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星,胡伟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障碍、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等,本病预后不佳,5年病死率达40%~50%[1]。慢性心衰病情难以逆转,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对于延缓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尤为重要。芪苈强心胶囊是纯中药制剂,具有减少心肌纤维化、减弱心肌收缩、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功效[2]。本研究选取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采用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有关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③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④无运动障碍;⑤未出现失代偿性心衰或不稳定型心绞痛;⑥近3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抗心衰治疗或治疗不规范者;⑦治疗依从性良好;⑧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对所用药物过敏者;③肾功能异常或行血液透析者;④3个月内有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主动脉狭窄、急性心肌炎等运动禁忌症者;⑤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⑥进行过瓣膜置换或修复者;⑦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⑧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将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8.12±15.45)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11.24±4.13)年。NYHA 分级Ⅱ级24例,Ⅲ级1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4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8.56±15.12)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1.58±4.25)年。NYHA分级Ⅱ级26例,Ⅲ级14例。基础疾病: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心脏康复运动。西药种类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在病情稳定1月后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方式为踏车运动。运动强度为50% peak VO2,3/周,NYHAⅡ级患者每次运动前热身1 min,在5 min中达到目标功率值,运动30 min,30 min后用2 min的时间将功率将至0,最后空踩2 min。持续2周,2周后功率增加至70%~80% peak VO2,NYHAⅡ级患者维持目标功率值15 min,而后视患者情况每周逐渐增加5 min,直至增至30 min。运动开始至结束后10 min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2 min测量1次血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物股份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0040141,规格:0.3 g×12 s×3板)治疗,口服4粒/次,2/d。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于治疗前、后由同一彩超医师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心输出量(CO);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检测时嘱患者侧卧位,平静呼吸。
1.3.2 中医症状积分于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标准对四项主要症候—心悸、气短、乏力、下肢水肿进行评分,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评分,0、2、4、6分分别代表无、轻、中、重,总分0~2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1.3.3 运动耐力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治疗后测定6 min步行距离,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大汗、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如有应立即终止试验。
1.4 统计学处理将所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心输出量(L/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31.38±4.12 48.56±3.71 3.59±0.24 5.27±0.38对照组 40 30.64±3.73 40.94±4.37 3.68±0.36 4.41±0.42 t值 0.842 8.407 1.316 9.603 P值 0.201 0.000 0.096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心室重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WD、PWS、LVPWT、IV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的比较(±s)
注:PWS: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厚度;IVS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
组别 例数 PWS(mm) PWD(mm) LVPWT(mm) IVSS(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3.14±1.57 10.86±1.86 14.32±1.96 11.56±1.78 11.34±1.82 9.54±0.92 12.71±1.68 10.12±1.64对照组 40 13.36±1.62 11.74±1.93 14.04±1.85 12.42±1.65 11.16±1.67 10.35±1.51 12.35±1.73 10.97±1.75 t值 0.617 2.076 0.657 2.241 0.461 2.897 0.944 2.241 P值 0.270 0.021 0.257 0.014 0.323 0.002 0.174 0.01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安全性观察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再次住院及死亡病例,对照组1例出现心前区隐痛而暂停训练,经休息后好转,无再次住院及死亡病例。
慢性心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心室重塑是其特征。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因子异常及其导致的心室重构是慢性心衰发病的关键环节[4],也是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心室重塑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抑制心室重构已成为治疗慢性心衰的核心。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中医认为本病具有病期冗长、病情缠绵、病位深病的特点,属本虚标实证,以心气虚阳虚为主,血瘀水停痰湿内阻为标,久病入络。从现代解剖形态而言,经络与中小血管及微血管具有同一性,心室重构基础为心脏中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内皮损伤。因此,中医脉络病变干预使慢性心衰的治疗具有现代理论基础。芪苈强心胶囊运用中医络病理论而研制的中成药,由黄芪、人参、附子、泽泻、玉竹、葶苈子、丹参、红花、桂枝、香加皮、陈皮组成,具有奏益气温阳、通络强心之效。本研究在常规西药+心脏康复运动的基础上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结果显示,可显著改善心室重构指标PWD、PWS、LVPWT、IVSS和心功能指标LVEF、CO(P<0.05)。与马利平[5]、张大程等[6]的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既往动物实验表明[7],芪苈强心胶囊中能抑制慢性心衰大鼠RASS系统介导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所致的心肌纤维化和心室肥厚。另有研究显示[8],芪苈强心胶囊可改善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水平,保护线粒体,提高能量代谢,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活性氧类。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其进一步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增加运动耐力(P<0.05),与丁震环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心脏康复是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增加心脏负担,还显著增加运动量,改善心脏功能[10]。李叶梅等[11]研究报道,心脏康复能增强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力储备功能,降低复发率,延长住院间隔时间。石晓强等[12]研究显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脑钠肽水平。就安全性而言,芪苈强心胶囊为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轻,充分显示了中药在治疗心衰方面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重构,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