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智慧安监平台总体框架
随着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尤其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的信息浪潮中,传统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状。为解决现场执法尺度不一、落实主体责任困难、数据互融互通不够、数据集成分析不深等问题,南京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以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智能化为目标,建设形成涵盖五级行业监管、五大现场应用、五个安全要素、一个集成分析的安全监督智慧管理平台。
2012年,开始研发了“e 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2015年,系统升级改造,开发了e路安全移动执法APP,将主管部门、三方主体单位、项目部的数据互融互通,实现了监督一条线、数据一张网的要求,并逐步覆盖全市各安监机构。2017年起,在编制多项标准基础上,完成智慧安监平台建设,实现了省、市、区安监机构、企业、项目部的五级联动管理,有效落实政府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
智慧安监平台分为五层体系:
设备层: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施工特点及要求,安装带有传感器的智能设备,获取监测实时数据。
传输层:采集的数据可通过多种方式传输到各设备平台或指定平台,其数据格式需符合智慧安监标准。
数据层:各设备平台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部分数据对接政府平台及省级平台,部分数据支持数据看板方式进行调阅。
集成层:各种数据应在集成平台上统一显示与分析,至少应包括当前数据、历史数据、数据趋势、数据比较等功能。
用户层:支持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施工企业以及项目部等多方使用,数据共享。
智慧安监平台包括安全监督业务子系统、数据分析展示子系统、扬尘视频监控子系统、项目数据展示子系统共四个子系统。
安全监督业务子系统:包括制定监督计划、监督告知、中止/恢复监督、市级文明工地、监督检查、终止监督、标准化考评、起重设备管理、危大工程管理等功能模块。
数据分析展示子系统:包括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起重设备库、隐患排查、危大工程库等数据分析与比较。
扬尘视频监控子系统:包括扬尘监测设备接入、监测数据分析、视频监控设备接入、视频浏览等功能。
项目数据展示子系统: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隐患排查信息、人员动态信息、危大工程信息、起重设备信息、项目扬尘监测信息、项目视频监控信息、智慧工地项目平台等功能。
编制标准化安全监督档案,规范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程序,明确了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统一了监督档案文本;编制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台账,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资料;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用语标准,规范了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执法尺度和行为;编制了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明确了建筑工地围挡、场地扬尘防治、施工降尘措施、扬尘防治信息化要求,加强了施工现场扬尘管控。
采用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实时分析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构建了智慧安监的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实现了将安全管理全部融入统一的、多方共享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先进设备技术的智能化功能和各种数据分析模型,实现覆盖省、市、区监督机构、企业、项目的五级一体化管理;将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相关安全要求融入平台,形成检查规范,统一检查标准;确定了项目开展智慧安监管理的内容框架,围绕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形成设备要求、数据标准、传输标准。
图2 监督机构功能界面
图3 施工企业功能界面
图4 项目部功能界面
图5 数据展示界面
图6 扬尘及视频监控界面
图7 项目数据展示
图8 项目智慧工地集成平台
图9 四个标准建设
图10 智慧安监建设内容
图11 数据分类管理
对监督过程数据、施工现场数据以及将现场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建立多种应用场景分析模型,以满足多级安全管理的应用需求,驱动新型数据融合辅助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多方、多级、多源数据的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基于多元数据的分析机制,并从阶段性分析逐步向实时分析提升。当前主要围绕基础数据及动态数据进行阶段分析,并通过横向、纵向分析,实现对企业、项目、人员、设备、危大工程等数据分析,为主管部门和项目的安全差别化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截至目前,该系统实现了与省安管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覆盖全市13 个安监机构,采用移动执法终端304 人;累计开具检查单35019个,其中抽查记录单18555 个,隐患整改单14209 个,停工整改单2255 个;累计3780 家企业,其中施工企业1730 家,建设单位1752 家,监理单位204 家、安拆单位94 家;累计项目9894 个。2019年基于“e 路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的《数字工地智慧安监平台及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智慧安监的产生对施工行业来说,是质的飞跃,智慧安监的运用,提高了建筑施工管理与监管的科学分析和决策能力,也必将推动施工行业向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趋势发展。
图12 数据分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