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绣出新天地

2020-05-25 20:18陈迁
回族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绣品苏绣绣花

陈迁

眼前的这一幅幅《花鸟虫鱼》《大漠胡杨》《悠悠古道》《嘶鸣野马》《沧桑古城》《古海温泉》《天山天池》《人间净土喀纳斯》……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如此精美,是画作还是摄影作品?探询后才知,这不是画作,也不是摄影作品,而是陈惠和她的绣娘们十指春风、飞针走线的刺绣作品,是代表公司刺绣水平的重要成果。

这些年里,陈惠从最初的以花花草草为内容的刺绣发展到苏绣,又将苏绣针法融入自己的特色绣中,先后成立了北庭刺绣行业协会、北庭绣纺纺织有限公司,将刺绣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使自己的人生实现华丽转身,还带动了一大批姐妹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过硬技术走上人生康庄大道,陈惠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年少喜好,事业萌芽

陈惠1968年出生于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甘沟塘村,这是天山脚下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她从小就喜欢绣花,在她十二岁那年就开始上手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物资奇缺,生活不富裕,供销社的小卖部里卖的都是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没有绣花线和绣花针。幸好,那些走村串户的货郎担担里针头线脑都有,母亲给她购置了绣花针、绣花线。在家里,只要是能找到的白布、蓝布、的确良,都成了她的绣花布。没有绣花架,用木料制作的简易“花绷子”就是绣花架,将绣花布绷在“花绷子”上,一针一线,绣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和树木。她一天到晚神情专注,完全沉浸在针线里,有时忘记了吃饭,母亲只好一热再热。随着绣技日益熟练,她开始在枕巾、茶盘单、衣架挂单上绣花,绣好的绣品挂在家里成为装饰物,将农家小屋装扮一新。就这样,她把少年时代的玩耍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绣花上。邻居们看到她的绣品,都夸赞说:“这丫头心灵手巧,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绣匠。”

1987年,陈惠走出大山,来到县城打工。这时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恰逢二工乡地毯厂招工,招工负责人听说她有绣花的经历,就录取了她。这家地毯厂的产品是用毛线织成地毯,成品由乌鲁木齐市地毯厂统一销售。织地毯和绣花,工艺上有共性也有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陈惠的绣花能力开始显现,技法、质量都比其他姐妹高出一截,引起了师傅马秀花的注意。马师傅是乌鲁木齐市地毯厂派来的技术指导,看她学得快,悟性好,马师傅就有意多教她。在马师傅手把手传授下,陈惠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领悟了织毯要领,这为她以后进入刺绣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1993年,陈惠出嫁了,婆家在吉木萨尔镇校场湖村,这是一个城郊村,当地的农户,农忙时种地,农闲就去县城打工,岁月在平淡的时光里延续着。

2009年,吉木萨尔县妇联为拓宽妇女就业渠道,举办了一期苏绣培训班,特意从苏绣的故乡苏州请来授课老师,陈惠有幸参加了这期培训班。她告诉我:“用心听了老师的课,一下子就被苏绣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迷住了,还有那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深深吸引了我,久藏心底的刺绣情愫一下就被点燃了,喜爱苏绣竟到了痴迷程度。”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可以说,从那以后,刺绣就开始伴随着我,成为我一生追求的事业。”

仅仅靠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来从事刺绣,是远远不够的。培训一结束,她就打算买台电脑继续学习刺绣知识,掌握刺绣要领,可生活上不富裕的她,一时又拿不出买电脑的几千元。最后,还是靠几个月省吃俭用和打工赚来的钱,买来了电脑。

有了电脑,学习起来就方便了。在远程操作员的帮助下,按照《苏绣教程》,她开始学习苏绣针法,并结合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刻苦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感到已经领悟了苏绣要领,掌握了苏绣针法。一技在手的她,一想到苏绣那精美的画面,心里就痒痒的,一股急欲创业的冲动就涌上心头。她丈夫小叶告诉我:“那几天,她是坐卧不宁啊,干什么都没兴趣,一回到家,就一个劲儿地说,要把刺绣做起来,用刺绣来谋生,靠刺绣成就人生事业。”

经过深思熟虑,她觉得以她所掌握的技术,在刺绣行业创业还是比较靠谱的。就这样,她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首先和苏州老师取得了联系,在苏州老师的帮助下,购置了苏绣用的绣花针、绣花线、布料等。接着,腾空自家地下室,就在地下室里开始了她的刺绣生涯。因为喜爱刺绣,领悟快,一拿起绣针,热情就来了,一针一线,花鸟虫鱼、山川树木,顿时跃然在绣布上,从早到晚,埋头于绣花架上,辛勤耕耘于飞针走线中。慢慢地,周围邻居知道了陈惠在绣花,常常围过来看稀奇,那些漂亮的丝巾、扇子、墙壁画,一下就吸引住了看热闹的人,有的人当场就要买。随着绣品一天天增多,狭小的地下室已不能满足刺绣的需要。

2011年11月,她在自己居住的瑞鑫小区门口,租了一间门面房,正式开始开店。店里的墙上挂满了待售的绣品,地中央绷着绣架,她就在绣架上飞针走线、以针作画。周围的人们被刺绣所展现出的清秀美丽所吸引,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那飞针走线中创造出来的美丽,到店里观看的、购买的人不少,生意红火起来。

陈惠说:“有一天,有一家单位要买四幅绣品,这是四幅装裱出来的墙壁装饰画,结果,这四幅绣品《车师古道》《普氏野马》《五彩城》《花儿沟》一下就卖了四万元,其中《普氏野马》一幅就卖了一万五千元。”渐渐地,装饰婚房或乔迁新居的人家,也來店里选购,每幅作品售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就在这一年,陈惠的绣品还获得昌吉州技能大赛三等奖。开业之初的顺利,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

这时候,来她这里拜师学艺的人也不少,有下岗女工,有失地农村妇女。都是女人,陈惠同情她们,理解她们的心情,分期分批收留了这些渴望学艺的姐妹,耐心传授刺绣技艺,手把手教她们。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这些姐妹掌握了刺绣技艺,能独立操作。回去后,有的靠手艺实现了就业,有的则自己开店创业,成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我问她:“这些学员现在情况怎么样?仍然在搞刺绣吗?”她说道:“好多学员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大部分还在刺绣行业。”我又问她:“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交不起学费的学员,你也收吗?”她爽朗地笑着回答:“交不起学费的学员也有,有一位来自呼图壁县叫陈洪荣的年轻女性,家境困难,渴望学门手艺来养家糊口,当时没钱交学费,我让她先安心学习,学费的事以后再说,她学得格外认真,我也尽心尽力教她,有的时候还单独辅导她。一年后,她已熟练掌握了刺绣技艺,回去后就开起了自己的店面,一边自绣自卖,一边开门收徒,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帮助其他的人。后来,她托人将当时拖欠的学费转交给我,她是个有心人。”

随着刺绣行业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陈惠感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她向那位苏州的姚师傅倾诉了自己的困惑,这位叫姚留林的苏州姐姐,一直在帮助陈惠,关注着陈惠的发展,听完陈惠的诉说,立刻唤她去苏州,陈惠也觉得,是该去苏州学习深造一下了。由于时间紧迫,走得仓促,一时未买到卧铺车票,她就在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

到达苏州后,姚师傅热情迎接了她,带她参观了自己的公司,干净整洁的车间,现代化的流水作业,先进的生产管理,这些无不让陈惠心潮澎湃。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刺绣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她跟着姚师傅认真学习了一个多月,包括理论知识和车间里的操作技能,了解了刺绣行业里的新动态,掌握了新的技术。这一趟苏州学习,解决了她实际操作中的许多困惑,新理念、新技术让她受益匪浅。

学完归来的陈惠,于2013年5月把店铺搬到了满城路社区附近的门面房,店面扩大后,开始向社会招工。刺绣是一件费神费力的工作,有些作品熟练工都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所以并不好招人。说来巧了,满城路社区也在为妇女就业寻找门路,双方一拍即合,让她给社区妇女教授刺绣技术,这样一来,妇女们有了一技之长,陈惠的刺绣店也有了工人。张晓玲是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农民,一个星期前,报名参加了陈惠的培训班,正赶上社区的好政策,她高兴地说:“学习刺绣是免费的,等到技术熟练了,在陈惠姐的店里工作,每月固定工资加提成,有三千多元。”后来,张晓玲就成为陈惠店里的员工。

根据自己所学所悟,经过刻苦钻研,陈惠掌握了苏绣的“单面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绣种,并在苏绣基础上发扬光大,进一步创作,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绣,将吉木萨尔县的车师古道、花儿沟、古海温泉、普氏野马、千佛洞、天地园等绣到自己的特色绣中,将吉木萨尔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一针一线中,既展示了刺绣的精美,也宣传了美丽的吉木萨尔。她的一幅《车师古道》绣品卖了一万二千元,顾客当时看上的就是本土特色。

陈惠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美艺术品成为高雅享受,一些高档时尚的绣品被广泛运用在乔迁新居、婚礼节庆上。刺绣作品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检验,深受大众喜爱,特别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高端手工绣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绣艺精湛,事业有成

2013年10月,由于学员人数逐渐增多,事业规模扩大,陈惠适时成立了吉木萨尔县刺绣行业协会,协会搭建起政府与绣娘联系的桥梁,当地政府对通过刺绣走上致富道路的妇女给予大力支持,每年都组织刺绣协会的妇女参加“科技之冬”“科洽会”等,在这些活动中,琳琅满目的绣品纷纷走上展台,受到消费者欢迎,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陈惠遇到自创业以来的严重困难,一是准备扩大再生产,可是资金不足,无钱购买原材料;二是店铺经过几次搬迁,严重影响了刺绣经营活动,需要重新选定一处相对稳定且宽敞的店铺。

陈惠向我说起当时的情景:“以前是小打小闹,店小需要的周转资金也少,只要将绣品卖出去,日子就好过,没遇上啥困难。现在准备扩大一下规模,想不到竟遇上这么多困难。为了筹措资金,我是绞尽脑汁,马不停蹄地跑银行和相关部门,诉说企业经营状况和面临的资金困难,我的刺绣企业口碑好,又是帮助妇女学习技术实现就业的朝阳产业,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伸出援手,决定给予扶持,县人社局分配了企业扶持创业低息贷款八万元,妇联协调了小额贷款五万元,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她又开始寻找经营场地,经多方奔走考察,最终选定北庭园广场北门商业街的门面房作为新的经营场地。

陈惠根据经营需要,又购置了几台印花机、缝纫机、装裱机等设备,扩大再生产,加工创作新产品,如刺绣丝巾、刺绣披肩、刺绣扇子、刺绣鞋垫、刺绣项链等,这些产品都是以新疆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为背景设计的,新颖别致,深受消费者欢迎。还设计了特色包装盒,包装盒上的北庭西大寺和丝绸之路图案,极易吸引消费者眼球。这些绣品还陆续进入了“新疆礼品”店,被摆放在高档时尚橱窗里,代表着新疆本土特色,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2016年12月,根据发展需要,陈惠成立了北庭绣纺纺织有限公司,这是集纺织、染色、打孔、绣花、印花、压皱为一体的生产兼销售的公司。公司拥有先进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并与多家大中型纺织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地方经济为经营理念。这一年,公司实现产值达一百八十万元。

2017年,陈惠利用刺绣协会和北庭绣纺纺织有限公司的绣房与家庭绣房相结合的方式,让那些不能走出家门的妇女,坐在家里制作刺绣围巾、刺绣披肩、双面绣摆件、刺绣花鞋、刺绣鞋垫等,绣品由公司统一销售,收入分成。

为了扩大经营,增加绣工,协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高级工。“请进来”就是聘请疆内外的資深专家、老师来给员工授课,或者是通过远程培训,学用结合,注重动手能力;“走出去”就是让员工到外地去接受培训,如赴苏州、长沙、义乌等地参加绣工技术培训,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员工开阔了眼界,学到不少刺绣知识。几年来,刺绣协会会员通过当地政府开展的科普活动参加外地的培训有二十一次,协会会员增加到一百五十六人。

陈惠创作的特色绣,还将苏绣和民族绣互相融合,将人物、花草、动物和各种风景融入手工绣品中,使观赏和实用为一体,满足老百姓的多种需要。如:具有民族特色的餐桌布、沙发巾、沙发坐垫等,还有刺绣T恤也是一种创新,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欢迎。2017年,陈惠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她的特色丝巾获得第一名,特色手包获得第二名。

随着刺绣事业的发展,陈惠的特色绣品也走向更广阔市场。这些绣品除销往新疆乌昌地区外,大部分都销到了内地,如福建、上海、广东等地,内地客人非常喜欢这些精美绣品上所展示的天山天池、喀纳斯、大漠胡杨、五彩城、北庭故城、普氏野马等新疆元素。每到春节前夕,那些将要踏上探亲之路的援疆干部,就来店里买些绣品带回去,用来赠送亲友。

在创业的道路上,她也遇到许多热心帮她的好心人,她常挂在嘴上的赵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叫赵永清,是吉木萨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永清从陈惠身上看到了那种真诚待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她所从事的刺绣事业广阔的前景,经常鼓励她,并根据自己独特见解,给她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帮她设计了几种时尚图案,这些图案被绣在披肩、丝巾、手包、小工艺品上,端庄秀丽、栩栩如生,受到顾客欢迎,还帮陈惠设计并注册了“北庭”“印象北庭”商标。商标的注册和使用,树立起吉木萨尔县独特的文化品牌,也符合县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县”目标。

随着刺绣事业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陈惠和她的协会先后获得自治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昌吉州第十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昌吉州基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昌吉州巾帼创业标兵、昌吉州妇女创业带头人等荣誉。

帮助姐妹,造福一方

陈惠的刺绣事业走向了成功,走上了致富之路,她认为自己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县人民政府的惠民亲民举措,得益于好心人相助。她说:“今天我过上了好日子,有能力帮助别人了,我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姐妹。”她将那些无业妇女吸收到北庭绣纺纺织有限公司,给她们传授养家糊口的技艺,使她们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

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妇女实现就业创业,是陈惠的想法,也是她回报社会的举措。自2013年以来的七年间,共培训无业妇女、失地农村妇女三百二十多人,还培训南疆务工人员二十八人,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技艺培训,使她们掌握了刺绣基本要领,能够独立上岗,解决了她们的就業问题,也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到农闲人不闲,靠手艺增加收入。

刺绣协会也招收残疾人和大学毕业生,只要是来学艺的,就让她们参加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以便能让她们快速掌握刺绣要领。只要是有志于刺绣事业的,就尽可能给她们创造条件,使她们在刺绣行业里站稳脚跟,顺利就业,这也为社会培训了更多有技术的人员。

她说:“刚开店时,来了一位腿有残疾的姑娘要学刺绣,看她的穿戴打扮和神色,就知道她家的生活条件不怎么样,同情心油然而生,我就痛快地收下了她。她能吃苦,有毅力,学得很认真,有时晚上,大家早就下班了,空无一人的工作室,只有她一人还在绣架上一针一线绣着,刻苦专心。遇上这样的人,谁都会同情她的,我也愿意花更多时间教她。半年后,她学出来了,能熟练制作,一直在我店里工作,每月有三千多元的工资。”

陈惠不仅在培训上下功夫,培养更多的手艺人,她还积极响应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主动参加吉木萨尔县巾帼志愿宣讲团,每年“科技之冬”到各乡镇巡回宣讲,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向村民们讲述学习技术的重要性,鼓励村民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学习知识,掌握致富本领,放开手脚,敢闯敢干,以过硬的手艺打拼出自己的无悔人生。

谈及未来,陈惠说:“一是立足市场,创作适销对路的绣品,改变目前以装饰性绣品为主的局面,增加实用类绣品,调整绣品结构,细化绣品分类,打造高中低各档次的绣品以适应各层次消费者需要;二是在旅游纪念品上下功夫,以新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为创作底稿,发挥自身特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刺绣作品;三是继续培养更多渴望学艺的姐妹,使她们依靠技艺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

陈惠,一个自小就喜欢绣花的农家女,靠自己的勤奋、钻研、苦干,掌握了刺绣技艺,在刺绣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多年,一举改变了自己的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并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掌握了刺绣技艺的姐妹,使她们依靠技艺走上了致富道路。农家女终于打拼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绣品苏绣绣花
十指春风,落针苏绣如画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下“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各显神通”
小保姆斗海归
“三斧头”与“绣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