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党军
(山西省阳泉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山西 阳泉045000)
过敏性休克是某些抗原类物质入侵机体,短时间内引起相对强烈的多器官累及症候群,具有病情凶险、发病急骤等特点,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1]。若不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地塞米松为临床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常用药物,但临床对不同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仍有争议。本研究选择8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旨在分析过敏性休克患者行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山西省阳泉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接诊的8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2岁,平均(43.48±2.87)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4±0.15)个月;致敏原:蜂蜇伤10例,药物致敏12例,接触致敏6例,口服食物致敏12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3.51±2.85)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1±0.13)个月;致敏原:蜂蜇伤9例,药物致敏13例,接触致敏7例,口服食物致敏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过敏性休克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18周岁;有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四肢发凉等症状;脉搏细弱,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呈现骤降的趋势,舒张压<60 mm Hg(1 mm Hg=0.133 k Pa),收缩压<90 mm Hg;蜂蜇伤、药物、接触、口服食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者;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不耐受不良反应者。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入院后立即经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54)0.5~1.0 m L。若症状不缓解,可每隔25 min皮下注射0.5 m L肾上腺素,直至脱离生命危险。呼吸抑制者给予气管插管或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不回升者,给予多巴胺(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706)静脉滴注;心脏骤停者,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摩术;静脉快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输入新鲜全血,补充血容量等。
2.1 对照组 给予地塞米松(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440,1 m L∶5 mg)5 mg皮下静脉推注。同时予以0.9%氯化钠溶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75)250 m L静脉滴注。后期进行病情检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2 研究组 给予15 mg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其余同对照组。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神志、心率、呼吸频率等恢复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6 h后生命体征与意识恢复正常,脉压差>20 mm Hg,收缩压>90 mm Hg,维持呼吸频率为14~16次/min,心率为60~100次/min,四肢温暖,口唇为红色,有尿液排出,末梢正常循环;有效:治疗12 h后达到上述标准;无效:治疗12 h后仍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研究组皮疹消退时间与血压、神志、心率、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过敏性休克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min,±s)
表1 两组过敏性休克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min,±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皮疹 血压 神志 心率 呼吸频率研究组 40 33.75±4.92▲ 14.61±3.05▲ 18.21±2.34▲ 16.19±1.87▲ 16.37±4.22▲对照组 40 72.26±9.24 45.70±3.42 52.48±2.90 42.28±1.96 42.90±4.55
(2)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血糖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出现血压升高1例,肺部感染2例,血糖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过敏性休克是过敏原刺激过敏性体质患者后,产生特异性Ig E抗体并附着于肥大细胞膜上(细小血管周围组织),当患者再次遇到相同过敏原刺激时,结合细胞膜上IgE抗体形成全抗原,促进肥大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5-羟色胺、白三烯、组胺等,舒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与微动脉,开放大量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环血量下降和血压降低等情况,进而引起过敏性休克[3]。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血压降低、神志丧失等,发病急骤,部分患者可在发病几分钟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迅速给予过敏性休克患者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过敏特性的药物,在缓解过敏性休克患者病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地塞米松作为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之一,可减少血管扩张,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吞噬,减少炎症周围的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血中嗜酸性细胞,抑制嗜酸性细胞释放白三烯、组胺等,具有高效的抗过敏、抗炎、免疫调节作用[4]。为增强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本研究考虑增大其剂量,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患者均可耐受,表明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并未明显增加毒副作用。王滨等[5]分别使用100、200、300 mg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过敏性休克,结果显示,300 mg氢化可的松治疗总有效率、5 h内尿量变化高于100、200 mg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压、神志、心率、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100、200 mg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表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效果更佳,能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但地塞米松给药剂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密切相关[6],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切勿为增强疗效而盲目增大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