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光明
摘 要 新时期流动人口统计工作,关系到我国人口政策制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甚至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特征。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到来,这次人口普查的开启,要求相关人员正视新时期流动人口变化对统计的影响,解决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统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积极的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时期; 流动人口; 统计
引言
2019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稳定增长,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以上。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0.6%,人户分离人口2.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亿人。虽然流动人口与2018年的2.41亿人相比减少了1100万人,但仍面临流动人口基数大、流动更频繁等特点,给流动人口统计带来较大挑战。对于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来说掌握清楚流动人口是统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流动人口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将探讨行之有效的相关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流动人口统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1 流动人口概述
流动人口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界定应合适,范围过小不具有广泛代表性,过大则事无巨细,增加了统计工作量的同时并不能确保数据质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解释,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目前流动人口主要由农村劳动力组成,2019年外出农民工为1.7亿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74%。年轻人是流动人口的主力,人口流出地主要集中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入地。呈现出人数较多、规模较大且流动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1]。
2 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不足
①统计基层力量不强。实施流动人口管理或调查工作的单位主要有卫计、公安和统计等部门,经过层层安排最后落实到乡村两级干部身上。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乡村干部仍然履行着普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职责,是调查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对流动人口调查时,必须做到逐户、逐房、逐人排查。但部分乡村干部存在变动频繁、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使得流动人口管理和统计工作效果欠佳。②调查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在农村地区人员流出地的调查中,部分调查对象文化水平有限,只知道街道、小地名或小区名称,不清楚行政区划层级。部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对家人外出务工务工地点、务工时间等情况不清楚。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责任心不足,不管老人与子女,家人无法与其联系,不知道具体工作居住地点。这些原因导致了流出目的地不准确。在城区人口流入地调查中,部分流动人员居无定所,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不愿意配合等問题,导致不同程度存在人员漏统。以上问题会导致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数据不匹配。③部门之间统计口径不一。现阶段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数量,给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机构造成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各个部门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与统计的口径、标准并不统一,各部门统计流动人口的结果差别较大,如卫计部门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县(市、区)户口的人口”,与统计部门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标准。④流动人口指标设计不全面。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针对流动人口设计了调查时点居住地、户口登记地、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和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4个指标,已基本能掌握清楚流动人口规模、地点等情况。但无到调查时点居住地时间,人户分离后的变动状况不能体现,在户籍地以外居住的时间都计算在调查时点居住地,针对频繁变动地点和刚到居住点的流动人口,不能真实反映变动状况[2]。
3 提升流动人口统计的方法
①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力量。乡镇统计人员应由专人负责,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每个乡镇有2名以上统计人员。在招录乡级统计人员时,统计学类专业人员应达到一定比例。整合村级人员,设立统计信息员,负责农业统计、流动人口统计、人力资源信息统计等工作。在即将开展的脱贫攻坚普查和人口普查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作用,通过普查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②加强对统计概念的清晰认知。流动人口各个系统概念的具体内涵和科学定位,是流动人口统计的关键点和重难点。科学、精准的概念定位,是保障流动人口统计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基础。在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对于相关概念,诸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人口等的混淆,造成流动人口统计的遗漏,甚至是错误的问题。面对越来越复杂、频繁的流动人口现象,需要明确各个统计概念的具体内涵,把握好统计概念的差别,做好不同人口类型的科学划分。还要明确人口类型、概念的界定方式,确保统计概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致力推动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规范性。③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化优势。统计部门组织了多次大型国情国力普查活动,每次普查工作中数据处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即将开展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也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数据比对上下功夫,可以开通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数据共享功能,对问题进行反馈,找出差距原因,确保数据匹配,做到不漏一人。④调查指标设计科学全面。在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中,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指标的社会和经济属性,反映出流动人口变动情况。对于青壮年群体,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可以考虑增加身份证号码指标,因其具有个人指标的唯一性,便于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比对等操作,如流出地和流入地比对。若是建档立卡户,可以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中的务工信息进行比对,但势必增加普查业务工作量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工作的难度。可以考虑增加调查时点居住地时间,半年前或一年前常住地,对人户分离人口进行统计,了解掌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可以增加社会保障指标,掌握流动人口社保覆盖情况,从而通过政策制定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4 结束语
我国即将展开第七次人口普查,尽快优化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锻炼,要保持积极、端正、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致力于提升流动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流动人口统计工作质效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胜.新时期流动人口统计不足与对应举措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9):161-162.
[2] 周丽娜.新形势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