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魔术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图︱作者提供
综观国内外的著名魔术师,他们的魔术作品中都不乏有与其他门类艺术融合,从而使作品更加丰满的例子。可见,魔术的创新发展,不能局限在核心技术上,也要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让魔术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甚至跨出艺术范畴地进行创新。因此,魔术的多元化创作就成为了最直接的途径。
舞蹈是众多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最为丰富的门类,这也造就了魔术可以在多个方面与舞蹈结合。不同的舞种具有不同的风格,在魔术创作中需根据节目主题风格进行搭配。在中外的魔术作品中,均不乏这样的优秀作品出现。
1.角色塑造方面。如果节目中有人物角色和情节,舞蹈就是塑造角色和情节的一大利器。如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的获奖节目——李诺亚方舟的《九儿》,就在魔术表演中结合了舞蹈,以带有秧歌特点的步伐和身段,快速带领观众进入“九儿”这一角色的情景设定,并巧妙地展现了与其舞蹈搭配的魔术作品。
2.审美及表现力方面。魔术师作为舞台上的表演者,良好的形体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增添节目观赏性,也体现了魔术演员的专业素养。如在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上获舞台一般类魔术第二名的马妍妍的作品《梦幻芭蕾》,就是通过将芭蕾舞与以牌技为主的魔术相结合,不仅使舞蹈较好地辅助了魔术技艺的展现,还充分展示出女性柔美、舒展的姿态,增强了魔术节目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辛亚飞 《扇之梦》
丁洋 《月光白鸽》
3.上下托方面。在魔术表演中,上下托是魔术师的设计重点。魔术师必须极力掩护上下托时不能被观众发现的秘密动作,同时这些动作又必须成为表演的一部分。魔术师通常使用错误引导的原理完成上下托,如果在其中较好地融入舞蹈动作,完成上下托时将更显自然,使原本有些奇怪的小动作完成得轻松自如,也更便于做到“出托不变,变时不出”的目的,同时符合节目风格、角色设定、情节发展等因素。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学艺术、风土民俗、历史地理、衣食住行等方面,在魔术创作时,可以在多个文化领域中贯穿借鉴。在此以古典文学名著和文化习俗举例说明。
1.古典文学名著。我国有非常丰富的古典文学作品,从中取材不仅可以让创意元素有据可依,更能直接唤起观众的理解和共鸣。如笔者在第10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的获奖作品《扇之梦》中,就有许多表演元素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古典名著:折扇的出现、消失,犹如《水浒传》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的林冲一般干脆利落;宫扇的表达犹如《红楼梦》中端午节赐扇的贾元春一般雍容华贵;羽扇的设计犹如《蜀书》中“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的诸葛亮一般运筹帷幄;芭蕉扇的意境犹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缠斗一般变化多端。古典文学名著可以为魔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表现手法,甚至表演思路,使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2.文化习俗。还是拿《扇之梦》举例。什么人拿什么扇子、怎么扇是颇有讲究的:在扇子使用中有一种习俗:“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即文人只把扇面开一段,轻扇胸脯,动作潇洒;武将是全部打开扇面,扇肚子,表达豪放气概;僧人、道士身穿长袍,只有领口通风,因此扇领口;说书先生使扇子时只能扇嘴,也不会完全打开扇面,而是将扇子作为代替刀枪、毛笔的表演道具……诸如此类的文化习俗还有很多,如果我们不了解,在表演时设计彪形大汉手捏宫扇扇肚皮的样子,就不免让观众感到滑稽、“出戏”了。在魔术表演中注意对文化习俗合情合理的使用,更能使观众沉浸在作品所设定的情境中,增强魔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魔术可以借鉴杂技的地方非常多,而且增加杂技技巧是可以向观众展示魔术演员高超技巧的方式,同时也增强了魔术节目的观赏性。
1.杂技技巧的神奇效果。杂技常常让观众觉得超越了人体的极限,因此当杂技技巧被展示在观众面前时,会让魔术节目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法国魔术师Norbert Ferre就在节目中使用了杂技抛接球的技巧,用魔术手法换球和抛接球,给观众带来出其不意的视觉冲击和更加神奇的观赏体验。
2.焦点效果放大。在一般的舞台魔术表演中(大型魔术除外),通常把超过人物面部大小的效果称为“大效果”,常用的大效果道具有伞、扇子、丝巾、鸽子等。如果在魔术中结合杂技技巧,可以使焦点效果放大。如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六次全国魔术比赛金奖作品——丁洋的《变鸽子》,在大效果的运用上可以说出神入化,魔术师使用杂技“舞流星”的技巧动作,加上视觉延迟、LED频闪动画原理,利用道具在空中呈现鸽子的效果,进而变出鸽子。这一创意可谓将杂技、科技、视觉、魔术巧妙结合在了一起。
科技涉及材料、无线传输、计算机程序等很多个方面,魔术的发展一直紧跟科技的脚步,许多魔术的神奇效果都得益于科技的红利。通常科技元素运用在魔术道具的内置设计和制作方面,在此以材料、机械装置、无线传输举例说明。
1.新材料和材料的新应用。现在常有新材料投入市场,每种材料都有其应用场景和特点,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魔术领域探索这些新型材料的作用,如压敏屏幕就可以在心灵魔术中作为写字板获得应用。
魔术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于打破常规,很多常规材料经过魔术师的奇思妙想,可以被运用于新的魔术效果上。如丝袜、发蜡、止滑剂等常见材料,都可以辅助产生不同寻常的魔术效果。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的获奖者朱明珠,就用计生用品为纸飞机提供动力。
朱明珠 《纸飞机》
2.机械装置。机械装置是在魔术道具中会使用到的,类似榫卯结构、齿轮组、滑轮组、弹簧、蜗杆等小型机械装置。我们可以从家具设计、玩具、小电器,甚至武器装备中去学习、改进,以适合魔术道具的使用。我想,第一个设计魔术袖箭的人,可能就是受到中国传统暗器袖箭的启发。
3.无线传输。无线电传输是当今多用的信息传输手段。在魔术表演中,从复杂的心灵魔术使用的智能设备、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传输,到一般类魔术、大型魔术中使用的数码遥控模块,都已得到成熟运用。
无线数码遥控模块的使用通常结合电器设备,它有许多优点:方便上下台、减少道具与操作中线材的使用、操控人员的工作位置和角度不限等,但它也有不少缺点。我们通常使用的无线电装置的工作频率是315MHz和433MHz,而这两个频率的缺点是波长短、绕射能力弱、传输距离近、同频或临频干扰多。很多时候我们在单位试验时从来无误,但一到演出场地无线设备就出现失灵现象。这是由于演出现场距离远、无线设备多,无线麦克风、对讲机、影音同传、现场数千台手机的临频干扰,同时还有大量金属桁架等造成的信号削弱,甚至有些活动现场会屏蔽非活动用无线电频率。因此,魔术师对无线传输技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魔术的创新创作,以及能否保证作品效果的完整呈现。
在魔术表演中,如果视听感官的刺激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配合,对作品的观赏体验感来说可谓是事半功倍。
蒋亚平 《牌影》
1.节奏。魔术的视觉效果如果和音乐节奏搭配起来,可以把整个节目的品质提升许多。如获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魔术类金奖的作品——蒋亚平的《牌影》,魔术效果、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契合,就使节目完美表现出阳刚之气和对音乐的激情,在魔术效果的呈现上也更加干脆利索。虽然“节奏快的音乐比节奏慢的音乐对人情绪的唤醒更强”,但很多节目也不会一开始就把音乐节奏弄得飞快,而是循序渐进,使音乐节奏结合节目编排的起承转合。《牌影》就采用了“弱-强-弱-强”的节奏,带领观众一步步走向节目的高潮。
2.曲风与旋律。(1)调性吻合:曲风和旋律的调性必须和节目的调性相吻合,如《扇之梦》是一个中国风的魔术节目,用箫、笛子、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配以中国风的旋律,才能契合节目的效果。(2)情绪修正和推动:音乐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魔术节目的呈现效果进行修正。《扇之梦》中有一个片段是宫扇,宫扇多为女性使用,但演员是男性,为了让这个片段不会过于阴柔,故使用节奏感明快的打击鼓乐,修正演员的表演,使节目的情绪表达平稳流畅。同样,当节目情绪进入高潮时,音乐的节奏、旋律、配器要带领节目的情绪,在观众看到更多、更快效果的同时,从听觉上推动观众的情绪迅速达到高潮。
3.创作版权。在魔术创作中,音乐侵权往往是较容易踩到的红线。有时魔术师发现网上的一段音乐特别符合节目情绪,就截取片段或改编后使用,这样就造成侵权了。作为一个创作者,更应懂得原创不易,更应尊重作者。因此,有三个最直接的解决办法:选用没有版权的音乐;联系版权方购买使用版权;请一位音乐制作人为节目量身定做一首乐曲。
综上所述,国内外许多优秀的魔术作品,都是在多元化创作上领先了一步,取得了业内专家和观众的肯定。魔术师应积极了解和实践多种不同的创新创作手法,使自己的魔术作品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