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持续包装推动塑料循环价值再提升

2020-05-25 09:06王秋蓉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塑料包装塑料意见

王秋蓉

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应用广泛。然而,近年来塑料污染却成为了全球面临的挑战。为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塑料污染,中国积极行动,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治理政策。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意见》着眼于整體性塑料循环生态链的构建,将对中国所有产业产生影响,尤其是塑料包装行业。中国是对塑料包装需求最大的亚太国家,约占亚太地区全年塑料包装消费量的60%。一次性塑料包装已经成为中国建设循环济的最大难题之一。如何理解《意见》对塑料包装企业的新要求,包装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意见》即将带来的产业变局,包装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江南大学包装工程系的王军教授,是国家轻工业包装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物流可持续包装研究,并担任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高级顾问、首席科学家。近日,王军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对《意见》相关的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所有塑料包装企业都必须做出变革和调整

Q:您如何看待《意见》对塑料包装行业的影响?

A:《意见》是立足我国国情进行一次性塑料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与安排,该塑料新政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塑料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塑料包装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电子电器、电商以及餐饮外卖等诸多领域,同时链接了石油化工行业、模具行业、印刷油墨行业、机械装备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等,塑料新政的出台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都将受到影响,必须高度重视。

在讨论塑料新政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一是塑料新政不等于“限塑令”,更不等于“禁塑令”;二是“一次性塑料”的重点在于“一次性”,而非“塑料”,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塑料的使用最终是否导向“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

实际上,无论是行业内部还是社会公众对“一次性塑料”都存在一定的误解。“一次性塑料”并非特指哪一类或哪几类塑料,“非一次性塑料”也并非特指哪些材料。随着回收体系的建成和后端处置条件的变化,在当前条件下的“一次性塑料”,在未来也可能转变为“非一次性塑料”。这就要求包装行业走出行业内部,主动握手回收再生行业,从材料与方案的标准化、提升包装物的可回收性、降低包装物回收和处置成本、提升回收率和回收效率等方面积极做好准备。

Q:我国塑料包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各有哪些特点?

A:目前我国塑料包装产业集中度不高,这也是未来整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从生产端分析,塑料包装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头部企业,主要以上市公司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为主,是行业创新引领的标杆,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规模较大的终端客户企业,其核心优势是供应链稳定性强、自发创新意识明显;第二类是次头部企业,通常是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头羊,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其核心优势是产品品质明显处于行业前列;第三类是具有明星产品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通常在若干具体包装产品上具有应用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第四类是小微企业,占据整个塑料包装行业的绝大多数,这类企业核心优势是服务和响应时间灵活;第五类是产业资本并购的企业。

这五类企业中,第一类企业通常受制于客户在价格、设备更新换代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普遍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瓶颈,这也是我国塑料包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重要原因。第二、三类企业的客户群体通常比较分散,再加上头部企业压制和小微企业对目标市场的切割,融资上市通常是这两类企业最迫切的需求。第四类企业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快速成长起来的,通常单体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有限,服务半径低,供应链整合能力低,在整体供需匹配度不精准、产能布局不均衡的现状下,小微企业仍在我国不少区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它们一方面自己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另一方面不断寻求成为其他供应链企业或贸易企业、代工工厂的合作伙伴。

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小微企业灵活排产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然而随着国家对生产安全性和环评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智能包装工厂的日益兴盛,整个需求端向头部企业和次头部企业聚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正因为如此,产业资本近年来大举进军相对传统的包装行业。

从用户端分析,整个中国塑料包装消费企业主要集中在十个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南京、成都、苏州、杭州,这和包装的配套属性是相关的。塑料包装消费企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供应链稳定优先型企业,其通常着力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第二类是质量优先型企业,这类企业以客户场景中次头部和准头部企业为主,特别是一些新兴领域的快速扩张的企业,它们通常愿意在包装设计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上投入,以期获得更好的市场收益和品牌形象。第三类是成本优先型企业,部分中小客户企业包括一些头部企业往往会对成本控制非常重视,这从包装用户企业的年报可以看出端倪。

但不管企业目前属于哪一类,都必须意识到,可持续包装是未来转型的方向。而《意见》给了所有塑料包装企业超越自己、重塑行业可持续未来同等的机会。

以实现价值可持续为变革导向

Q:您如何看待《意见》要求与塑料包装行业未来发展的关系?

A:《意见》为包装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围绕可持续设计行进的新方向。《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将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实际上,包装不只是包装物,更是包装物背后的技术与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严格意义的包装系统应该包括五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凝聚了工程和设计的深度融合。

首先是包装制造环节,也就是把硬质容器或软质包装等包装物制造出来。其核心包括但不限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造型、包装成型工艺与制造等。第二是产品商品化环节,即把物料和包装物结合起来形成商品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以包装材料为载体,以包装工艺为保障,以包装机械为手段,实现商品化作业。第三是商品物流环节,它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物流环境监测、产品包装微环境调控、物流运输效率和成本等。第四是商品销售环节,这里的核心在于消费者包装体验,主要包括货架体验、接触体验、使用体验和丢弃体验。最后是包装废弃物处置环节。

在上述五个环节中,包装综合了它与物料采购、制品生产、产品适配、物流、成本、环境等多维度的联系,归纳起来重中之重就是包装与产品、包装与人、包装与环境的关系。我们期待在塑料新政的推动下,满足包装系统要求的绿色包装新品不断涌现,传统包装的可回收性明显增强,整个包装产业的集中度能明显提高,产业链稳定性能明显增强。

Q:您认为《意见》对塑料包装企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期待?

A:价值的可持续和包装物的可持续是相互依存的整体,没有价值的可持续,谈论包装物的可持续就难有实际意义。包装行业内部要积极推行包装系统设计的再设计,提升包装物的可回收性与回收价值,促进整个包装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包装系统的五个环节出发,我们认为:(1)在生产制造环节,要鼓励推荐再生料和助剂使用清单,引导规范化使用。(2)在产品商品化环节,做包装设计的再设计,既要不断开发和应用能满足可持续要求的绿色新材料新制品,也要鼓励现有材料和制品企业积极握手后端回收处置企业共同提升现有包装物的可回收性和回收价值。(3)在商品物流运输环节,要开展包装适宜度评价,构建适宜度评价体系和指标,并进行评估监管及奖惩。(4)在废弃物处置回收和处置环节,要不断迭代、逐步完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回收体系,畅通回收渠道,提升回收率和回收效率。

打破壁垒,构建下一代包装生态圈

Q:面对新政的要求和期待,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破局?

A:2019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总营收超过4300亿元,其中软塑薄膜约2700亿元,硬质塑料容器约1600亿元。与之相应的是,塑料包装产废量一直位列第一位,高于农用地膜、日用品、电子电器和汽车交通等。

制约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包装解决方案碎片化、包装标准化、消费趋势、再生料源头及过程监管、后端处置设施、產业链格局、价格与成本等问题。推动塑料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提升产业集中度,不能像现在这样分散。第二,要解决包装方案的碎片化问题,提升包装标准化水平。第三,要重新设计包装系统,开发满足包装技术要求(如产线适配、物料相容性、包装合规、运输微环境调控等)、符合新政导向的绿色新品。第四,要创新模式,积极推动“一次性塑料”包装向“非一次性塑料”包装转变。

以超市购物袋为例,可以尝试在商超设置购物袋租赁机,消费者扫码支付押金后取袋,使用完还袋再支付租金。类似模式推广到城市的多个场景,诸如农贸市场、药店、水果店等,实现通借通还并达到一定体量后,可以将租赁机器统一放置在各个社区,实现全场景循环。

最后,要打破塑料包装行业、后端回收和再生行业间的壁垒,以价值可持续为导向,重新设计整个包装系统和系统各构成要素,重塑回收价值链,让塑料的价值流转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塑料包装塑料意见
法国20年后告别塑料包装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德国“减塑”运动失败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塑料也高级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