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璐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力、彈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摩擦力与前面对弹力、重力的设计是相同,即让学生再次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一方面,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内容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是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虽具备了初步的归纳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异,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过程中乐学、会学,提高能力是关键。
三、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学生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定义
六、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实验引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比赛,巩固新知,对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
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七、传统实验
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感受摩擦力
实验1 让学生将手掌按在课桌上,向前滑动,体会桌面对手的前进有什么影响。
实验2 将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课桌的表面,用力推动或拉动牙刷,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与牙刷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分析两个实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定义
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原理:当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和木板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玻璃板、泡沫板
实验步骤:
1、把木块放在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
2、在木板上固定好泡沫,放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
八、传统实验的不足
1.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边拉动边观察,较难准确读数
九、改进实验
改进实验一
1.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方便读数。
2.不拉木块,改为拉动木板,使木板和木块相对运动。
实验改进二
将弹簧测力计竖直固定,避免了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原理:当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玻璃板、泡沫板、固定定滑轮的长木板,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将木块放在玻璃板上,拉动玻璃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保持接触面不变,在木块上加两个钩码,拉动玻璃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将木块放在泡沫板上,拉动泡沫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保持接触面不变,在木块上加两个钩码,拉动泡沫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九、改进实验的优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动木板的快慢、是否匀速没有关系。
2、用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的方法做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较稳定,容易读出准确的数值,实验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十、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
本次实验构思新颖,有创新,实验现象直观,实验结构更加精确,操作简单易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改进、创新。
实验操作的评价参考中考实验操作打分评价。语言叙述、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中考实验题检测的评价。
(作者单位:包头稀土高新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