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建平县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的效果分析

2020-05-23 17:03王立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8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辽西地区效果

王立勇

【摘 要】实施土地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农机农艺融合新技术,对此,对建平县实施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辽西地区;建平县;保护性耕作;效果

辽宁省建平县保护性耕作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已经实施五年了。我们将保护性耕作项目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严格执行项目规范,精心组织实施,经过各级农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保护性耕作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1保护性耕作作业示范推广的主要内容

项目主要针对建平县玉米的生产实际,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秸秆残茬还田覆盖、免少耕播种,隔年深松和药剂除草,达到保土、保水和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关键技术包括:

1.1作物秸秆残茬覆盖技术

收获后,玉米秸秆及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减少水土流失、抑制耕地扬尘扬沙。覆盖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播种前进行表土处理或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浅旋,防止秸秆被风刮走。浅旋深度不超过80 mm。二是玉米收获后秸秆整杆立杆越冬,春播前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表土处理或直接免耕播种。三是收获后秸秆运出,留茬高度不小于200 mm,以根茬固土,防止水土流失。

1.2免耕播种施肥技术

播种前地表不进行任何处理,以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水土流失,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作业。播种前根据尽可能少动土的原则,对秸秆、残茬及表土进行必要的处理,创造较好的种床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处理的方式有:灭茬机或旋耕机进行表土处理;苗带浅旋处理,旋耕深度不大于8.0cm。

1.3深松技术

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在土壤板结土块进行深松处理。深松在秋季进行,接蓄更多雨雪,也便于干旱时深层土壤水分上升。干旱年份不进行深松,防止松多深干多深。一般每三、四年深松一次。

1.4药剂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采取化学药剂除草或中耕除草结合的方式控制杂草。为防治病虫害,播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

2项目完成情况

2.1任务完成情况

建平县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34个村,实施面积为102567亩,其中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52347万亩,采用高留茬覆盖和碎杆覆盖两种技术模式。其中:高留茬覆盖技术模式60000亩,碎杆覆盖技术模式402567亩。

2.2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2.2.1技术模式

根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结合成功经验以及各示范区玉米种植方式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并注意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确定我县一年一熟玉米保护性耕作采用高留茬覆盖和碎杆覆盖两种技术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路线如下:(1)高留茬覆盖技术模式:玉米人工摘穗后、割秸杆(留茬高度30cm以上)—浅旋耕灭茬整地—免耕播种、深施化肥—药剂或人工控制杂草虫害—中耕培土(隔3年深松一次)。(2)碎杆覆盖技术模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秸杆直接粉碎还田)—浅旋处理表土—免耕播种、深施化肥—药剂或人工控制杂草虫害—中耕培土(隔3年深松一次)。人工摘穗—秸秆粉碎还田—浅旋处理表土—免耕播种、深施化肥—药剂或人工控制杂草—中耕培土(隔3年深松一次)[1]。

2.2.2作业质量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制定了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规定秸秆粉碎茎秆长度不大于10㎝,合格率达到90%以上;秸秆覆盖率30%以上;秸秆还田量大于300kg/亩;浅旋处理表土耕深不超过8㎝,深松不低于25㎝,机械播种、玉米联合收获作业按农艺要求执行。

从机械作业情况看,由于严格按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保证了作业质量,我县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质量好于任何一年,深受农民的欢迎。我县冬季风多风大,为避免粉碎的秸秆被风刮走,土壤墒情下降情况,可以把秸秆还田作业安排在春季进行,效果很好,有待探讨。秸秆还田量以量大效果为好,表土处理时不拖堆为准,不会影响播种。浅旋处理表土时,有个别农户要求深旋,使旋耕深度超过了8㎝。在使用药剂灭草方面,选择适宜我地区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乙草胺、莠去津,喷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农民已经接受这项技术。

3保护性耕作主要作业机具

全县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达1547台,其中:灭茬机300台,旋耕机63台,联合整地机600台,播种机708台,玉米收获机26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7台,深松机2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有背负型、自走型两行机、三行机、四行机、五行机,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为完成保护性耕作项目和长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项目实施效果

1.1经济效益

经农业部门测产:碎杆覆盖模式比对比田玉米增产61.5kg,亩节本增效109.15元;高留茬覆盖模式比对比田增产16 kg,亩节本增效82.50元。实施保护性耕作,碎杆覆盖、技术模式效益要好于高留茬技术模式。白山乡西城村采取保护性耕作作业持续三年,平均每亩少施化肥12kg,平均每亩增产62.5kg[2]。

1.2社会效益

实施保护性耕作,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杆焚烧,避免火灾发生,改善了大气环境,减少农田扬沙;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了作业环节1—2次,亩少用工4—5个,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用工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白山乡西城村村民程万良地多,去年玉米摘穗后秸杆未动,春播时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秸秆粉碎还田、起垄、播种、深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完成,不费事就种上了地,产量一点也不低。

1.3生态效益

保护性耕作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4%,减少地表径流50—60%,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的空隙度,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抗旱节水能力。有效减少农田扬沙,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明显。老官地镇上地村杨宏实施保护性耕作四年,体会颇深。今年夏季干旱严重,他的地比别的地少浇两遍水,浇水节省用电50度,而且其它效果非常明显。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龙梅,阿拉坦存布尔,于宝生.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9(01).

[2]刘守玉.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当代农机,2009(07).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朱碌科镇农业服务站)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辽西地区效果
灵动耳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