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利涛
(磐石市富太国有林保护中心,吉林 磐石 132300)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林木种类和分布方式不尽相同,例如东北地区主要是耐寒的针叶林,而西南地区主要是常绿林,因此各地区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来建立一套森林病虫害检疫系统。目前来说,我国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存在着防治检疫不及时、资金投入不足、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将其应用到林业病虫害检疫中能够有效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由于各地区林业部门的检疫资金投入不同,取得的防治检疫效果相差甚远。例如,西北部宁夏、青海等省份和西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林业检疫防治的资金投入有限,但林业资源丰富,发生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的频率较之于东部省份更高。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树苗等林业产品的运输周期明显短于过去,这也导致了很多病虫害症状不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发现,加上在树苗种植管理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很容易出现树苗种植后发生病虫害的情况。而部分地区林业部门由于不能够及时更新检疫防治技术,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隐蔽的病虫害,给当地林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过程中,急需要高素质人才对防治检疫机制进行调整,从而有助于提升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在技术性要求各政策性要求下,综合素质高的检疫技术人员能够提高检疫技术更新频率和服务水平,尤其是基层从事专职检疫森林病虫害的人员,还存在着业务素质、执法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的滞后性问题。
由于我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植树造林活动越来越多,加之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纯种人工林的面积快速扩大。林业资源的增多无疑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林业经济,但问题在于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免疫力” 较低,一旦出现病虫害,将是沉重的打击。此外,人工林出现病虫害的几率和危险等级较之于自然林高,严重还会对接壤的其他林造成影响。简言之,林业面积的增大导致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检疫技术和没有扩大林业工作队伍,导致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难度增加,容易出现检疫纰漏。
近十年来,我国不断引入了国外树种,这也造成了病虫害防治检疫隐患。一方面我国对国外病虫害的研究有限,一旦出现检疫纰漏就会导致这部分国外病虫害进入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传播,给林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病虫害检测机制落后,甚至很多地区还缺乏有效的森林防护站和相关检疫设备,这使得森林病虫害检测工作不能够达到预期,从而导致我国大面积森林资源受损,更甚者会影响我国的林业资源生态平衡。
森林病虫害一方面会对森林资源管理造成阻碍,另一方面会导致林业经济发展受损。为了有效提升森林病虫害的检疫效果,林业工作人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宗旨,加大森林“防火、防虫” 宣传,使得全名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得到提升,保障具体防疫基本效果。此外,各地方政府也需要给林业部门提供森林病虫害防治支持,由林业部门牵头,协调农业部门、环境部门等工作人员,努力实现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调查发现,森林病虫害发展过程中,人工林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和传播范围更大,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合理设置人工林、自然林、混交林的分布,就能够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管理水平,进而降低森林病虫害。一般来说,混交林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扩散速度,加快树木成林,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隔离带。例如,我国存在着松树- 桉树混交林,桉树生长周期短,5-8 年即可成林投入使用,这时松树- 桉树混交林整体质量可以由正在正常生长的松树保障。此外,桉树还能够阻挡松树的毛虫虫害的扩散,使得松树能够正常生长。
实际工作发现,在开展森林并虫害防治检疫过程中,提前预防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病虫害的被动性。预防监测能够有效掌握病虫害的发展情况,利用现代科技能够有效定位病虫害,从而保证监测系统的时效性。此外,我国可以建立病虫害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分享各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经验,这也能够为病虫害检测工作提供保障。因此,各地区在基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基层网络硬件的建设,保障各林区能够实现网络覆盖,确保检疫信息能够及时从基层上传到防控中心。
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工作是一项周期长、过程复杂的工作,这无疑给林业工作人员造成了不小的管理挑战。因此,我国各地区的森林部门在病虫害防治和检疫过程中,需要统筹各部门的力量,积极建立健全全面性和效率高的森林病虫害监督管控机制,以保障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为宗旨,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