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镇》中道德的失守、救赎与重塑

2020-05-26 02:02李晓
艺术评鉴 2020年7期
关键词:回归重塑小镇

李晓

摘要:淮剧《小镇》通过朱文轩为代表的小镇人在巨奖诱惑面前出现群体性道德底线失守,到惶恐不安、愧疚反省并自我救赎,再到与朱老爹两代人之间道德传统的传承,维护并重塑了小镇的道德形象,反映了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艰难,极具探索创新精神,成为现代戏创作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小镇》   道德   失守   回归   重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179-03

徐新华创作的淮剧《小镇》已成为现代戏的重要成果和经典之作,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其通过小镇道德楷模与典范的朱文轩因家庭突遭变故冒领巨奖而陷入了心灵的不安、愧疚与自省、救赎的艰难过程,表现出了对良心的追问,对诚信的坚持,也反映了作为道德重镇的小镇在道德上曾经的失守与重构,最终实现小镇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反映出该剧在思想内容上的深刻性。诚如论者所云:“《小镇》是一台难得的好戏,是当下触及灵魂、净化人心、倡导自我反省、自我觉悟、自我教育、强化道德重建的好戏。”[1]

《小镇》是远近闻名的道德重镇与高地。小镇人崇礼尚德、民风淳朴,这从剧中不时出现的“人之心,性本善”的朗诵声中,高悬在镇口的那口铸造于宋代刻着“清白至重”古训的大钟上,就会感受到小镇重视道德伦理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浓烈氛围,从镇民自豪的述说中可以感受到其对小镇讲究诚信、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的自豪,以及小镇人为其乐善好施、民风淳朴的传统而发自内心的骄傲。多年前曾在此受过救助的一位外乡人如今已成富商,特地悬赏五百万来小镇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这既证明小镇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绝非虚构,然也由此成为对小镇人道德考验的试金石。不幸的是,作为小镇道德模范与代表的朱文轩竟然未能经受得住巨奖的巨大诱惑,做出了“冒领巨奖”的荒唐之事,在诚信的道德防线面前失守。无独有偶,作为小镇头面人物的书法家、企业家等,也同样做出因冒充救助者而遭人指责的尴尬之事。“小镇”人竟然未能经得住这次巨奖的严峻考验而出现群体性道德沦陷的不光彩事件,使得小镇的道德形象与传统由此受到严重损害。实际上秦副镇长早就发现小镇“近来世风渐混沌,人心不古失良纯”的民众道德滑坡现象,正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导致的物欲横行、拜金主义盛行的反映和表现,这既是在社会发展、转型之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进而提醒我们必须做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深刻道理。

朱文轩是一位人们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一生甘于清贫,两袖清风,济困助人,乐善好施,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敬仰,堪称小镇道德的楷模和代表。然就是朱文轩,却在家中突遭变故,儿子小轩替人担保贷款生意失败债主潜逃而使得其须承担包括利息在内的五百万的巨额债务,在妻子苦苦哀求,儿子以死相逼,以致家庭面临破碎的种种无奈和万般逼迫之下,虽在五百万巨奖诱惑面前也有过犹豫、彷徨,但最终还是妥协、失守了,向朱老爹发出了自己是当年那个救助者的讯息。显然,冒充救助者的谎言终究有悖于其“良心”和坚持“诚信”的道德原则和底线,这一步的最终迈出,尽管有些无奈与艰难,使得其多年来所建立起来的道德楷模的高大形象在瞬间垮塌了,因为其在道德防线面前失守了。“平生第一次把心昧,平生第一次把心违,平生第一次把心累,平生第一次把心亏”,这一“冒领”“欺骗”行为使得其魂不守舍、惶恐不安,既受到了良心的严厉谴责,也由此陷入心灵的纠结、矛盾、苦恼与挣扎之中而不能自拔。对朱文轩这位小镇的道德模范来说,其道德防线的失守似乎是瞬间发生且偶一为之的事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有其遭家庭变故而情有可原的成分,然也正是此,才更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连小镇人所敬仰、尊重的道德模范都这样了,不免使人感到寒心和悲哀。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物欲横流、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实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这巨奖的诱惑,还真不好说。这才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之所在。

说小镇人道德的群体失守与沦陷,是否太严重了,不符合小镇人的具体事实,否。要知道,朱文轩道德防线的最后失守,绝不是其个人现象。在朱老爹宣布“冒领者名单”时,朱文轩还以为就是自己一个人,觉得这一个肯定就是自己;当听到“又一个”时,他已经有点懵了,觉得他人怎么也会这样;再听到“自称三十年前救助企业家的人还有……”时,他已经有点坚持不住了,居然出现了群体道德失守、沦陷这样既荒唐透顶又不可思议的严重情况。这才是最令人难受、担忧的严重社会情况,令人不寒而栗。要知道,这些人都是镇上的头面人物啊,他们居然都这样做了,这只是那冒出水面的冰山啊,那水面下的呢,简直不敢想象,但由此可知小镇上有多少人想冒领巨奖的绝不是少数,只是因为他们暂时还不具备撒谎、冒领的资格和条件,因为他们明知是不会有人相信的。这一冒领巨奖事件已不仅仅是朱文轩等几个人因经不住巨奖诱惑而出现的道德底线失守的群体事件,它要比多年前那个捡到粮票而未能及时归而留下深深遗憾而敲响警钟的个人事件不知要严重多少倍。可谓是小镇人在巨奖的考验面前是完全、彻底的失败了,也是集体沦陷了。这不仅是《小镇》所表现和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也由此大大增强了作品拷问人物灵魂、进行道德反思的社会广度、深邃程度与强大力度。难得的是,当“冒领”骗局被揭穿后,把那些原本小镇上的林林总总的头面人物搞得一个个灰头土脸的,頗有一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的悲切感受,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冒领巨奖的行为举止已经在群众中所留下的丑陋形象与贪财丑名,使得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和千夫所指的对象而为人所愤慨、谴责,故他们才欲打算悄悄离开小镇,最后老死他乡,因为其觉得自己再无颜见江东父老了。他们的自我忏悔,自我反思,自省自责,更进一步深深地触动了朱文轩那深感愧悔而痛苦挣扎的灵魂,促使其最后勇敢地走出心理的阴影,公开地向民众袒露真相,以求得镇民们对自己道德失守的荒唐举动的谅解。

难能可贵的是朱文轩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严肃拷问和自我救赎。朱文轩毕竟不是普通群众,自发出自己是当年救助者的虚假信息后,心灵便从此不得平静安宁,因为他不仅受到来自其心底深处的良心的谴责与批判,而且还来自于对自己这样一个道德模范、代表人物居然在诚信问题上弄虛作假的震惊和不安。他从开始心灵的惶恐不安,发展到心灵扭曲的莫大痛苦。他为此而自责自叹、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认为是自己撒谎、欺骗了小镇,其根源则是“贪”字,是“贪,让人失根本,贪,让人妄念存,贪,让人心思乱,贪,让人神智错”,为此而深感惭愧与后悔,既欲向社会袒露真相,又怕自己从此难以见人,进而陷入灵魂的自我挣扎之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遂决定主动向社会承认错误。尽管这其中还遭到了朱老爹亲自出面,让他从维护小镇道德形象的大局出发,并以自己多年来以行善赎罪的举措来劝说其隐瞒真相,但朱文轩已从企业家、书法家们欲远走高飞,朱老爹以行善赎罪而躲避人们的指责、批评中吸取教训,不愿终身生活在那种“遮遮掩掩战兢兢、躲躲闪闪失魄魂。退不能退,进难进,不像鬼来不像人”的满是阴霾的灰暗生活状态中,遂决定要“卸一个如山负重,求一个轻轻松松”,过一种坦坦荡荡的正常人的生活。经过几天的心灵煎熬、折磨与拷问,勇敢而坚定地选择走当众忏悔的坦白之路,向社会公布真相,由此得到了镇民的谅解和尊重,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赎与回归过程。这种失而复得的对道德的坚守,不仅更加的真实,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朱文轩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以自己的知错就改的勇气和坦陈,再次维护了小镇的道德形象和声望,并以自己心灵深处的严肃拷问和自我救赎的壮举,就像朱老爹那再次敲响的雄浑钟声一样,让人们引以为戒,绝不可再重蹈历史之覆辙,由此也完成了作为道德重镇的“小镇”的自我更新与再造重构。一个人不能永远不犯错误,但贵在能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尤其是知错就改,这要有一种“知耻近乎勇”的精神和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道德是人的立命之本,诚信则是人的安身之根。朱文轩“诚诚恳恳,说出真相,真真实实,袒露胸膛,磊磊落落,心明胆壮,为了小镇,重塑信仰,灵魂救赎,责任担当”,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格塑造,主动承担起小镇新的道德构建的历史重任,不仅表现出其强化个人自律、约束的道德回归与重塑,还展现出一种更加积极而强烈的道德建设责任担当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强烈使命感。朱文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镇民们的理解和支持,众人也为朱文轩的浴火重生而欣慰,为小镇的道德的回归、重塑而欣喜。剧作家“希望通过朱文轩的沉沦和自救,写出道德自我完善的艰难,写出知耻而后勇的可贵,写出自我救赎和道德担当的可敬”[2],可以说其这一目的达到了。在朱老爹和朱文轩身上还体现了小镇的道德传统的传承。多年前,朱老爹曾因“粮票事件”而维护了小镇的道德荣誉,并以敲钟来警示后人;现如今,朱文轩勇于当众承认过错,镇民们向朱文轩高呼致敬,表达对他的尊重和谅解,使小镇的道德形象得到保护,用敲钟来表示小镇的道德传统在两代人之间的顺利传承。朱老爹更是为朱文轩的既有勇气、又有担当的精神和责任所感动,“两代人在小镇道德失范和重建的大是大非面前终于肝胆相照,朱文轩的思想高度和朱老爹的思想厚度,达到了双璧生辉的亮度……它自然地获得自身的荣耀和社会的尊重。”[3]亦如王馗先生所云:“对于淮剧而言,《小镇》是一部成功的新创作品,显示了这个剧种在现代戏创作中的里程碑意义;对于中国戏曲而言,《小镇》 同样是一部成功的经典力作。”[4]愿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来。

参考文献:

[1]徐培成.淮剧《小镇》震人心[J].剧影月报,2016,(03):51-52.

[2]徐新华.我的小镇[J].剧影月报,2016,(03):19-20.

[3]薛若琳.两代人的钟声——评淮剧《小镇》[J].剧影月报,2016,(03):6-9.

[4]王馗.淮剧《小镇》的道德世界[J].剧影月报,2016,(03):37-39.

猜你喜欢
回归重塑小镇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重塑未来
撞色拼接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穿毛衣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