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一个理论框架

2020-05-25 00:48李盛楠范德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技术编码文献

李盛楠,范德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所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通常是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重要作用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技术产业具有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等特点,是增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事实上,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如何系统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议题。从现有文献看,学者们大都基于定量视角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的结论既有许多共识,也存在显著差异。少有文献从定性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识别与分析,但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增强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

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型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高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1]。而技术创新则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故学者们围绕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以及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等议题展开广泛探讨[2]。随着研究深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包括技术创新效率测度、技术创新效率比较以及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3-5]。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侧重于从技术创新内部要素视角展开,而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从技术创新外部要素视角进行分析。由于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导致学者们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具有较大差异性。

目前,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定量角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Luca等[6]运用层次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市场导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Hong等[7]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政府资助和企业自有资金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刘伟[8]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发现,考虑环境因素前后效率的测度结果差异明显。袁茜等[9]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前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情况;二是侧重探讨单个或多个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Barros等[10]认为政策环境会促使技术创新效率提高。Liu等[11]研究发现,区域发展状况、区域消费潜力及创新主体间关系3个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陈朝月等[12]认为技术外部获取与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倒U型关系。叶丹等[13]认为金融环境对全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环境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创新基础环境仅对中部地区有正向影响。王钊等[14]研究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范德成等[15]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刁秀华等[16]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企业规模处于中等门槛区间时,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综上可知,学者们大多从定量角度,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Tobit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且侧重于探讨单个或多个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很少从定性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识别,更加缺少对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的深入分析,而这种分析对于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至关重要。事实上,定量研究方法由于受到模型共线性等因素限制,变量数量不宜过多,研究者一般根据研究重点选取影响因素,难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分析,不利于揭示因素间关系,而定性分析中的文献编码分析法恰好可以弥补以上缺陷。文献编码分析以现有文献为原始材料和数据,借鉴扎根理论的编码与提炼思路,通过对现有文献主要内容的逐层编码,建立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梳理研究脉络并构建相应的研究框架,能够弥补现有研究不足[17]。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首先搜集与筛选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中出现的能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量进行编码和提炼,系统识别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然后,将这些影响因素按主题进行归类,研究不同主题下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依据主题之间的逻辑关联,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最后,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以及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指导。

2 研究设计

基于扎根理论的编码与提炼思想[18-19],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逐步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本文采用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系统,领域内专家观点丰富且全面;另一方面,文献分析能够有效弥补问卷、访谈及案例等方法存在的主观性与片面性缺陷。

2.1 文献收集

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高技术产业,主要关注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考虑到外文文献对该领域研究较少,且相关性较弱,因此选择中文文献进行研究。目前,常用的中文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 但三大数据库在资源上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故本文选择资源优势明显且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侧重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和影响因素;侧重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特征,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考察某些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3];研究单一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14]。基于本文的研究目标,对上述三类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于第一类研究,题目或关键词中出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或“研发创新效率”、“成果转化效率”、“经济转化效率”等)、“影响因素”等词汇,直接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能获得研究所需的文献;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研究,题目和关键词中一般较少或者没有出现“影响因素”等词汇,此时若仍直接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容易造成文献遗漏。因此,为保证文献检索的全面性,本文将检索词设定为“技术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以及与技术创新效率相近的词语,即检索条件设定为 “技术创新效率”or“技术研发效率”or“R&D效率”or“成果转化效率”or“经济转化效率”,文献发表时间设定为“2000-1-1”至“2018-12-31”,具体筛选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技术创新效率”及相近词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相关文献1 061篇;然后,在前述基础上,加入检索词“高技术产业”进行二次筛选,得到相关文献479篇;再次,进一步阅读标题以减少检索误差,去掉与高技术产业无关的文献,剩余相关文献431篇;最后,阅读431篇文献的摘要与内容,找出涉及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得到156篇。为提高文献检索信度,以上检索过程均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完成,最终所得文献检索数量一致,表明结果可信。

2.2 文献编码

依据假设、命题或实证结果等对156篇文献进行分层编码。同时,对156篇文献进行随机排序,并对其作者、发表时间及文献来源等基本信息进行梳理,方便查找核对。

第一步,初级编码。在对156篇文献进行详细阅读的基础上,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初级编码:对于实证研究类文献,找到文献中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行编码;对于理论研究类文献,主要通过研究假设及研究结论分析,找到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概念进行编码。初级编码要求尽量采用文献中的短语或词语,确保充分表达文献原意。由于每篇文献可能涉及多个影响因素,初次编码过程共获得756个编码,但存在部分编码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情况,有必要进行合并处理。例如,政府R&D资助和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资金占比均为政府资金资助,故将其合并为政府资金支持。最终,获得126个初级编码。

第二步,聚焦编码。通过分析初级编码的含义及从属关系,进一步对其分类:若属同一范围,则归为一类;若某一编码含义不清,通过追溯初级编码,找到对应原文,利用文中的变量描述与指标解释等内容进一步明确含义,并归入相应类别。本文对126个初级编码进行聚焦,通过反复比对分析,最终形成32个聚焦编码。

第三步,主题归类。通过对初级编码和聚焦编码的分析,对现有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归类。其中,创新投入编码8条,创新产出编码4条,创新要素质量编码13条,产业组织编码26条,产业集聚水平编码10条,产业开放程度编码13条,产业创新导向编码8条,技术因素编码10条,环境因素编码32条(剩余2条编码难以聚焦,不予考虑)。在主题分类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一编码与多个主题相关的情况,这里仅对最重要的属性进行归类。技术创新效率的本质就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创新投入向创新产出转化的比率。要使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优,需在既定创新投入情况下实现创新产出最大,或保证一定创新产出条件下使得创新投入最小。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的主要指标,故创新投入和产出应该是技术创新效率的内部构成要素。除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外,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整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因此,本文认为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作为技术创新效率的构成要素而非影响因素更为合理。

综上,本文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为以下7个主题: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下文将研究这7个主题与其下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3 不同主题下的影响因素

在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编码分析与主题归纳后,依据编码过程回溯原文,并将其按主题进行归类。其中,创新要素质量20篇,产业组织130篇,产业集聚水平31篇,产业开放程度58篇,产业创新导向24篇,技术因素34篇,环境因素65篇。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不同主题下的现有文献进行编码,利用其对应关系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框架,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同一主题下的相关文献,根据前期提炼出的编码回溯原文,根据文献中假设、命题和结论等内容,分析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由于部分文献涉及多个主题,所以针对某一主题的文献可能会提炼出3种编码,第一种是主题本身编码,第二种是与本主题相关编码,第三种是与主题不相关的编码;然后,根据文献中的假设、命题和实证结果等,提炼出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这里仅研究第一种编码与第二种编码之间的关系,第三种编码不予考虑);最后,根据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提炼聚焦编码之间的关系。遵循该思路,根据现有文献构建每个主题下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

表1 文献编码

3.1 创新要素质量

通过对创新要素质量主题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共得到16条初级编码,其中主题本身编码13条,与本主题相关编码3条,具体包括研发强度、国企研发资本、研发支出密度、研发人员素质、国企研发人员数、海归研发人员数、专利泡沫化程度、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企业规模等。经由这些初级编码总共提炼出聚焦编码6条,分别为人才结构、资金组成、产出质量、技术交易、科技水平、企业规模。通过梳理原文中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出对应聚焦编码之间的关系。例如,专利泡沫化一方面通过影响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作用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影响高校等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本文将专利泡沫化聚焦为产出质量,将技术消化吸收能力聚焦为技术交易,将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为地区科技水平。相应地,产出质量这一聚焦编码通过技术交易和科技水平这两个聚焦编码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按照这一思路,构建创新要素质量主题下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因素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要素质量因素相关研究框架

(1)人才结构视角下的研究主要关注研发人员素质、国企研发人员和海归人员占比等人才结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且有学者研究了人才结构对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20]。

(2)资金组成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研发资金强度、国有资金占比及研发支出密度等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部分学者证实了企业规模对资金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21]。

(3)产出质量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专利泡沫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且产出质量能够影响技术交易和地区科技水平。

3.2 产业组织

通过对产业组织主题相关文献的编码与提炼,获得相关初级编码30条,其中主题本身编码26条,与本主题相关编码4条,具体包括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比重、政府R&D投资、研发人员素质、国有研发资本、自主创新等。再次对初级编码进行提炼,得到聚焦编码9条,分别为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产业绩效、人才结构、资金组成、技术来源、创新方式。通过对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炼出对应的聚焦编码间的关系,构建如图2所示的研究框架。

图2 产业组织因素相关研究框架

产业组织主题相关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主要从产业组织本身因素和产业组织与其它主题之间关系两方面展开。

(1)产业组织本身编码的研究。首先,较多研究关注产业组织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具体包含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和产业绩效[22];其次,部分研究关注产业组织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企业规模影响市场结构、政府支持影响产业绩效。另外,一些研究关注产业组织因素之间的调节作用,如企业规模对所有制结构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所有制结构对政府支持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作用[23]。

(2)产业组织主题与其它主题下聚焦编码关系的研究。如政府支持对资金组成、技术来源和创新方式等的影响,以及产业绩效对人才结构、技术来源和创新方式等的影响。

3.3 产业集聚水平

通过对产业集聚水平主题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得到相关初级编码13条,其中主题本身编码10条,与本主题相关编码3条,具体包括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地理集聚、规模集聚、知识溢出、创新扩散效应、区域资源禀赋、技术交易成本、高质量人才、企业数、市场竞争、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合作创新等。进一步提炼聚焦编码7条,分别为产业集聚、知识溢出、技术交易、人才结构、市场结构、创新方式、创新基础环境。根据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确定聚焦编码之间的关系,研究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产业集聚水平相关研究框架

产业聚集主题研究是近年来学者关注较多的因素,相关文献主要从产业集聚和与其它主题关系两方面展开研究。

(1)产业集聚水平主题研究。区域资源禀赋等创新基础环境推动产业集聚的产生,有学者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一般存在着地理集聚、规模集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等多种形式。产业集聚形成的创新扩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着集聚区内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水平,并且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效果受到企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

(2)产业集聚水平与其它主题关系研究。产业集聚通过调整以下因素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①技术交易。产业集聚加强了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交流,而互补性资源能满足技术多样性发展需求,从而降低技术交易成本;②人才结构。产业集聚加强集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加速人才流动,而吸引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③市场结构。受到集聚效应影响,集聚区内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迫使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保持竞争优势;④创新方式。多样化集聚加强了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有助于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降低合作创新成本。

3.4 产业开放程度

通过对产业开放程度主题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共得到相关初始编码23条,其中主题本身编码13条,与主题相关的编码10条,主要包括FDI、外资R&D溢出、外资本土化、外资依存度、技术差距、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市场集中度和出口导向等。进一步提炼出聚焦编码13条,分别为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出口、贸易依存度、外资知识溢出、技术来源、技术交易、人才结构、创新方式、资金组成、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业绩效、所有制结构。根据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建立聚焦编码之间的关系,产业开放程度主题相关研究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产业开放程度相关研究框架

产业开放程度相关主题研究主要关注外资直接投资、外资企业知识溢出、产业出口等因素。

(1)外商直接投资。有学者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为高技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利于加强创新人员流动,增加合作创新机会。此外,外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本地市场竞争。

(2)外资企业知识溢出。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和R&D强度差异导致外资企业R&D存在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对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受到行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市场集中度、外资依存度和出口导向等因素影响。

(3)产业出口。产业出口导向反映了国际技术的紧密程度,受所有制结构影响。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出口不仅能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加其经济效益,还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5 产业创新导向

通过对产业创新导向主题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共得到相关初级编码13条,其中主题本身编码5条,与主题相关的编码2条,具体包括研发创新氛围、创新技术机会、产业本身创新程度、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市场竞争、产业成长能力、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对上述初级编码进行提炼,得到聚焦编码6条,分别为创新机会、创新方式、产业绩效、市场结构、技术交易、技术来源。根据初级编码间的关系确定相应聚焦编码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产业创新导向相关研究框架

产业创新导向主题研究主要包括创新机会和创新方式两个方面。

(1)产业创新机会是指产业整体研发创新氛围、创新技术机会以及产业本身创新程度。行业整体研发氛围主要是指高技术产业中具有研发创新机构或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行业整体研发氛围越好,越有助于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增加创新产出及提高创新效率水平。产业技术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倾向,同时受到产业绩效和市场结构影响。

(2)产业创新方式主要体现为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高技术产业创新方式选择对其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其技术创新效率的根本途径,然而部分企业受到规模、资金及技术等因素限制,短时间内无法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这时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弥补自身技术缺陷,或者选择与其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合作创新网络,进而实现技术创新效率提升。

3.6 技术因素

通过对技术因素主题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共获得初级编码16条,其中主题本身编码10条,与主题相关的编码6条,具体包括本土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技术改造、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技术差距、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对初始编码再次提炼,得到聚焦编码7条,分别为技术来源、技术交易、创新方式、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人力资源水平、制度环境。依据初级编码间的关系确定聚焦编码之间的关系,研究框架如图6所示。

图6 技术因素相关研究框架

技术因素主题相关文献研究主要包括技术来源和技术交易两方面。

(1)技术来源。技术来源可大致分为自主研发和外部获取两种渠道。外部技术来源主要有本土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技术改造等。本土技术转移是指企业之间、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因此构建合作创新网络有利于本土技术转移[2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及技术改造等技术获取方式能够提高产业自主研发的针对性,降低研发成本,减少研发资源浪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移、从国内外引进以及改造等渠道获取的技术都会对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影响,且外部技术的影响程度与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等因素有关。

(2)技术交易。技术交易主要受到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技术差距是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水平距离,受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影响。此外,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也会影响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

3.7 环境因素

通过对环境因素主题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共获得初级编码38条,其中主题本身编码32条,与主题相关的编码6条,主要包括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劳动者素质、研究机构支持、地区经济水平、消费水平、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信息基础环境、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才质量、企业规模等。进一步提炼初始编码得到聚焦编码14条,分别为人力资源水平、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创新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创新基础、金融环境、地区产业结构、技术来源、人才结构、资金组成、企业规模、产业绩效。依据初级编码之间的关系确定聚焦编码间的关系,研究框架如图7所示。

图7 环境因素相关研究框架

环境因素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复杂的创新环境因素为高技术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技术创新效率水平。

(1)人力资源水平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质量。

(2)较高的经济水平和良好的金融环境能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3)科技水平为高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为企业技术交易活动提供有力保障[25]。

(4)创新基础环境主要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禀赋、环境规制等方面,能为高技术产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多种创新资源,改善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同时,创新基础环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受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和产业绩效等因素影响[26]。

4 研究框架构建

4.1 主题间逻辑关系分析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现有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涵盖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等7个主题,不同主题聚焦编码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根据每一主题研究框架中主题聚焦编码与相关主题聚焦编码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不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1)在创新要素质量因素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人才结构和产出质量影响技术交易,表明创新要素质量影响技术因素;企业规模对资金组成具有调节作用,表明产业组织调节创新要素质量。

(2)在产业组织因素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产业绩效、政府支持均影响技术来源和创新方式,表明产业组织影响技术因素和产业创新导向;聚焦编码政府支持影响资金组成,表明产业组织影响创新要素质量。

(3)在产业集聚水平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产业集聚影响技术交易、人才结构、市场结构、创新方式,表明产业集聚水平影响技术因素、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和产业创新导向。

(4)在产业开放程度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技术来源、人才结构、创新方式、资金组成和市场结构,聚焦编码产业出口影响技术来源、企业规模和产业绩效,表明产业开放程度影响技术因素、创新要素质量、产业开放导向和产业组织。

(5)在产业创新导向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创新机会受到产业绩效和市场结构的影响,聚焦编码创新方式受到技术交易和技术来源的影响,表明产业创新导向受到产业组织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6)在技术因素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技术来源受到创新方式的影响,技术交易受到创新方式、人力资源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影响,表明技术因素受到产业创新导向、创新环境影响。

(7)在环境因素相关研究框架中,聚焦编码科技水平和制度环境影响技术来源,表明创新环境影响技术因素;人力资源水平影响人才结构,经济水平和金融环境影响资金组成,表明创新环境影响创新要素质量;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和产业绩效对创新基础环境具有调节作用,表明产业组织调节创新环境。

4.2 影响因素研究框架构建

依据不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图(省略各影响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路径),如图8所示。在此基础上,根据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为核心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外层因素三类。

4.3 核心层影响因素

核心层因素为技术因素。由图8中各因素作用关系可知,产业组织因素、产业创新导向、产业开放程度、产业聚集水平、创新要素质量以及创新环境因素均对技术因素产生影响,故将技术因素作为核心层因素,即其它因素通过影响技术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作用。例如,所有制结构、企业人才结构及自主创新能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地区科技水平和制度环境为产业获取外部技术提供支持和保障。此外,技术因素对产业创新导向因素和产业开放程度因素存在一定影响。再如,国外高技术产业技术差距能够产生外资企业R&D溢出效应,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会显著影响外资企业R&D溢出效应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

注:实线表示直接作用,虚线表示调节作用

图8 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

4.4 中间层影响因素

中间层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组织、产业创新导向、产业开放程度、产业集聚水平和创新要素质量,这些因素通过核心层技术因素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不同路径对效率产生影响。首先,产业开放程度和产业创新导向在影响技术因素的同时,也受到技术因素反向作用,因此其与技术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创新要素质量与产业开放度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再次,产业组织影响产业创新导向和产业开放程度,产业集聚水平影响产业组织因素、创新要素质量和产业创新导向;最后,产业组织在对创新要素质量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

4.5 外层影响因素

外层影响因素为创新环境因素,主要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资源保障,加强与核心层因素和中间层因素的联系。具体来看,创新环境中人力资本水平、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等因素决定了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质量;良好的创新基础环境能够产生集聚现象;随着产业组织相关因素变化,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借鉴扎根理论的编码与提炼思想,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归类;然后,依据不同主题之间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建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因素、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7个主题。

(2)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同一主题下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不同主题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3)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框架,影响因素可分为3个层次:核心层因素(技术因素)、中间层因素(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和产业创新导向)和外层因素(环境因素)。

5.2 实践启示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充分发挥不同影响因素的促进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必须将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作为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一方面,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拓宽技术获取渠道,调整技术获取结构,提高技术消化吸收能力。

(2)努力提高创新要素质量,适时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集聚水平。一方面,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比例,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另一方面,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充分利用集聚效应,激励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3)增强产业开放程度和创新导向。积极引进外资、增加出口,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合作与交流,增强产业研发氛围,不断调整创新方式。

(4)改善创新环境,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基本保障。通过提高区域经济和科技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金、制度、环境等全方位的基础保障。此外,重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充分利用协同作用实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快速提升。

5.3 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是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等系列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的深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研究中,作者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定量分析视角展开相关实证研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运用计量模型分析本文识别的影响因素是否确实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然后,通过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找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最后,运用相关结构分析模型得到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此外,立足于创新价值链视角,高技术产业分阶段创新效率相关问题也备受学者关注。因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分析不同阶段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异同,并对不同阶段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和层次结构进行分析,以丰富与完善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高技术编码文献
生活中的编码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Genome and healthcare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