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语文素养较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0-05-25 02:49何雯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摘要】面对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时,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设计简单具体的阅读计划,按时检查,其次要紧扣教材名著阅读指导,带领学生阅读,最后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反复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较低;《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05-02

【本文著录格式】何雯.面对语文素养较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朝花夕拾》为例进行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13):5-6.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就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早已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同时课标中明确,初中阶段应“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正符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两本必读名著的模式。然而想要切实实施整本书教学,既是对教师教学功底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特别是在学生语文素养整体较低的学校和班级,存在着大量阅读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难上加难。

一、面对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小学阶段未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理解能力又相对较弱,整体语文素养比较低,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一定困难。据笔者观察,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不能及时完成阅读计划,不了解整本书内容

一方面教材规定的有些名著确实无趣难读,比如纪实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多,人物杂,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不了学生兴趣;或如《傅雷家书》,完全书信体,无情节,又以说教偏多,不怪学生读不下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自觉性,不能主动读书:初中阶段课业任务重,阅读时间有限,再加上受到学识、意志、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干扰,很多阅读习惯差的学生很难完成阅读整本书的任务。既然学生连整本書都不能阅读至少一遍,书本讲了什么内容也不知道,又何谈整本书阅读教学呢?

(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弱,教学内容无法呈现整体性

为了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部分教师习惯于将整本书切分开来进行教学,但这样的做法却违背了整本书阅读的初衷。既然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的便是“整”这个字——整体、整理、整合。整体是指完整不细碎,能从头至尾梳理情节、有一个贯穿全书的问题、读后能进行一次全书回顾;整理是能将阅读期间的简单批注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读书笔记;整合是能借助整理的读书笔记对整本书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只是这样的阅读教学,在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中实施尚且较困难,更何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不得已只能拆解整本书进行教学。

(三)教学时注重知识点灌输,忽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现在的名著阅读题,更多的是将内容记忆和理解运用结合起来,而不再是单纯进行记忆性内容的考察。然而不少教师受学生能力和时间安排的限制,整本书阅读教学停留在简单的理清情节和梳理人物关系上,课后将书中重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做成知识点整理,分发给学生背诵。这种做法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点记忆,却弱化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去自主阅读思考,而依赖于教师的总结,这样的结果明显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目的相反的。

二、针对语文素养较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既然学生语文素养较弱,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自然不能强行推进:既不能放纵学生自由阅读、无序思考,这样学生缺少方法指导和重点把握,只会收获甚少,也不能教师全程主导、代替阅读,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总是等待教师讲解和总结,放弃自主阅读和自我思考。鉴于此,针对语文素养较弱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做到降低难度、落到实处,下面就以初中阶段第一本必读名著《朝花夕拾》为例,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设计简单具体的阅读计划,按时检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初中阶段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对于语文素养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必须的——由于前期学习阶段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身意志又比较薄弱,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阅读氛围,再加上学校其他课程任务重、阅读时间有限等种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他们很难有持续自主阅读的自觉性。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指导和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计划要简单不复杂、具体可操作,时间安排和任务要求明确,尽量详细至每一天。以下是笔者帮助学生设计的《朝花夕拾》阅读计划。

日期 阅读内容 概括内容

第一周(-) 《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周(-)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第三周(-) 《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四周(-) 《父亲的病》《琐记》

第五周(-) 《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这张表时间和任务明确,既规定了阅读进度,也提出整本书阅读的一般性要求:每读完一篇后概括主要内容,进一步熟悉文本,加强内容的记忆。有些教师会要求写“阅读感悟和体悟”,笔者认为,在初次阅读时,不必对语文素养低的学生提出此要求,这会加重他们的阅读负担,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质量进行检查:每周定时检查学生的计划表是否填写完成,特别要甄别是否有相互抄袭的情况;提问学生名著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检查。以上行为看似费时费力,但完全可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完成,且不必对全部学生进行检查,只要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督促学生完成阅读整本书的目的即可。

(二)紧扣教材名著阅读指导,带领学生阅读

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稍显困难,由此部分教师不得已把文本肢解拆分进行教学。但整本书阅读便是强调一个“整”字,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部编版教材中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实际上面对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无需追求创新,只要能紧扣教材,指导读书方法,完成教材中的专题探究,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案。

《朝花夕拾》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本必读名著,内容不多但部分篇目比较难读懂,教学时不必进行每一篇的深入解读,完全可以根据教材专题探究的三个问题展开,分别是: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专题探究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描写了鲁迅哪些童年生活,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儿童教育观念?学生在完成上面的阅读计划后,对整本书各篇文本内容有了基本了解,便可以结合这个问题将整本书快速回顾一遍,提取相关情节内容进行思考。第二个专题探究则可以在上个问题交流探讨后再进行,找出整本书出现了哪些人物,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梳理,体会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

以上教学设计符合“整”的原则,教学时抛开细枝末节,以一个问题贯穿整本书阅读,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探究,从而将一本书中的单篇文本进行串联。

(三)课堂反復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虽说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但也不能完全置考试于不顾,毕竟名著阅读题也是语文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名著阅读题不仅有简单的记忆性考察,还有在文本内容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运用题,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然而,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连简单的记忆性题目都答不到位,更别说这样灵活的题目了。造成这样的问题,根本在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欠缺,因此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关注读书,还要关注从读到写的练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际上从制订阅读计划表、按规定时间完成阅读任务起,就已经开始了表达能力的练习。《朝花夕拾》阅读计划样表中,“概括内容”这一栏就是为此目的而设,通过这个小任务,不仅能加强文本内容的记忆,更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进度进行提问检查,也是一种锻炼表达能力的方式。

在完成初次阅读后,带着问题对整本书进行一次梳理和探究,则是又一次练习表达能力的机会。学生初次进行专题探究时,他写下的文字可能是稀碎零散的,分布于书中各个角落。由于写下的文字缺乏连贯性,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无大益。因此在初次分享交流探究成果的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零碎的探究文字进行整合,整合成完整连贯的语段,如能完整地说出“从某一篇什么情节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教育观念,对此,我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这样虽然开始时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但经过初期不间断的练习,学生形成用完整连贯的语段来回答问题的习惯后,课堂交流的进度便可大大加快,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面对语文素养较弱的学生,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确实困难不小,但不能因此拆解名著,只注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偏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初衷。教学时应降低难度,从落实阅读计划入手,保证学生能读完整本书;利用教材上现有的专题探究,以一至两个问题梳理整本书;强调学生动口动笔,不断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何雯,女,1991年生,中学一级教师,目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朝花夕拾》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