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影响因素与建议

2020-05-26 01:58陈静马广奇
现代企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亚丝路经济带

陈静 马广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根据目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而在“五通”的实现过程中,蕴藏着上万亿的项目、资本和债权投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以互联网金融为平台,不断寻求新的金融合作方式和方向,挖掘阻碍合作的瓶颈因素,找寻突破口,从而不断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

一、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影响因素

1.政治因素。①政局动荡、恐怖主义加大了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政治风险。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欧亚大陆五十余个国家,基本国情复杂,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纷繁多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内部,除我国政局稳定之外,中亚国家整体局势复杂多变,加之各国长期处于战争、动乱之中,使贸易和投资活动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此外,各国的政治立场很有可能不同,都将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的潜在威胁。同时,中亚和中东地区是全球恐怖主义的发源地,极端宗教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长期活跃于此,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治安。②大国博弈、利益争夺恶化了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政治环境。长期以来,中亚都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争取的焦点区域,双方都想维持和扩大在该区域的势力范围,所以经常试图干涉我国在中亚地区的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活动,目的是防止其在中亚地区的政治主导权和话语权被撼动。所在中亚地区常常被卷入大国的博弈和较量中,造成暴力和战争事件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双边合作和交流的前提,而中亚地区动荡的社会环境会导致互联网丝绸之路经济合作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

2.经济因素:产业关联、贸易依赖加大了对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现实需求。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的国家,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资源占有量分别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 5%、42%、18%和7. 3%。目前中亚以及与其毗邻的里海地区的石油储积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8%-25%,成为仅次于中东、西伯利亚的第三大石油储积区,并且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如哈萨克斯坦己探明的矿产资源达90 多种,钨的储量居世界第1位,铬和磷矿储量居世界第2位。但是,中亚各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资源开发技术较为落后,与我国拥有发达的工业经济体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丝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不仅能为中亚各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且可以解决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因素:网络设施加大了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技术难度。丝路沿线国家要想实现信息互通,加强金融合作,必须依托于互联、互通的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前者基于互联网,而后者涵盖全方位的基础设施。而中亚各国由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于互联网和基础设施的投資力度小,很难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技术难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也曾指出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加速建设“网上丝绸之路”的网络基础设施,重视包括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在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法律因素:网络环境加大了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监管难度。中亚、西亚国家在市场机制、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还没有与国际接轨,统一协同的利益协调机制并未建立,这给金融合作过程中利益的协调、纠纷的有效解决设置了障碍。虽然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政府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但还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法律条款难以有效落实,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5.金融因素:金融差异化加大了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协调难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均是发展中国家,但发展水平悬殊,发展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根基不稳。一是金融体系差异明显,金融监管合作难度大。与中亚五国相比,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不仅种类齐全、规模庞大,而且在业务种类、体系结构、服务对象及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这是中亚五国金融机构所不能媲美的。并且根据金融监管合作博弈理论的观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与我国的经贸联系冷热不均,全面金融监管合作的可能性较低,成本巨大,这将严重制约我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推进步伐。二是金融政策选择不同,汇率制度差异显著。在选择经济发展路径与应对经济危机时,核心区国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进而出现意见分歧与利益冲突。

二、推动互联网丝路金融合作的建议

1.推动政治沟通和安全合作,实现“民心相通”,营造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一方面,丝路沿线各国应加强政治沟通,推动高层互访常态化,就长期以来有争议的话题展开磋商,在最大程度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建立冲突化解和利益协调机制,巩固合作基础。同时,也不能忽视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沟通,虽然在中亚地区资源控制权、货币主导权方面大国之间存在博弈,但不能就此放弃合作,而应该及时有效实现各国战略的对接,就利益共同点达成一致,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合作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安全领域合作,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强彼此间的信任,定期举行联合演习,相互学习,交流反恐经验,合力打击破坏地区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跨国犯罪等。更重要的是,沿线国家应引导民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摒弃民族偏见,加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缩小不同国家和民族民众的心理距离,形成开放包容的现代思维,实现“民心相通”。

2.强化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领域。尽管目前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具有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产业合作朝着园区化承载,项目化带动方向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朗,但产业合作也面临基础设施、产业质量标准不统一,语言人才缺乏等难题。由于中国在基建、通信、机电等领域存在部分产能过剩,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与矿产,双方就可以利用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的特点,开展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扩大彼此之间的利益交汇点,分享合作成果。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投融资机构的作用,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技术合作等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核心区经济发展。我们应促进沿线国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海关之间的合作,严厉打击违反海关法行为,努力营造安全的贸易环境。应加强在质量标准、检验标准、认证标准和行业监管领域的合作,建立相互认可、互利共赢的制度体系,为贸易和投资构建绿色的通道。

猜你喜欢
中亚丝路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丝路梦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中亚速览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