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冲击理念的山地规划探索
——以明溪药谷小镇为例

2020-05-25 01:46张清华
四川水泥 2020年4期
关键词:要素规划生态

张清华

(福建省明溪县城乡规划站, 福建 三明 350421)

0 引言

30年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城乡开发建设空间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无节制占用和蚕食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大面积退化、品质下降,生态难以为继。不合理的城乡开发选址布局和建设模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弱化,并加剧了城乡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场退化、湿地萎缩等(图1)。

图1 :我国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评价

如何避免对自然基地的过量人工干预和大规模的人工改造,避免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场退化、湿地萎缩等现象发生,实现低影响低冲击的开发建设,一直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内规划专家做了大量的实践和学术研究。

从长期的实践总结来看,山地城市低影响的规划研究主要存在不足:其一,目前为止开展的实践,仍然是局限在基于山地城市地形地貌的复杂性,从场地竖向的改造、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或者生态系统的保护等视角开展实践研究,缺少系统性的思维,未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综合方案。其次,由于受限于可视化技术的现实,过往的规划方法主要停留在经验判断和模式的探讨。

明溪药谷小镇规划以Autodesk Infraworks 三维数字平台为工具,通过精细化的规划手段与多学科协作创新,从山水景观、场地水文、生态环境、场地竖向、建设能耗、山地微环境等多个要素全方位思考综合解决山地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问题,尝试将传统的规划转化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丰富了规划的内涵,提升了规划的价值。是一次对山地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技术方法集成创新的实践。

1 低冲击理念引导下的明溪药谷小镇规划实践

1.1 项目概况

福建省明溪药谷特色小镇位于明溪县城关东部片区,距城区2 公里,毗邻明溪经济开发区,横跨城关、雪峰、瀚仙3 个乡镇,属城区与乡(镇、村)的城乡结合部。该小镇规划占地面积3.2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0.92 平方公里),以产城融合为目标,以产业链拓展延伸、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计划用三年时间,按“一轴五区”建设布局,围绕产城融合轴线,建成涵盖生物医药生产加工区、种植观光区、商贸物流区、文化旅游区、商住休闲区5 大片区的“药谷特色小镇”,致力打造一个集高端医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产城联动发展的集中区域。

1.2 三保护原则

1.2.1 保护山水景观格局

山体景观规划将山脊作为保护与控制的重点,保留山帽、制高点、山脊线等原生地貌。山脚区域禁止建设,作为洪涝与地址灾害的缓冲区。坡度较为平缓的山腰区域作为集中建设区,采用台地形式来承载较高强度的建设,整体形成大疏大密的空间格局。

水体景观规划除了对河道、水库、泄洪通道等主要水体进行防护距离控制外,将山地的汇水系统也纳入了重点保护范围。利用DigitalWater Simulation 模型软件对现状地形进行产汇流分析,按照汇水区面积大于20 公顷的标准选择场地内主要汇水线进行控制与保留。同时在汇水点规划滞留池,按照各汇水分区20 年重现期下的暴雨流量为基准,1.5 米的水深,设计主要汇水点水面面积。

1.2.2 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规划主要目标是保护场地的生态敏感性、维持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完善场地的生态网络空间。

首先,对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运用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对景观生态的5 个构成要素进行评价,包括生态林地、保护性资源、地表水资源、地质灾害敏感性及高程要素。根据各个要素的资源重要性和敏感度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赋予相应的权重,通过叠加、运算、判断,最终形成生态敏感性的评判结果。通过“分位数”的分类方法将结果分为五级敏感区,不同区建设适宜性不同,对应不同的建设强度方案。

另外,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整体生态效益分析。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制定相关要素指标,包括生境优先级、生境类型多样性、生态敏感性、复层结构、植物物种组成、斑块要素、廊道要素、生境连接度、生境一致性、生境边界和边缘效应。通过这些基本单元结构的组合特征,对用地方案格局进行量化分析,获得生态保护区的空间边界,计算得出场地整体规划前后的生态效益结果。

1.2.3 保证安全限制要素

规划区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综合考虑其各种地质灾害情况,利用GIS 对DEM 进行坡度分析, 计算坡度分布情况,进行分级评价,形成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另外,叠加上位规划及现状中已批已建项目、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等限制性要素,形成安全与建设限制要素的控制底图。

1.3 系统化的低冲击开发支撑

1.3.1 总平与竖向基于数字化场地的互动设计

本次规划利用Autodesk Infraworks 数字化三维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平面与竖向的同步设计,在推敲平面方案的过程中可即时生成土方工程量计算结果。通过多方案比较,选取经济、生态、安全、景观效益最优的方案。并对最终方案进行工程量测算评估,实时优化道路线型与场地形状。

通过即时互动,量化度测的数字化精细设计,实现本方案在工程实施上的合理性。借助该软件,本次规划最终实现与原有控规相比土方工程量减少2400 万立方米,约43%。

1.3.2 基于海绵城市的低影响设计

规划区北侧与南侧均规划有污水干管,由于多条山脉横贯规划区,山脉间形成的谷地受到地形限制不便接入市政污水排放的大市政体系,因此本次规划采取分散式排水与集中式排水结合的方式。在山谷内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以解决片区的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的同时提供再生水,结合雨水回用量,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约达到23%。

2 结语

本文探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低冲击规划技术框架的构建。面对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蚕食的生态空间和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问题,绿色发展、低冲击开发是新时代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坚守的规划理念。通过对规划场地基础特征的精细化分析,采用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城乡规划的内涵和方法,营造人与环境和谐的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既要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的城镇化道路,指向留住绿水青山的发展蓝图。

猜你喜欢
要素规划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