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风格与结构特点

2020-05-25 02:47王宏宇单文霞缪静君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格技艺结构

王宏宇 单文霞 缪静君

摘 要:江南拼布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富有魅力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通过将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零碎布料进行拼接,用精巧的工艺手法、充满趣味性的拼接方式呈现出另一种淳朴、风雅的艺术形式。文章从江南吴越地区拼布的起源出发,论述了江南吴越地区传统拼布工艺的特点,探索国内拼布的特征和发展状况,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来寻求江南吴越地区传统拼布的文化内涵,以期对传承和发扬江南吴越地区拼布艺术有所启发。

关键词:拼布;技艺;风格;结构

注: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传统手工拼布技艺的活态化传承及设计应用研究”(18BG114)研究成果;2019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江南布艺的拼布结构形式及装饰审美研究”(201911463063Y)研究成果。

一、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的历史文化背景

江南拼布历史悠久,是千百年来江南吴地水乡农业时期的产物,其中拼接衫、拼裆裤、束腰、包头、卷膀、襡裙等构件也可展现我国汉族服饰的结构特点。

江南拼布最早应起源于水田衣,又称百衲衣、斗背褡,是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而成,整件衣服的织物材料与其色彩互相交错拼接就像水田一般而得名水田衣。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百衲衣(水田衣)最早可能起源于春秋时期,起初多为儿童和乞丐穿着所用。随后,这种服装形式被佛教采用,并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传播。到了唐朝以后,丰富多彩、形式新奇的百衲织物被当时的妇女所追捧,逐渐出现于妇女服饰中,后流行于明、清两朝。到明朝末年,由于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不同织物材料的热爱,此时的水田衣风靡一时。在清代康乾时期,水田衣大放光彩,女子服饰中有许多关于水田衣的相关记载。民国以后,水田衣只在江南吴越地方偶有出现。

二、江南吴越地区拼布的风格、

色彩与结构特点

江南吴越地区的拼布文化,以吴越地区民俗文化为基础,不断吸收融合周边地区的文化精髓,逐步形成其鲜明的特色。

拼布,也就是“拼接设计”,世界服饰词典对其解释为“拼缝手艺:拼缝衣物的手工艺”,是布艺的色彩与肌理的新的构成表现形式,运用了“化零为整”的创意以及独特的设计手法,从立面、平面、具象、意象等不同方面深入,对拼布作品进行了造型上与视觉上的进一步创新。拼布最常见的拼接方法有三种:直拼、对拼和斜拼。色彩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元素,刺激着人们的想象力和敏感度,在拼布艺术中尤为重要,而色彩往往由作品中的图案框架决定。色彩主要有三种搭配方式,即对比色搭配、同类色搭配和单色调搭配。一般来说,如果作品面料本身的色彩较为简单,那图案和色彩就会稍微复杂;但如果面料本身的色彩较为复杂,那作品的图案就会趋于简单。

非常常见的一种色彩面料就是蓝印花布,以蓝色调为主,辅以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所以染布也是其最为常用的手法。《扬州画舫录》记载:“江南染房,盛于苏州。扬州染色,以小东门街戴家为最。”染出的布料色彩淡雅,加之带有渐变的视觉效果,因此更加能够体现出江南古朴的韵味。

三、江南吴越地区拼布与西南民间拼布的区别

(一)拼布艺术造型的差异性

江南拼布,顾名思义在造型中肯定要注入江南元素,例如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苏州昆曲、蓝印花布等。江南拼布艺术作品讲究强烈的空间关系和节奏感,或者说是整体拼成一個物体,在造型中注入设计感,或者说是整体中的局部细节要形成一种体积感。江南拼布艺术家并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式构图,而是灵活地分成多个平面,使它们之间产生一定的关系,注重整体造型的同时让大家一目了然,并在局部细节中加入肌理感。

西南民间拼布多以坐垫、被面、帽子、肚兜、绣花鞋等造型为众人所知。西南民间艺术拼布作品多数是用碎布块拼接出不同的具有象征性的图案,比如蜈蚣、蝴蝶、狗牙等,但纹样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色彩大胆,充满生活气息。

(二)拼布艺术材料的差异性

江南拼布喜欢使用传统布料,如马皮、棉布、丝绸等,接着会运用一些传统的民间手艺或是综合性的材料进行拼贴,包括扎染、蜡染等手法来改变单一的面料,在突出美感的前提下,采用拼贴的形式,将大量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力求精致,但整体始终风格统一。江南拼布材料的运用风格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趋向于环保怀旧,一类趋向于新颖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用纯棉的布料和天然的植物染料,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淳朴气息,利用鲜艳、明快、纯正的颜色通过扎染、蜡染等传统手法改变单一的零碎面料。据著名的拼布手艺人黄碧瑜说,她所做的拼布作品,都是向当地百户人家各索要一块布,用讨来的零碎布帛缝制拼接而成。

(三)拼布艺术应用工艺的差异性

在江南地区,拼布工艺有绗缝、刺绣、贴布、补花等,在制作过程中追求精湛的技术,因此出现了补、纳、拼、贴、堆、绗等不同的“拼”法,还出现了缩缝、平针法、藏针法等相传至今的传统手工针法。

与江南拼布相比,西南民间拼布与其在工艺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西南民间拼布融入了拼贴、刺绣、镶补、滚边等传统工艺,其中最难的是刺绣工艺,因其工艺繁杂,制作非常耗时。但西南民间拼布刺绣工艺精雕细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体现出精湛的技艺。

四、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发展前景

(一)手工与机械技艺的完美融合

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的制作方式主要是手缝,有时会结合一定的机械制作。大体来说中国和日本的拼布界多以手缝为主,而欧美的拼布以机缝为主。随着科技发展,拼布技艺突破原有的纯手工制作,转变为半手工制作或者机械制作局面,相对而言,机械制作比手工制作更加精准。

(二)表现方式的多元化

虽然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通过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创新,给服装面料的再造与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与此同时,拼布艺术的流行与创新,为探索传统文化的时尚创新与转化提供了实践依据。现在的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已经与其他装饰手法如印染、手绘、刺绣、数码印刷等综合运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创意设计,如拼布艺术中图案的拆分解构、拼布单元的立体塑造、拼合手法的花样翻新以及拼布艺术形式与其他装饰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运用等,满足了广大消费人群不同的服装审美需求,为设计师更好地诠释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完美地塑造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产业发展更加蓬勃、绿色

近几年来人们逐渐开始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推动了手工业产业链的发展,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手工艺术品渐渐受到人们的珍重并且逐步形成一种社会时尚。政府也投入重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空前重视。同时,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对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的追求越发强烈,因此,在设计中不断出现再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设计理念。可以说拼布艺术既能废物利用,也能促进产业发展,是我国江南布艺发展的新蓝海。

五、结语

江南吴越地区拼布技艺的宗旨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为生活增添情趣,点缀艺术气息,发扬动手精神。总而言之,拼布艺术会随着现代良好的大众艺术气息与潮流逐渐发展壮大,拥有非常光明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思好,萧云集.苍南夹缬[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2]陈冠华.世界服饰词典[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3]王旭娟.浅析拼布艺术之美[D].南通大学,2009.

[4]韦嘉琪,吴丽君,王路.浅谈装饰艺术中拼布艺术的发展[D].安徽三联学院,2018.

[5]李灿光.中国少数民族与吉祥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周意.拼布艺术的文化探源与审美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12(6).

[7]李晓岑.中国手工艺走向复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12).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风格技艺结构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
怎样提高健身球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