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0-05-24 06:25:16
警察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验入境杭州

CTID助力境外输入防疫——“防疫健康信息码”实现入境人员健康信息查询

自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防疫健康信息码”以来,实现了各省(区、市)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码”互通互认。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依托“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简称CTID平台)网证安全二维码的成熟技术积累,为“防疫健康信息码”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急剧增长,防疫压力由境内转为境外输入。加强入境人员自我防范和管理,防止境外疫情输入造成反弹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为有效防控疫情境外输入风险、切实保障中国入境人员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移民管理局紧急部署,要尽快实现“防疫健康信息码”的“入境人员查询服务”功能,以便于群众能轻松自查自证是否为近14天入境人员以及出入境记录信息。3月22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接到任务后,迅速响应、通宵达旦、连续奋战,一周内完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同步、服务上线等工作,在系统高稳定、信息高同步、服务高并发前提下,于3月28日正式对外服务。截止4月29日,每天服务量指数式上升,累计提供入境记录核验查询超过7880万次,日最高超过1500万次,业务请求量峰值最高超过38000TPM,累计同步出入境记录信息超过285万条。

“防疫健康信息码”入境记录核验查询功能,数据来源于国家移民管理局,经整理、脱敏、加密,在确保数据权威性的同时,也切实保障了公民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同时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建立了完善及时的更新机制,实现了每小时的信息同步,保证了数据的鲜活性和准确性;系统服务能力达到每秒5000次并发,能够满足“防疫健康信息码”的各种应用需求;更是根据国办的要求,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指导下,基于公安大数据的关联同步,创新性的实现了中国内地居民可通过身份证号核验查询入境记录。

“防疫健康信息码”入境人员核验查询服务功能,为全国疫情的联防联控提供了便利的核验查询入境人员信息的条件,有利于入境人员自我防范和自我管理,为降低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提供了有效抓手。

疫情下的拐点,多模态生物识别认证或将成为常态

疫情防控期间,戴口罩、非接触式成为基本诉求,这也给传统的个人身份认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如何保障在口罩遮挡和杜绝接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有效完成个人身份核验,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应用或将成为破解该难题的有效手段。针对“人传人”的新冠肺炎病毒特性,除了号召广大群众减少出行,做好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之外,从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管理角度而言,仍然需要借助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来完善各场所下人员出行的风险管控和安全监管。

疫情防控期间,一家专注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推出了“视神”多模态智能识别综合防疫平台,可以实现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和热成像测温技术相结合,构成的多模态智能识别综合防疫系统。一方面大大提高公共场所高温人群检测速度和通行效率,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另一方面快速锁定病毒携带者的出行轨迹,追踪和预警病例接触人员、潜在发病人员,阻断疫情进一步扩散。

通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AI实战,验证了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融合应用的必要性,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融合应用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或将成为身份识别与认证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的“非接触式”诉求也掀起了远程、线上办公、作业的新型模式。在云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支持下,员工的远程办公,企业的远程数字化管理,民众的远程消费也可能在疫情过后发展成常规应用而形成专业的商机市场。针对这一趋势性变革,也需要应对新型应用模式对身份认证、信息安全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在本次疫情爆发期间,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展示了其在办公楼、社区、校园等公共场所下的非接触出入管控、授权登记;在银行远程授信和业务办理、网上消费支付等环节的非接触式安全身份认证等系列应用。相信在疫情过后,基于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特性,多模态生物识别也将渗透到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各场景中,保障大众生活安全、财产安全和便捷生活体验。

温州瓯海警方创新推出“返校码”为大学生开学复课“保驾护航

日前,随着各地校园逐批有序开学复课,如何守好校园“小门”已成为当下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立足高教园区驻地实际,在“温警在线”平台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整合人员身份、健康状况、学籍信息为一体的大学生“返校码”。学生只要通过“温警在线”平台注册领取,不仅可以快捷方便地进出校园,而且还有警方和校方“保驾护航”。据悉,温州高教园区目前共有7万多名大学生。而大学城中,不少高校的教学楼与宿舍楼分布在不同区域。为实现闭环管控,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学生进出校园需要同时出示校园卡、身份证与健康码,校方才能够核实本人信息。

“返校码”在无缝衔接健康码信息的基础上,加入了学生的本人照片、学校及专业班级的信息,学生进出校园只需凭借一码即可通行。考虑到有大学生在外租住的情况,“返校码”还预留了温州“安居码”领取接口,实现对校外大学生群体的规范管理。同时,一旦学生个人健康码颜色发生变化,系统将第一时间向本人及校方进行预警,实现精密智控效果。截止目前,温州高教园区已有试点,高校2.7万名大学生注册领取了“返校码”,下面将实现所有高校学生全覆盖。

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 杭州加速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将有法制支撑。日前,从杭州有关部门了解到,制定有关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已列入今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立法项目。杭州将疫情防控视为倒逼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契机,持续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为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注入强大动能。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加快打造“移动办事之城”。杭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全市统一、多级互联的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建成办事材料共享库等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市68个单位的数据汇聚。依托把数据送到“大厅”“网上”“掌上”“链上”优势,杭州以群众为中心促进行政服务大厅的“去中心化”。接下来,杭州将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拓展部署综合自助机,聚焦“异地通办”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服务长三角的“移动办事之城”。

中枢系统+部门(区、县、市)平台+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杭州已基本构建城市大脑核心架构,建成148个数字驾驶舱和48个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杭州将持续推进数字与治理融合创新,以深化城市大脑应用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健康码、“亲情在线”等应用场景,将应急治理效能固化为常态治理机制。

加速统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定下时间表:到2020年底,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系统建成投用;到2022年,实现城管等领域应用全市全覆盖,亚运、旅游、环保、消防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吕钢锋说,充分运用新技术,整合各部门、区(县、市)、社会的数据,杭州将通过城市大脑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政企协同,满足便民直达、惠企直达等各种场景需求。

争取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杭州将为加快大数据、区块链、5G商用等产业布局创造有利条件,依托城市大脑打造若干个新基建产业群,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新基建”为契机全面提升经济运行和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5G基站1.5万余个,计划到2020年底建成5G基站2.3万个,实现主城区全覆盖。

全国首个声纹识别智能测温门禁系统上线

据悉,北京某科技公司推出的全国首个声纹识别智能测温门禁系统上线。北京某工社已安装了声纹门禁系统,上班的人只要对着系统说一声:“我要去xx工社”,系统就自动进行声纹比对验证说话人的身份,同时会测试他的体温,如果显示验证通过,那他就可以进入办公楼。特别是在早高峰时段,上班族们快速通行,全程零接触、全自助。

据悉,在使用分音塔声纹识别智能测温门禁系统后又快又准又安全,防控工作人员只需远距离监控这个系统。如有异常,系统会自动提示。这提升了防疫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地替代原来的防疫人员,保护了他们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写字楼员工的安全。

猜你喜欢
核验入境杭州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停下!请接受身份核验
《金桥》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拟通过年度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金桥(2021年3期)2021-11-14 05:31:48
《中外玩具制造》编辑部2020 年度核验新闻记者证公示名单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杭州旧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