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5-26 01:55樊琳赵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发展建议中药材

樊琳 赵华

摘要:长期以来,甘肃省一直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文章探讨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药材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科技进步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经过多年培育种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日益凸显。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甘肃省必须在把握住外部机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更好地促进其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条件优越,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甘肃省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适宜各类中药材生产,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中药材重要的产区之一,根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统计,甘肃省现有药用品种1527种,其中植物药材1270种,动物药材214种,矿物药材43种。国家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占比76%。2018年中国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甘肃省举办,为甘肃省中药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势明显

甘肃省长期把中医药产业作为主打产业,近年来,为了促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相继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陇药大品种大品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中药材初加工能力、建设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推动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中医药产业的政策优势十分明显。

(三)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

甘肃省中药材市场知名度高,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均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除了与国内多地企业建立合作,也在白俄罗斯、匈牙利、泰国、法国等国家建设了海外岐黄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有力推动了中医药“走出去”。目前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使用中药(植物药)进行疾病治疗和卫生保健,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甘肃省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已具备了相应的基础和优势,但甘肃省中药材的种质资源,特别是产业后端的加工、转化能力上还存在着问题。

(一)中药材种质资源混杂

中药材种植中种质资源的选择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作用。现阶段甘肃省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品种选择存在盲目性与单一性,尚未建立药材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种质资源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科学的管理,中药材市场中存在着品种混乱、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二)中药材企业融资能力弱

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但大部分药材企业对中药材相关政策的敏感度与掌握力度不够,获取相关政策的途径单一,对政策运用能力不够强,不能紧紧抓住政府的中药材种植的政策机遇以及相关项目申报,因此甘肃省中药材企业融资能力十分薄弱。

(三)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

由于认识不足,药农在种植中药材中存在着种植不标准、下种量不足等现象。而且,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进展仍然比较缓慢,种植环节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品种退化、化学和土壤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药材质量难以稳定;部分散户药农仍按旧的行业标准进行种植,不符合药材日益严格的规范标准,同时由于逐利心理等因素的干扰,药材种植标准化程度低,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四)中药材加工增值能力相对较弱

甘肃省在中药材产业深度开发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药材作为初级农产品,难以卖出高价钱,农户挣得只是“辛苦钱”。同时,中药材加工企业科研开发、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短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中药材加工市场缺乏配套的技术人员、操作设备和检测机构,没有统一规范的质检标准,无法进行有效成份、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检测工作,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五)市场开发不充分,缺乏知名品牌

甘肃省中药材商贸流通市场中缺乏大的中药集团,药材龙头企业依然处于原始加工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原材料输出的低价值流通阶段,造成农产品结构性剩余,对外销售窗口和发展平台宣传不明显。同时,中药材产品品牌力量薄弱,组织经营模式滞后。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药材种植区域的大部分农户不会利用互联网来拓宽药材的销售市场,更不会利用网络进行药材的宣传推广活动。绝大部分药农是在线下单向销售药材,只有极少数农户知道利用互联网销售药材,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配套发展,这种现象极其不利于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甘肃省加快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保护种质资源,加强监管力度

以生产源头为出发点,开展药材品种选育,积极引进适于不同加工用途的专用药材新品种,丰富药材品种资源,实现品种多样化,建立药材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出抗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同时,种子管理部门和植物检疫部门应加大对种苗企业的监管、监测力度,对整个生产环节进行跟踪监测,确保企业生产的种苗符合各级中药材监管部门的质量要求。

(二)加強中药材企业融资能力

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带领药材企业紧紧抓住国家增加农业投资的政策机遇以及利用好国家有关中药材发展的政策。每年投入大量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和药材生产基地,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中药材企业的融资能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

首先,政府部门应通过现代化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药农的种植理念,立足标准化生产,扶持一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大户。其次,要全面提高药农的素质以及中药材种植的技术含量。技术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解决药农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技术推广,提高行业整体标准。

(四)发展药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延长药材的产业链就能提升附加价值,因此要推广中成药生产的关键技术,通过系统化、智能化的改造,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实现药材向饮片的转化,同时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对现有疗效突出、市场需求稳定的中成药品种的培育,充分发挥药材资源优势,与特色旅游相结合,开发药膳系列产品,加强药材产业增收力度。

(五)以市场化、信息化推进产业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遴选、公布大品种培育目录,紧紧围绕“引项目、建市场,抓配套、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立足现有生产能力, 对临床疗效确切、质量安全、年销售收入高的品种和有市场潜力的独家品种,列入大品种培育计划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适宜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以适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控制生产成本,引导药材区域化种植,增加药材经营效益。

(六)加大产业品牌建设力度

产业品牌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因此,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必须走“品牌带动”战略。首先,甘肃省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加快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用品牌提高甘肃省中药材的产业品味和市场占有率,加快药材加工基地建设。其次,为了提高其药材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使用效果,必须进一步规范使用管理工作,同时,把产业宣传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挥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的协调作用,组织企业、经营大户、药农等举办药材交流会、药材博览会等多种形式展示甘肃省特色中药材。最后,坚持价格优势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药材品质,使甘肃省“西北药都”的产业品牌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加快推进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N].甘肃日报,2018-10-12.

[2]李应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4).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赵华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发展建议中药材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