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微课制作源自学生的需求
部分物理概念抽象难理解,通过动画模拟展示过程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利用多媒体制作模型并录制成微课,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对于乐音的三要素中振幅和频率的理解,需要将抽象的波形具体化、形象化,可以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看到直观的波形图;学生在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时需要教师讲解,但演示器材往往比较小,录制成微课在实验前播放,学生爱看而且直观清晰,细节还可以通过镜头放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传统的实验方法学生不能全部理解,利用微课反复观看更便于学生理解;功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观看,便于理解;物质结构微观模型只能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的模型。
部分知识点属于学生的思维障碍点,通过实验加深印象 比如“运动和力的关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冲突,生活在摩擦力的世界中,生活的经验告诉他们:不推动物体,物体就不会运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小球滚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自觉性,但是当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时还会习惯性地认为是力在维持运动。对此,录制气垫导轨上的运动物体微课,并发给学生反复观看,首先学生觉得新鲜爱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反复观看,不用重复实验。
部分知识属于易忘记、易混淆的问题,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进行辨析 比如物理学科的公式较多,很容易忘记和混淆,教学时间也有十分有限,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再学习;测量密度的特殊方法,由于器材的多变,学生无法总结有效的规律,而通过反复观看教师的实验微课,学生可以不断加深印象,解决遗忘的问题;教学“浮力大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时,由于公式较多,学生做题时总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公式解决问题,导致他们会认为浮力难学,而微课可以逐一讲解四个公式的使用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学生出现遗忘时还可以重新观看微课,实现高效复习;“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一个当时明白但很容易忘记的实验,把微课发给学生当成家庭作业观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易混淆和遗忘的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实验结论,可以录制小视频发送给学生,看得多了,也就看懂了,记住了。
微课的制作与使用
实验微课的制作方法 准备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智能手机一台、三脚架一个、多媒体电脑一台、视频编辑软件一套,以及内容相关的实验器材。第一步:确定微课程的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尽量保证语音清晰,讲解出现停顿或忘词时继续讲解即可,错误语句交给后期编辑软件解决,保证演示过程逻辑性强,教授或解答过程明了易懂;用三脚架将手机固定,用手机将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要保证画面清晰、准确、稳定。第三步:进行视频编辑,添加字幕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讲授微课的制作方法 在电脑上播放PPT,然后通过录屏软件同步录制声音及操作,也可以后期单独录制声音。准备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推荐CamtasiaStudio喀秋莎)、PPT课件。基本方法是对PPT演示進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录屏软件对电脑内存要求较高,建议录制后先保存原始素材再编辑和美化。
美学设计 整个PPT建议50%文字,20%图片,30%空白;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PPT上下一致,左右协调,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翻页动画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不要出现连续几张都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的现象。
微课使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微课是辅助教学的,不能上课直接给学生放录像,时间要控制在3-5分钟。作为课堂的引入使用,或者作为难点突破方法使用,由于微课的可重复性和便于保存,也可以作为学生考试前复习的工具。其次,微课不能成为学生课后作业外的负担,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使用微课,是为了减轻教师的重复工作,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不能成为作业外的负担,更不能成为家长的作业。最后,制作微课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不能为了赶任务或者应付检查而作,没有目的的微课是教师的负担,也是学生的负担。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更多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一批批高质量的微课不断的出现,通过互联网大家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自己重复性的低效率的工作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持。互联网+教育已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科有了很多成就,我想在将来网课会取代课外辅导班,微课也会成为分层辅导的主要手段。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