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素清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是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把学生看成了一个木偶。遇到一些类型相似的题目,学生很快就能做出来,但题目稍有变化就显的一筹莫展,过分依赖老师。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的人。一个学生有了创新能力,他就可以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出来社会工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发明创造。
(一)转变教师理念是关键
1.对师生角色的认识上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要体现者,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学生应是演员,教师应是导演。教师是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和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因此,教师应该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掌控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
2.对信息技术功能的认识上
信息技术环境是教师准备教学的工具,但同时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工具。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模式上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的教为主的前提下,学生被动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探究。
(二)发展学生能力是根本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重点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让学生在“痛苦地感悟”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最终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要体现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配角,学生则是主角。学生在课堂上是上帝,教师的作用只是服务于学生,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術环境下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在课堂的任务及教师设置的小组各人员职责的驱动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上的各项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对于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三)大胆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动实践是所有创新的源泉,反之创新能力又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不仅需要理论支持,更要广泛的实践活动。不少人认为数学课没有实践操作,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强调知识的传授——学习——运用三合一。在学习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机会。而且实践活动使学习到的知识运用,遇到困难,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想象的精神。
1、教学实践操作: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尽量要学生亲自操作,鼓励学生理解理论,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学生容易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1/3”的错误结论。所以我们教学中就要进行实践操作,上面例子我们分四组进行操作,第一组:圆锥圆柱等底高;第二组:等底不等高;第三组:等高不等底;第四组:不等底不等高。分别让学生操作实验,并写出结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几组,找出关键的条件。这一实验是学生自由进行的自由度大,保证学生的创新自由,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2、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本身包含数学,小学生生活、经历少,我们应利用生活中现象挖掘出数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生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如教“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类似“三角形”的性质有什么物体。教“平行四边形”又有哪些?“认识循环小数”中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意义,列举找出循环的数。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创新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现时我国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先针对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当先培养好基础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