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陶行知,中国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主张。他的作品《创造宣言》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读下面的选文,你会对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生活教育這个词是被误解了。它所以被误解,是因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在里面,令人看不清楚。这理论告诉我们: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随着这个理论而来的几个口号是:“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搬一两根树枝进笼,以便鸟儿跳得好玩,或者再捉几只动物来,给鸟儿做陪伴。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毕竟还是鸟笼,决不是鸟的世界。所可怪的是有的养鸟者偏偏爱说鸟笼是鸟的世界,而对于真正的鸟的世界的树林反而一概抹杀,不加承认。假使笼里的鸟,习惯成自然,也随声附和地说,这笼便是我的世界,又假使笼外的鸟,都鄙弃树林,而羡慕笼中生活,甚至以不得其门而人为憾,那么,这些鸟才算是荒唐了。
我们现在要肃清这种误解。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Life education means an educa-tion of life,by life and for life)。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在这个理论指导之下,我们承认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过有组织的生活,便是受有组织的教育;过一盘散沙的生活,便是受一盘散沙的教育:过有计划的生活,便是受有计划的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换个说法:过的是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但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但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讲卫生的笔记,但不算是受着讲卫生的教育。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它,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授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的学校,生活是大众的教育。大众必须正式承认它,并且运用它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流,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
(选自《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原载于《生活教育》1934年2月16日)
【链接】
陶行知语录
1.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2.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
3.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5.追求真理,讲真话,驳假话。
6.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7.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使得个个人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更能抵御病痛,胜过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
8.根据孩子们愿意帮助别人的倾向,透过集体生活我们培养和引导他们对民族、人类发生更高的自觉的爱。
9.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0.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选自《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