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英,严丽珍 (清远市中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胃肠息肉是患者胃肠黏膜上的局限性增生组织凸起到腔内所致,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胃肠息肉若过大可以引起胃肠道出血,甚至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胃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治疗方法容易引发胃肠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3]。为此,笔者选取156例胃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胃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7例)男51例,女26例,年龄27~74岁,平均(49.3±4.1)岁;位置:胃部33例,大肠44例;息肉直径4~21 mm,平均(7.6±2.1)mm。观察组(79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25~75岁,平均(49.9±4.4)岁;位置:胃部34例,大肠45例,息肉直径5~23 mm,平均(8.9±2.2)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认知、沟通、精神障碍者。
1.2方法: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复苏室留观30 min后送回体检中心,嘱患者术后6h 内完全卧床休息,1 周内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活动,避免从事有可能增加腹压的剧烈运动,两个月内要避免重体力劳动;给予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出现腹痛、呕血、血便等异常情况,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立即告诉医生及时给予治疗措施。
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减少并发症的针对性饮食护理干预,包括:①制定合理的膳食规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第1天,患者主要以温凉、少渣的流食为主,主要是米汤、藕汁、青菜汤汁等,少食多餐,及时观察患者的餐后反应,一旦出现胃胀或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术后第2~3天,可以食用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稀饭或米糊、红萝卜汤汁,加蒸鸡蛋一份,补充伤口需要修复的营养素。术后第4天,可以食用质软和粗硬纤维含量少的食物,如:大米粥,红豆粥、烂面条、肉沫菜叶粥,玉米羹、肉沫蒸鸡蛋、豆腐鱼片汤等高膳食纤维、易消化、丰富蛋白质的食物,适当补充水果汁;术后1周开始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术后 4周内,嘱患者不宜进食牛奶、红薯等容易产气的食物,防止引起患者腹胀[4-5]。②辩证施护的中医食疗方干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原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情况,施以不同的食疗方进行干预调理,脉细苔淡体质偏弱者采用大枣莲子山药煲小米猪骨汤以补虚益气滋阴养血提高机体的修复能力;舌苔厚腻痰湿体质者辅以茯苓陈皮煲茶饮予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在预防术后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保障胃肠功能顺利恢复。③饮食教育指导:饮食教育指导的对象包括患者及其家属,饮食教育指导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饮食指导的方式、方法。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口头讲解、发放资料、文字书写或幻灯图片等形式进行,并对其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消除患者术后的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制定的膳食规划,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患者出院时,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嘱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规律的饮食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复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2.1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首次排便(h)首次恢复正常饮食(周)对照组7729.82±5.222.06±0.48观察组7924.03±4.171.01±0.31t值7.66416.511P值0.0000.000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胃肠胀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例(%)]
组别例数疼痛出血胃肠胀气穿孔总并发症对照组774(5.19)2(2.60)9(11.69)3(3.90)18(23.38)观察组792(2.53)02(2.53)1(1.27)5(6.33)χ2值6.792P值0.027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满意20例,基本满意50例,总满意度为90.91%;观察组患者中满意59例,基本满意20例,总满意度为10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对照组7720(25.97)50(64.94)7(9.09)70(90.91)观察组7959(74.68)20(25.32)079(100.00)χ2值7.519P值0.006
胃肠息肉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胃镜检查时被发现。目前,尚未明确胃肠息肉的发生、发展与何种因素有直接关联,但大部分学者认为,饮食习惯、不良情绪是影响胃肠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8]。目前,内镜治疗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诊疗器械,在临床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最能清晰观察消化系统的病变情况。在内镜下进行介入治疗胃肠息肉的方法虽然已得到医患的普遍认可,但该方法易引发胃肠道出血、感染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9]。因此,为提高胃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的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笔者针对胃肠息肉内镜术后患者,根据胃肠细胞更新周期为5~7 d的生理特点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不同阶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中西医理念实施更为细致的、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干预,在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素的同时,辅以中医辨证施护的食疗方,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加速胃肠功能的康复,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由于患者术后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紊乱,严重影响排便和恢复正常饮食,因此,将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作为考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胃肠胀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胃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于术后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