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立医院,安徽 宿州,234000)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疼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之一[2]。如何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我院普外一科对急性胆囊炎手术的患者实施了规范化疼痛护理,并且有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成果汇报如下。
选取我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胆囊炎8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30人,女50人,年龄10-71岁,平均年龄为(38.28±12.34)岁。对照组患者予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入选标准:所有我院普外一科进行急性胆囊炎手术的患者,无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胆囊炎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具体如下。操作者为我科经培训的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士,严格遵照疼痛护理管理流程执行,负责患者的疼痛评估、记录和观察,并指导、实施缓解疼痛的方法,将疼痛评分绘制在体温单上,疼痛体温单和疼痛护理单记录按安徽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执行。①手术术前责任护士应详细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宣教,重点评估既往疼痛经历,讲解手术步骤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其了解手术可能带来的痛苦程度。因患者多为急性腹痛急诊入院,常引起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我们在做好健康指导的同时还要给予心理支持,针对耐受性差的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②在病室内张贴面部表情描述法(FPS)、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估工具,向患者讲解疼痛的评估方法,让患者根据图表选择描绘出自己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主动参与到疼痛护理管理中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③患者回房后根据麻醉方式,情况允许尽早抬高床头给予半坐卧位,有利于切口缝合处的张力和减轻疼痛。指导有效咳嗽及保护切口的措施,以免引起牵涉痛,指导患者防止感冒引起咳嗽,④术后责任护士根据我院疼痛管理要求进行疼痛评估,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评分变化,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有效措施。⑤根据疼痛评分结果,医护共同参与,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实施阶梯药物镇痛时,详细告知镇痛药物的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镇痛治疗,以消除患者过度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镇痛的误区。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及止痛效果,避免误用、滥用或少用,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
个体化疼痛量化评估工具的选择[3]:针对成年人具有良好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的患者,主要使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患者用0~10中的数字表达其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疼痛难忍,常影响睡眠及食欲。对于4岁以上患儿或其他语言表达障碍等患者,采用面部表情描述法(FPS)评估疼痛。FPS:用从“愉悦表情”逐步过渡到“极度痛苦表情”的6张形象逼真的脸谱来表达疼痛程度。记录时将6张脸谱转化成“0、2、4、6、8、10”。NRS、FPS评分方法均已被广泛运用到临床当中,并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参照WHO三阶梯镇痛分类法,我院评分等级为: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综合分析,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规范化疼痛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n)
近年来疼痛已经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应用于临床评估病情,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解能力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疼痛评估工具,把疼痛评估方法列入患者入院宣教的内容之一,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日即对其进行疼痛评估方法的培训,让其理解并掌握,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疼痛管理中。经过宣教使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疼痛程度,利于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止痛措施,减轻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规范化疼痛护理使医护人员树立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理念,患者刚入院就及早利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估,让患者准确表达疼痛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镇痛措施,有效减轻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舒适,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