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中国信心

2020-05-23 07:13黄培昭青木李珍陶短房陈一王伟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20-05-23
关键词:全国人大中国政府报告

●本报驻埃及、德国、日本、加拿大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青木 李珍 陶短房 ●陈一 王伟 柳玉鹏

“十分不易、成之惟艰”“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鼓舞国人信心的同时,也吸引世界的关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和外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大,中国首次没有制定年度经济增长具体目标,不过这也使得中国更加关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民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在外界看来,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机和各种国内外挑战,中国政府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取得了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而且展现出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务实的政策,为世界如何恢复和推动疫情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作出了榜样。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拉杰布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天中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他最赞赏的一句话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实力和信心的展示

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这是自疫情在全球扩散以来首次有国家举行大规模政治会议。在全球仍被疫情笼罩的当下,两会的召开能够发挥对外展示中国抗疫成果、对内凝聚疫后共识的作用。”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在防疫的谨慎氛围下,代表委员们来到人民大会堂时戴着口罩。他们和往年一样,在大会堂听报告,无需隔开就坐。主席台上的座位安排也与往年没有太大差别,座位间距没有明显拉大。这些安排都向外界释放出中国已走出疫情,逐步恢复之前生活秩序的信号。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会议是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日子。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通常都在3月初举行,这次是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数十年来首次推迟召开。尽管今年推迟召开凸显了疫情危机的严重性,但它的召开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展示。德国《明镜》周刊称,虽然比平时晚了10个星期,但全国人大会议终于举行,这是北京发出的最强烈信号: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日常生活又回来了。

香港《明报》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有不少变化,会期因防疫要求缩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的一次。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约9500字,往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在1.5万字以上。

路透社称,由于疫情尚未结束,中国两会仍然十分小心谨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要经过多次病毒检测,采访的媒体记者被要求在宾馆里先隔离7天,新闻发布会也被移到网上进行。报道引述政治学者格雷姆的话称,尽管由于疫情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成本和风险都会很高,但是中国仍然举行了如此大规模的全国会议,“这是中国人民和共产党显示力量和信心的象征。”

今年不设GDP目标是“好事”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对于世界来说,每年观察中国两会的最大看点就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设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是GDP的具体目标数字。不过,令世界意外的是,中国22日并未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公布2020年的GDP目标。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他同时强调,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日本时事通讯社22日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每年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将当年经济发展目标数值明确说出。过去多年来中国总是能够完成预定经济增长率目标,成就了让世界很多国家都佩服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经济也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是今年疫情突然暴发,尽管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局面,中国仍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整个中国在2月和3月很多行业停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22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暂时的,有能力也有实力、有信心也有决心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他称,在目前情况下,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专注于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更加专注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加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何立峰还表示,今年只要增长1%,就相当于2010年GDP总量的1.91倍。人均收入这个指标,如果增长1.75%,就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

美国CNBC称,中国作出这个决定十分罕见。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佩蒂斯称,中国此举意在让可持续需求——消费、出口、民营企业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从这方面来看,中国淡化GDP增速是件好事。

路透社引述专家的话称,中国今年不设GDP增速目标,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报道称,这样重大的调整可能意味着今后的趋势:即淡化经济增速目标,强化就业等民生目标和脱贫攻坚。这也预示着在百年一遇的疫情面前,中国重新锚定新形势下的新目标,把注意力和资源配置更集中于就业和民生,这是非常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也能得到民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日本《每日新闻》22日称,从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对策中很多项目是关于国民生活保障、就业保障的内容。中国政府努力在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全力保障疫情后的就业,并进一步加强养老、低保等保障措施。为了帮助企业,中国政府今年继续对企业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巴勒斯坦《新生活报》称,中国政府振兴经济、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和责任依然如故,不会放弃,而会加倍努力。

尽管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但2020年中国仍坚持几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宣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俄新社22日发表题为“中国计划在年内完全消除贫困”的文章称,中国决心实现向人民承诺的雄心勃勃目标: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并打算今年年底前彻底消除贫困,成为世界上首个消除贫困现象的国家。

CNBC称,中国在一些关键的民生领域设定了具体目标,比如就业和通胀水平等。李克强总理强调确保就业仍然是头等大事,誓言要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00万人以上,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美国彭博社称,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对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并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报道称,尽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中国一直在加速寻求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中国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推动从无线网络到人工智能等本土科技巨型公司的发展。

除了中国经济、社会、民生等发展计划外,中国每年的军费增长情况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提到今年的军费增长数字,但外媒22日仍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找到了相关数据:中国今年军费计划增加6.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军队,把其作为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的象征,把捍卫核心利益作为最优先任务。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德国《焦点》周刊22日称,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经济增长会比任何一个大国都要好。一是因为中国比其他大国更早遏制疫情,已经全面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拥有更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将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猜你喜欢
全国人大中国政府报告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报告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报告
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问关系发展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全国人大会议
报告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