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H-SOFC质子阻塞复合阴极材料PBSF-SDC

2020-05-25 07:59宋腾飞武常辉苏金瑞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功率密度钙钛矿粉体

蔡 彬, 宋腾飞, 刘 洋, 武常辉, 卢 飞, 苏金瑞

(郑州大学 物理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电化学发电装置,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问题[1-2]。SOFCs分为氧离子导体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oxide-ion conductor based SOFCs,O-SOFCs)和质子导体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the proton conducting SOFCs,H-SOFCs)。虽然H-SOFCs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具有较低的离子传导活化能和较高的燃料利用效率等优点,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3-4]。此外,H-SOFCs的反应产物水是在阴极处产生,并且电池内部的极化电阻主要是由阴极/电解质界面极化所引起,因此研究阴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5]。

不同稀土和金属元素掺杂BaFeO3的离子、电子混合导体作为SOFCs阴极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相对于含Co阴极材料而言,BaFeO3基阴极材料具有较高浓度氧空位和低成本等优点[6]。通常认为,在H-SOFCs阴极材料中加入质子导体,如电解质材料,可增大三相反应界面从而提高单电池的输出性能[7-9],但Sun等发现,以NiO-BZCY为阳极、BZCY为电解质、立方钙钛矿材料Ba0.5Sr0.5FeO3-δ(BSF)与氧离子导体SDC的混合材料为质子阻塞复合阴极构成的单电池,在750 ℃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792 mW/cm2,这是当时文献报道的BZCY基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10]。进一步工作表明,相对于质子导体复合阴极而言,质子阻塞复合阴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11]。Zhao等在以质子阻塞Sm0.5Sr0.5CoO3-δ(SSC)-SDC为阴极的H-SOFC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氧空位扩散和氧离子运输为阴极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时,质子阻塞复合阴极比质子导体复合阴极更有利于提高单电池性能[12]。

尽管Co基钙钛矿氧化物中Pr掺杂研究有很多[13-14],但Fe基阴极材料中Pr掺杂研究还较少。此外,考虑到Pr掺杂可提高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的导电性,且质子阻塞复合阴极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通过Pr部分替代Ba0.5Sr0.5FeO3-δ钙钛矿氧化物中的Ba和Sr,获得新型钙钛矿氧化物Pr0.5Ba0.25Sr0.25FeO3-δ(PBSF),与Ce0.8Sm0.2O1.9(SDC)混合制成质子阻塞型复合阴极材料PBSF-SDC。在相结构分析、化学相容性和热膨胀系数测量基础上,研究了NiO-BaZr0.1Ce0.7Y0.2O3-δ(BZCY)|BZCY|PBSF-SDC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1 试验方案

1.1 粉体制备

PBSF、SDC、BZCY和NiO-BZCY粉体均采用EDTA-柠檬酸络合法制备[15]。以PBSF的合成为例,步骤如下:

① 按照化学计量比称量Pr(NO3)3·6H2O、Ba(NO3)2、Sr(NO3)2、Fe(NO3)3·9H2O,溶于去离子水形成溶液;

② 以EDTA(质量浓度99.5%)和柠檬酸(质量浓度99.8%)为络合剂和助燃剂加入溶液中,EDTA和柠檬酸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为1∶1∶1;

③ 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将pH值调至7,利用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80 ℃水浴加热6 h得到湿凝胶,移至电炉上继续加热到自燃,得到初级粉体;

④ 将得到的初级粉体在高温箱式炉中1 000 ℃下煅烧6 h得到PBSF粉体。

合成BZCY粉体所用的原料为Ba(NO3)2、Zr(NO3)4·5H2O、Ce(NO3)4·6H2O和Y(NO3)3·6H2O;合成SDC粉体所用的原料为Sm2O3和Ce(NO3)4·6H2O,其中Sm2O3先溶于浓硝酸中制备成硝酸盐溶液;合成NiO-BZCY粉体所用的原料为Ba(NO3)2、Zr(NO3)4·5H2O、Ce(NO3)4·6H2O、Y(NO3)3·6H2O和Ni(NO3)2·6H2O,其中NiO和BZCY的质量比是6∶4。BZCY和NiO-BZCY初级粉体分别在高温箱式炉中于1 000 ℃煅烧5 h,SDC初级粉体在高温箱式炉中于700 ℃煅烧5 h,得到最终粉体。

1.2 单电池制备

采用共压法制备阳极支撑半电池[16-17],首先将阳极粉体在单轴200 MPa下压制,然后将电解质BZCY粉体与阳极片在300 MPa共压制备,在高温箱式炉中1 350 ℃煅烧5 h,得到阳极支撑具有致密电解质膜的半电池。质子阻塞复合阴极PBSF-SDC的质量比为7∶3,与文献[10]相同。将PBSF、SDC、乙基纤维素和松油醇按质量比7∶3∶1∶10混合,研磨2 h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制备成阴极浆料。将阴极浆料涂到半电池BZCY电解质膜上,烘干后在高温箱式炉中于950 ℃烧结3 h得到单电池,阴极面积为0.237 cm2。

1.3 性能表征

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Rigaku D/max-2500/PC,CuKα辐射)对合成的粉体进行物相分析。同时,用XRD分析研究PBSF与SDC和电解质BZCY的化学相容性,将3种粉体按照质量比1∶1∶1混合,在室温下研磨1 h,然后在1 000 ℃下共烧6 h,对混合共烧后的粉体做XRD物相结构分析。扫描2θ范围为20°~90°,扫描速度为10°/min,步长为0.01°。

采用国产直流电子负载电池测试系统(ITech electronics,型号IT 8511)测试单电池的功率密度,将单电池固定在氧化铝管的一端,用导电胶进行封装,银浆涂覆在阴极表面进行电流收集,银丝作导线。测试温度范围为600~750 ℃,每隔50 ℃测一次。测试条件为:阳极端通入湿润的氢气(湿度:3%H2O;速率:30 mL/min)作为燃料,阴极端暴露于静态空气中,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阴极氧化剂。用阻抗分析仪(上海辰华,CHI650E)测量单电池在开路条件下的电化学阻抗谱(AC信号:5 mV;频率范围:0.1~100 kHz)。采用国产STR-B型多功能直流电阻测试仪,通过van der Pauw 四电极法[18]来测量PBSF的电导率,样品在1 200 ℃烧结6 h形成圆片状,所测样品厚度为1 mm。

图1 PBSF、SDC、BZCY 3种单独粉体及其混合共烧后的XRDFigure 1 Powder XRD patterns of PBSF, SDC, BZCY and co-fired PBSF-SDC-BZCY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JSM-6700F)观察经过电化学测试后的单电池微观结构。利用高温线性膨胀仪(LINSEIS DIL-L76)测试BZCY、PBSF和PBSF-SDC(PBSF∶SDC质量比7∶3)的热膨胀系数,样品在1 250 ℃烧结6 h成致密材料后进行打磨,所测样品直径为10 mm,高为3.5 mm。采用升温测量,升温速率为5 ℃/min,范围为20~750 ℃。

2 结果与讨论

2.1 晶体结构与化学相容性分析

图1为烧结态PBSF、BZCY和SDC 3种粉体,及其混合物经1 000 ℃、6 h共烧后的XRD图谱,并对图中衍射峰进行了标定。由图可知,PBSF、BZCY和SDC粉体均呈单一相,无明显杂峰。利用PowderX软件对3种粉体衍射峰进行分析。表1是对应的标准卡片、晶系、空间群、拟合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其衍射峰位与Ba0.5Sr0.5FeO3-δ[10]和Ba1-xLaxFeO3-δ(x=0.1~0.6)[19]等类似,PBSF也为立方钙钛矿结构。BZCY为立方钙钛矿结构,SDC为立方萤石结构,其衍射峰位与文献结果一致[10,20]。此外,3种粉体混合共烧后的XRD谱仍呈现出PBSF、SDC、BZCY的独立相结构,且相应峰位也未发生明显偏移,这表明3种粉体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化学相容性。

早在1926年,Goldschmidt容忍因子t就被提出用来判断ABO3型氧化物是否为钙钛矿结构,其公式为

(1)

式中:rA、rB和rO分别代表A3+、B3+和O2-的离子半径[21]。t在0.77~1.1之间时,ABO3化合物为钙钛矿结构;t<0.77时,以铁钛矿形式存在;t>1.1时,以方解石或文石型存在。在PBSF中,Pr3+、Ba2+、Sr2+、Fe3+和O2-离子半径分别为0.130 nm、0.161 nm、0.144 nm、0.064 5 nm和0.140 nm[22],代入式(1)得t=0.972,这也证实了PBSF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结构。

表1 粉体晶格常数拟合结果Table 1 Fitted lattice constant of powders

注:C代表立方晶系;*代表误差为±0.000 3

2.2 微结构观察

图2(a)是单电池PBSF-SDC|BZCY|NiO-BZCY经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后的截面SEM图像,电解质厚度在12 μm左右。单电池在经升降温测试后,阴极层与电解质膜仍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阴极/电解质界面,无开裂和分层的迹象,表明单电池可以持久工作。图2(b)是阴极层的高倍照片,阴极层颗粒大小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团聚现象,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孔洞整体分布均匀有序,有利于增加三相界面的催化活性位点,对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有积极影响。

图2 单电池经电化学测试后的SEM照片Figure 2 SEM photos of single cell after electrochemical test

2.3 功率密度

图3是单电池PBSF-SDC|BZCY|NiO-BZCY的I-V和I-P曲线。在600 ℃、650 ℃、700 ℃和750 ℃时,开路电压分别为1.003 V、1.001 V、0.988 V和0.970 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153±11、303±17、486±20、865±38) mW/cm2。在750 ℃时,以PBSF-SDC为阴极制作的单电池功率密度(865±38) mW/cm明显高于以BSF-SDC为阴极的单电池功率密度(792 mW/cm)[10]。由于PBSF相对于BSF是Pr3+对Ba2+、Sr2+进行了部分置换,电子浓度得到了增加,从而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2.4 阻抗谱和电导率分析

图4(a)是单电池PBSF-SDC|BZCY|NiO-BZCY的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由图4(a)可观察到阻抗谱曲线由两段弧组成,因此选取图4(b)作为拟合EIS所用的等效电路图。在等效电路中,L是由连接线或设备的高频相移引起的电感;电阻R0对应于单电池的欧姆电阻;R1和R2分别代表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的极化电阻;CPE1和CPE2是恒定的相位元件[23]。电池的总极化电阻Rp为R1和R2之和,电池的总电阻Rt为R0和Rp之和。通过软件Zview对EIS进行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在750 ℃时,PBSF-SDC|BZCY|NiO-BZCY单电池总电阻为(0.284±0.005) Ω·cm2,明显低于BSF-SDC|BZCY|NiO-BZCY单电池的总电阻(0.314 Ω·cm2)[10],这也表明本文制备的单电池具有更高的性能(图3)。同时,本实验电解质厚度(12 μm)比文献[10]中的电解质厚度(20 μm)薄,也有利于降低单电池总电阻。

图3 单电池在600 ℃、650 ℃、700 ℃和750 ℃时I-V和I-P曲线Figure 3 The I-V and I-P curve of the single cell at 600 ℃, 650 ℃, 700 ℃ and 750 ℃

(a)单电池在600 ℃、650 ℃、700 ℃和750 ℃时EIS;(b)拟合EIS所用等效电路图图4 单电池PBSF-SDC|BZCY|NiO-BZCY的电化学性能Figure 4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ingle cell PBSF-SDC/BZCY/NiO-BZCY

表2 阻抗谱拟合结果Table 2 Fitting results of EIS spectra

注:R0、RH和RL分别代表单电池的欧姆电阻、高频区极化电阻和低频区极化电阻;RP代表单电池的总极化电阻(即RP=RH+RL);Rt代表单电池的总极化电阻(即Rt=R0+RP);CPE1-T和CPE1-P与CPE2-T和CPE2-P分别代表高频区和低频区的常相位角元件

图5是致密PBSF电导率温度关系。由图可知,在350 ℃以下,PBSF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出类半导体导电行为;而在350 ℃以上,电导率随温度升高快速下降,则表现出明显的类金属行为;即PBSF在350 ℃附近存在类半导体向类金属转变[24]。此外,在600~800 ℃时,PBSF的电导率为51.4~22.9 S/cm,略高于BSF(40~15 S/cm)[25],这也间接说明了PBSF单电池具有更高的最高功率密度(max power density, MPD)(图3)。这是因为Pr3+部分置换Ba2+和Sr2+可提高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ded ionic-electronic conductor, MIEC)的电子浓度,从而提高导电性。

2.5 热膨胀系数

图6是致密BZCY、PBSF和PBSF-SDC在静态空气中的热膨胀曲线。BZCY的热膨胀系数(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TEC)与文献所报道的10.1×10-6K-1基本一致[26]。在低温段,致密PBSF和PBSF-SDC的TEC一致,均为12.3×10-6K-1,与BZCY的TEC(10.8×10-6K-1)值相近。但当温度升高时,PBSF和PBSF-SDC的TEC明显增大,分别在350 ℃和400 ℃附近发生明显变化,这与晶格氧的丢失(氧空位的形成),以及可能存在的铁离子由高价态还原到低价态有关[27-28]。PBSF和PBSF-SDC的TEC转变温度和高温区TEC差异可能与SDC和PBSF氧空位形成能力差异有关。整体而言,PBSF的TEC远远低于Co基钙钛矿材料,如PrBa1-xCo2O5+δ(x=0~0.08)的TEC范围为(22.8~23.4)×10-6/K-1 [29],PrBa0.5Sr0.5Co2-xFexO5+δ(x=0.5,1.0,1.5)的TEC范围为(19.2~21.3)×10-6/K-1 [30]。

图5 致密PBSF电导率温度关系Figure 5 Dependenc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dense PBSF on temperature

图6 BZCY、PBSF和PBSF-SDC圆柱状样品在静态空气中30~750 ℃热膨胀曲线Figure 6 Thermal expansion curves of BZCY, PBSF and PBSF-SDC cylindrical sample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750 ℃ with static air

3 结论

1) 制备的Pr0.5Ba0.25Sr0.25FeO3-δ(PBSF)具有单一立方钙钛矿结构,其容忍因子t=0.972,且PBSF与Ce0.8Sm0.2O1.9(SDC)和BaZr0.1Ce0.7Y0.2O3-δ(BZCY)在1 000 ℃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2) NiO-BZCY |BZCY|PBSF-SDC单电池在600 ℃、650 ℃、700 ℃和750 ℃时,开路电压分别为1.003 V、1.001 V、0.988 V和0.970 V;最大功率密度为(153±11) mW·cm-2、(303±17) mW·cm-2、(486±20) mW·cm-2和(865±38) mW·cm-2;极化电阻为0.912 Ω·cm2、0.448 Ω·cm2、0.173 Ω·cm2和0.092 Ω·cm2。经升降温测试后,单电池三层材料依然能保持良好接触。

3) 在350 ℃附近,PBSF电导率存在类半导体向类金属转变,TEC也发生转折。低温区TEC为12.4×10-6K-1,高温区TEC为17.1×10-6K-1,高温膨胀系数增大主要与晶格氧丢失(氧空位形成),以及可能存在的铁离子由高价态还原到低价态有关。

总之,复合材料PBSF-SDC在H-SOFCs阴极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功率密度钙钛矿粉体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中材(天津)粉体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醋酸纤维素提高CsPbIBr2 无机钙钛矿薄膜质量及其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
钙钛矿型BaFeO3-δ载氧体的制备与气化性能
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多电/全电飞机中的应用研究
包裹型SiO2/Al复合粉体的制备及烧结性能研究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白光LED用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微波辐射参敛测试系统低功率密度测试为法研究
环保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