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月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敬亭林业工作中心站,安徽 宣城 242000)
毛竹是中国竹类资源中最重要的竹种和优良竹材,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它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收益大的特点,且一次造林成功后能自然扩面,只要合理经营,年年有收入,因而被称为“农民的山中银行”。毛竹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手段。
竹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 竹笋、竹捧、竹根、竹鞭、竹秆、竹叶、竹枝条都可以加工利用。竹子生长快, 成材早, 产量高,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竹子系一种再生资源,在木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 大力发展竹林生产, 以竹代木, 用竹造纸, 其前景广阔。竹子造林5-10 年, 一般即可采伐利用。一株直径10cm、高20m 的毛竹, 从出笋到成竹仅需2 个月左右的时间, 经4-6 年的材质生长, 就能采伐。生长较好的竹林,每公顷可年产竹材20-30t, 大大超过一般速生树种林分的年生长量。此外, 竹材质地优良, 收缩量小, 割裂性、弹性和韧性均较好, 可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各方面, 如建筑、造纸、竹制品等。尤其是竹材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 系制造优质纸张的重要原料之一。
调整竹林结构合理、加大产量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就是要合理留养新竹。首先,适时留养新竹,通常春笋自春分开始就被禁挖,尤其是在清明节期间的半月之内是出笋的繁盛时期,
把健壮的笋体选留,还要做出相应的记号,留足之后把小笋、弱笋、退笋、病虫笋等及时的挖掉;其次,适量留养新竹,每亩150~180 株是笋竹两用竹林的合理密度,每亩竹林在大年时应留40~50 株新竹,小年就全留,每亩竹林在花年应留20~30 株新竹,每亩竹林为180~220 株是用材林的合理密度,留新竹为平均50 株,每亩竹林为120~140 株是笋用竹林的合理密度,留新竹为平均30 株;再次,适当留笋养竹,要把状笋、大笋留好,其标准为9 厘米以上的笋体,要分布均匀的留笋,空堂竹笋与林地边缘的竹笋要多留,这样才能自然扩鞭,要及时的挖出退笋,并尽可能挖冬笋。
有利于竹林地下结构调整、诱导新鞭生笋、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大毛竹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就是科学垦复抚育。一方面,劈草松土,其进行的最好时期在盛夏的三伏天,而且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大于三十度坡度的竹林要全面劈草,小于三十度坡度的林地要全垦。另一方面,深翻垦复,在冬季进行深翻,深度为20~30cm,把土壤里的大石块除去,把老竹鞭、老竹蔸、树桩、灌木根挖除,按照当地的实际状况,间隔3~4 年进行一次垦复。
竹林增产效果显著的主要措施就是合理施肥,也是对土壤管理的关键。要维系竹林较高的生产力,就必须通过人工补充林地养分的消耗。大多数竹业培育中施用化学肥,给竹林地造成了严重的负面生态影响,林地衰退特征明显。为此,在管理施肥的过程中,应按照土壤养分的测定与目标产量,对N、P、K 均衡施肥配方与施用量进行确定,还要大力提倡使用厩肥、饼肥等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对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有效的改善,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环境,还增加了土壤的养分。与此同时,通过采用竹蔸施肥、开沟施肥等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垦复面积,使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得到了提升。
毛竹林为异龄林,只能采用龄级择伐方式。择伐年龄应以15 年生蓄养、6 ~7 年生抽砍、8 ~9 年生除个别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则进行。为了正确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龄,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秆上标明年份。采伐季节应在冬季低温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弱、不易虫蛀的季节。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亩200250 株为好。其年龄组成最好是1年生、2 ~3 年生、45 年生竹各占25%左右,其余69 年生占25%左右。
毛竹主要虫害有竹螟、竹蝗、竹斑蛾、笋夜蛾、笋蝇、竹象虫等。前三种虫吃竹叶,后三种虫危害竹笋,幼虫蛀入笋内,轻则抑制竹笋生长,重则造成腐烂。防治竹螟、竹蝗、竹斑蛾和笋蝇,可用敌百虫或马拉松1000 倍液喷杀竹螟、竹蝗等害虫,或敌敌畏烟剂熏杀。对竹夜蛾和竹象虫,要及时挖除受害竹笋,杀死幼虫。冬季松土除草可消灭躲在草中和土中的害虫。毛竹主要病害有枯梢病和水枯病等。防治枯梢病要对种竹严格检疫,发现新竹竹梢发病,立即在病部以下1 ~2 节处截除竹梢,不让病菌向下蔓延。在发病严重的地区,从新竹发枝展叶期开始,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浓度为1% 的波尔多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隔10 ~15 天喷1 次,连续喷2 ~3 次。对竹水枯病要挖掉病株连根带鞭烧毁,并在病竹或病区四周开沟隔离,防止蔓延。
竹林结构包括竹林地上和地下结构,竹林结构主要因子包括竹林组成、立竹密度、竹株分布的均匀度、年龄结构、竹株大小(平均胸径和竹高)的整齐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结构等,所谓的竹林合理结构就是毛竹林的丰产结构决定毛竹林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立地条件、竹林结构和经营管理。立地条件是产量形成的基础;竹林结构是产量形成的条件、核心;经营管理是毛竹林结构、产量形成的手段,是一个间接的因子,通过提高立地条件和改善竹林结构而起作用。要达到毛竹的高产、稳产,必须具备适宜的立地条件、合理的竹林结构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随着竹产品从日用品、食品、工艺品向物理、化学高效利用领域的发展,今后以竹代林,以竹代木将是我国的长期发展目标。本文根据多年来的毛竹丰产实践, 就如何提高毛竹产量在栽培与管理技术方面做个总结,为群众在今后的生产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