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洁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无锡 214023)
当前临床还未明确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发病机制,部分研究人员认为与脉络膜循环异常有关,视网膜下流压力提升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外屏功能障碍[1]。目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诊断CSC的金标准,但此检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式,需要注射造影剂,由于部分患者存在禁忌证,因此该检查方法有一定的使用限制[2]。近几年来随着OCTA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CSC补充检查手段,重视度越来越高,该检查通过采用光学相干的原理对眼部组织进行断层成像,能够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眼部血流信号图像,便于临床人员评估疾病[3]。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A影像学特点研究及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从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抽取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眼为60眼,其中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32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51例,男30例32眼,女23例28眼;年龄为20~50岁,平均年龄为(38.71±1.68)岁。纳入标准:屈光介质清晰、最佳矫正视力大于等于35字母、通过ICGA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均在黄斑中心凹周围。排除标准:①有眼部手术治疗史者;②造影剂过敏、心脏病、严重性心肺肾合并疾病者等存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禁忌证者;③色素上皮脱离区域平均值≥390 μm者。本次探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组织审核批准。
1.2检查方法:均给予所有患者OCTA、ICGA检查。OCTA检查:采用德国蔡司公司提供AngioPlex OCTA,型号为:Cirrus HD-OCT 5000,采用6 mm×6 mm视网膜血管成像扫描系统,对患者病症部位血流信号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启用FastTac追踪技术进行运动矫正,消除眼动伪迹,提高图像质量。采用仪器自带分析软件,将视网膜和脉络膜分为四层:外层视网膜、脉络毛细血管层、视网膜浅层和深层,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进行观察分析。
ICGA检查:检查前20 min采用5%复方吡卡胺进行散瞳,待瞳孔直径扩散到7 mm左右,口服扑尔敏,给予患者左肘静脉进行注射吲哚青绿10 ml,注射速度为3 ml/s,注射完毕后启动共焦激光计算机扫描系统进行扫描,观察图像的同时观察患者各种反应[4]。
1.3观察指标:由本院3名专业人员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并且测量ICGA高灌注区域的最大面积等数据。
2.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OCTA与ICGA图像对比分析情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OCTA与ICGA图像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ICGA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其外低反射晕/低血流信号分别为26眼、45眼、8眼;OCTA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其外低反射晕/低血流信号分别25眼、41眼6眼。ICGA、OCTA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相对应,OCTA未见渗漏点。
2.2OCTA与ICGA高灌注区/粗颗粒区最大面积、直径对比:OCTA与ICGA高灌注区/粗颗粒区最大面积、直径对比见表2。2OCTA与ICGA高灌注区/粗颗粒区最大面积、直径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OCTA与ICGA图像对比分析情况(n=60)
检查方式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其外低反射晕/低血流信号渗漏点ICGA30521020OCTA315580
参数ICGA高灌注区/粗颗粒区OCTA高灌注区/粗颗粒区P值最大面积(mm2)0.71±0.130.75±0.12>0.05最大直径(mm)1.57±0.271.58±0.26>0.05
2.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OCTA成像特点:60眼中,25眼图像成像为高血流信号影中见低血流信号影;41眼图像成像为高血流信号影外的低血流信号晕;4眼图像成像在6 mm×6 mm扫面范围未见到高血流信号影。
OCTA成像技术又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眼底血流扫描技术,其工作原理不仅存在引起变动的血流像素,还存在剔除非变动的组织像素,把在二维平面所得的血流像素点会合在三维空间中的图像,观察不同层次的血流结构形态,可有效呈现出脉络膜毛细血管形态结构[5]。ICGA成像技术为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工作原理以时间为主,即观察造影剂到达眼底血管的过程,通过观察过程评估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因此OCTA成像技术与ICGA成像技术存在很大的不同点。但对于由脉络膜高通透性造成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A成像技术更利于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诊治依据[6-7]。
本探究中ICGA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其外低反射晕/低血流信号分别为30眼、52眼、10眼,OCTA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其外低反射晕/低血流信号分别31眼、55眼、8眼。ICGA、OCTA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相对应,提示,无论是其内低反射影/低血流信号影、高灌注区/高血流信号影均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病灶血流变强或者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后造成脉络膜血流信号变强。光学动力治疗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用手段,本探究中OCTA与ICGA高灌注区/粗颗粒区最大面积、直径无统计学意义,OCTA扫描到病变,可代替ICGA成像技术指导光学动力治疗,但OCTA无法指导渗漏点的治疗封闭[8]。
总结上述,OCTA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眼底血流信号,可替代ICGA成像技术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病症诊断,可指导光学动力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