和服务,而不能等到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时,才开始做这件事。我们要把企业提升到这样一个境界:视新事物为机遇,而非威胁。企业必须在当下努力提升产品、服务、程序和技术,以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
在现有企业中,培养企业家精神还需要以下管理实践。
1.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管理层应将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一般而言,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公司会举行两次经营会议:一次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次专注于机遇的探讨。
一家中等规模、20年里增长了10倍的医疗产品供应商就是这么做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曾多次说:“在会议中挖掘机遇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了企业家的态度,使整个管理层养成了一种寻求机遇的习惯。”
2.为激发整个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该公司还采用了以下方法: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天的管理会议,约有四五十人参加,包括公司各事业部、市场和主要产品的高层管理人员。第一天上午,由三四个高层管理人员报告过去一年来,他们所负责部门的杰出创新与企业家表现,并解释成功的原因。
实际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总是在寻找干得更好、更与众不同的人和部门。找到之后,它们分析这些人和部门的特点,并不断地问他们:“你们的哪些行为可以解释你们的成功?”“你们的哪些行为是我们没有做的,我们正在做的事当中有哪些是你们不会去做的?”
3.第三项实践尤其对大型企业特别重要,就是派一位高层管理者与研发、工程、生产、营销和财会等部门的基层人员座谈——这是一个非正式会议,但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这位高管人员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来这里并不是来做演讲或告诉你们什么事情,而是要听听你们的想法。我想知道你们渴望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你们看到公司面临哪些机遇,受到哪些威胁。在尝试新事物、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销售途径方面你们有哪些想法?你们对公司、公司的政策、公司的发展方向……”
这种座谈会不宜经常开,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它耗时太多。因此,这样的座谈会一年不要超过3次,高层管理者每次要花一个下午或整个晚上的时间与 25-30个基层人员座谈。但是这种会议应该有系统地坚持下去。这是非常好的向上沟通工具,也使基层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能摆脱有限的专业视野,审视整个企业。反过来,这些座谈会又使高层管理者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其年轻同事的价值观、愿景及其所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座谈会是公司上下共建企业家愿景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对这种实践方法的要求是,任何人新建议的新事物或新方法,无论是有关产品或程序,还是有关市场或服务,即使是建议改变正在进行的某件事情的方法,建议者都应当亲自“去实施”。他们应在合理的期限内,向主持会议的高层管理者和同事呈交实施其建议的可行性报告。
对一家重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言,必须衡量创新绩效,并以此作为控制自身行为的依据,企业家精神才能真正转化为行动。要在企业的控制体制中设立一些标准来衡量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绩效,或至少是进行定性的判断,并不是特别困难。
1.第一步是在每一个创新项目中,建立起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的反馈系统。这一反馈系统可显示出创新计划与实际努力的品质和可靠性。采取这一步骤的首要目的就是找出我们做得较好的领域,第二个目的就是要找出那些限制我们优势的因素。
有一家全球最杰出的银行,将其成功归功于对所有的创新努力建立了反馈系统。该银行无论是进军像韩国这样的新市场,还是涉足设备租赁或发行信用卡等,其反馈系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对所有创新努力的预期成果建立反馈系统,银行及其高层管理者还从新事业中了解到:一项新的研究需要多久才能产生结果,以及何时投入更多努力及资源。
2.第二步就是将所有创新努力进行汇总,并进行系统评估。
有一家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医药公司,其高层管理人员每年都要坐下来评估公司的创新工作。首先,他们评估每一个新的药品开发项目,并问:“这项药品研发的方向是否正确,速度是否合适?它所产生的产品我们是否希望加入到自己的产品线中,还是它所产生的产品并不符合我们的市场?如果不符合,最好是将它转让给其他医药厂商,还是干脆放弃算了?”其次,这些人还要评估其他创新努力,特别是市场推广中的创新工作。最后,他们以同样仔细的态度审视竞争对手的创新绩效。就研究预算和创新的总开支来看,该公司的排名在同类企业中只处于中等水平,然而,它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方面的成就却相当出色。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者:Peter F. Drucker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最后一步,企业家管理必须根据公司的创新目标、绩效、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它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表现来对公司的整体创新表现进行评估。
一般企业进行这种评估时,遇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我们是否获得了创新的领先地位,或至少保持了原有地位?创新的领导地位与企业的规模不一定等同,这就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能成为创新的领导者并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而被大众所接受。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每个企业都有引领潮流的自由,而不是被动地跟随。这是对现有企业是否具有成功的企业家精神的严峻考验。
创新是由人来进行的,而人是在一个组织结构中工作的。为使现有公司能够创新,公司必须创建一种结构,进而使公司的员工具有企业家精神。它必须以企业家精神为中心设计各层关系,必须确保其奖励和激励措施、薪酬待遇、人事决定和政策都鼓励企业家行为,而不是惩罚这种行为。
1.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将全新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项目,与旧的、已有的项目分开组织。如果我们仍用现有的企业结构来执行创新与企业家项目,则注定要失败。这对大企业来说尤为如此,中等规模的企业亦是如此,甚至小企业也不例外。
2.这还意味着组织必须专为新项目留有一席之地,而且必须由高层管理者直接负责。即使新项目从当前的规模、收益和市场来说都不及现有产品,高层管理团队中也必须有人以企业家和创新者的身份,担负起为新项目的明天而奋斗的特殊任务。创新工作,特别是旨在开发新业务、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创新工作应该直接向“负责创新的管理者”汇报,而不是向原有组织层级中的直属上司汇报,并且绝不应该向负责日常运作的管理者汇报。
3.创新项目之所以要分开建立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让它避免背负过重的包袱。例如,除非产品已经上市几年,否则公司对新产品的投资和对投资回报的计算,均不能使用传统的投资回报分析法。
4.在讨论个人薪酬时,我们提到创新的回报不应该按已有业务的方式计算,必须用不同的方式来衡量。现有业务的薪酬制度并不适用于创新部门的关键人员。负责新项目的人员应该享受中等水平的待遇。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让负责新项目开发的人员享受未来利润的分红。此外,还需要另外一个机制:在现有企业中负责创新工作的人是要冒风险的,所以,雇主也应分担风险才算公平。如果创新失败,他们应该有权选择回到原来的工作职位,并享有原来的薪酬。
5.使现有企业具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最后一个结构性要求是:必须明确负责创新的个人或小组的责任。无论创新的责任是落在首席执行官身上,还是落在另一位高管人员,或单独的机构身上,也无论它是全职工作还是首席执行官诸多职责中的一部分,它都应该作为单独的职责,作为高层管理者的职责来对待和认识。这项职责从始至终都包括对创新机遇有系统、有目的地寻找。
以下是现有企业的企业家管理应注意避免的一些事情。
1.最重要的一个告诫,就是不要将经营部门与企业家和创新部门混在一起。永遠也不要将创新项目放到已有的管理部门中,绝不要让负责已有业务运营、开发和优化的人员,来承担创新任务。
如果一个企业不彻底改变其基本政策和实践方法,而试图成为企业家管理,这同样是失策的——事实上,是注定要失败的。兼职的企业家很少会成功。
2.创新努力如果脱离已有的事业领域,也很少会成功。创新最好不要多元化。无论多元化有多少好处,它都不能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混在一起。新事物往往充满艰辛,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是很难成功的。现有企业的创新,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专长:无论是市场知识还是技术知识。
3.最后一个告诫,若想通过收购,也就是说,通过收购小企业来实现自己企业的创新,那是徒劳无功的。收购极少会成功,除非进行收购的企业,愿意并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向被收购企业提供管理人员。当一家非企业家企业收购了一家企业家企业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具备创新的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繁荣昌盛,必须将企业家管理植入自己的体系。它必须采用一套政策,使整个组织都渴望创新,并培养重视企业家精神及创新的习惯。若想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已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将自己作为企业家企业来加以管理。
本文源于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