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一个王朝史诗

2020-05-22 05:38白晓娜
人民交通 2020年8期
关键词:秦直道西京朱雀

本刊记者 / 白晓娜

路漫漫,道悠悠,中国素有“基建狂魔”之称,如果要问中国近些年来哪个方面变化最大,相信不少人会回答高速公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今高速公路网遍布,日行千里不过是平常的一件事情,一条普通的高速公路就能达到。但是,要在古时候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有人不禁提出疑问,难道古代也有高速公路吗?

秦直道

公元前221年,秦扫六合,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后秦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与此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其中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距离秦朝不远的地方有一条秦直道,直直的通向阴山,挡住了匈奴的进攻。

秦直道的建立离不开一个名字--嬴政。嬴政实现大一统后,实行了很多措施来巩固统治,包括修建了从帝都咸阳出发到各地的道路,驰道和直道便是其中之一(驰道相当于国道,直道就为高速公路)。虽然与人们熟知的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相比秦直道的名气并不大,但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能如此快完工,不得不敬佩人们的智慧,而且其工程规模之大、工期之短,世所罕见。

秦直道,又称“皇上路”“圣人条”,蒙恬监修,全长736公里,最宽的地方达到60米,最窄的地方不少于20米。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历时两年半修成。从咸阳(起点为现咸阳淳化县)到九原郡(现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包头附近)。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里,《史记·秦始皇本紀》载有“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眼堙谷,直通之”。它是建造最快最平整的道路,凡是经过丘陵的路段,统统都开凿。现在去看这条道路,可以看到数十个山脊都有着相似的豁口,整整齐齐的一条线横穿山脊。也只有秦朝,有这样堑山堙谷,一路直通阴山的魄力。可以十分确切的说,秦直道是古代货真价实的“高速公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去巡视,死于途中。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短短15年国祚。秦灭亡以后,直道的作用没有削弱,反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军事作用。它见证了“风流风华皆是他”的扶苏公子 的鲜血;见证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崛起和衰落;见证了汉武帝多次北击匈奴、卫青重创北方铁骑;见证了引得后世哀叹的王嫱和亲之路;见证了李世民征服突厥,李继建立西夏……

功过是非难评,就连史书之上都难以全面复述当时之景,但任何人都不可否认,这个一统的王朝,在建造直道的时候,展现出了其他王朝难以企及的宏伟。

西京古道

乳源西京古道,全程约五百余里。东汉建武二年(26年),西京路由桂阳太守卫飒倡导修筑,历代修茸、加固、扩修而成。“乳源西京古道”路出县城南门,经大富桥上腊岭,到小梅关后折而走北,翻越县境西北部的崇山峻岭,到湖南的宜章,北上西京长安。它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也是连接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纽带。时过境迁,乳源县境内仍保存着约有七十多公里的风貌较完整的古道。

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作用。首先京西古道是一条连接海陆古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资料表明,陆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长安,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岭南的徐闻、合浦,西京古道始于东汉,是在海陆丝绸之路开通后开辟的,又延续于唐、明、清三代重修,可见一直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其次,它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近现代史上,朱德、陈毅率部经西京古道进军湘南,邓小平、张云逸率红七军“梅花血战”,古道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足迹和鲜血。

古韵文化。西京古道沿途风光旖旎,古迹生辉,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因此衍生了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借古道寻幽揽胜,凭吊先贤,或寄情于山水,或啸傲于九天,或抒怀抱于眼前,或留思念于久远,高吟俯唱,挥笔抒情,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尽管时过境迁,历史名人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但他们的足迹却永远留在古道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地以人传,其名不灭。

自然风光。西京古道上东汉时期桂阳太守卫飒“凿山通道”开凿的梯云岭“云梯石级”,明清时期重修的青石板铺筑的路面和石筑凉亭、石拱桥、古碑刻、古民居、古书院等今仍历历在目。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开发旅游,研究古道文化和客家历史文化,反映先民生产、生活、风俗民情,记述先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能要求,西京古道沿途的山水是养育文化的根基和源泉。行走古道,足可让人呼吸自然,游赏山水,感受文化魅力、历史遗韵。故,它成为了很多人“出去走走”所选择的地方。

民俗风尚。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古道沉淀了醇厚的民俗风尚:瑶族习俗、客家风情,成为古道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情文化。民族迁徙和融合更给古道留下挥之不去的古风遗痕,客家人徙乳,“湖广填川”,朱德元帅的祖先就是沿西京古道北上入川的。乳源过山瑶的祖先,踏着古道流徙四方,因此,乳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

它是开发旅游、研究古道和客家文化的珍贵资源,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科学的发掘,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朱雀大街

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唐高祖李渊推翻了表弟隋炀帝,成就了独孤家“一门三后”的同时也推进了盛世的来临。

当时的情况是:唐朝所拥有的疆域达到了当时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面积在最大的时候达到了1200万平方公里,南到安南,北到今天的俄罗斯。这样广阔的地域环境需要内外沟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路建设的发展。

古代道路的发展在唐朝进入极盛时期。道路建设上在已有隋朝道路,又开辟了新道路辟,道路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可以说在盛唐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当时的京城长安可是闻名中外的大都市,与今天纽约的国际化有得一拼。其中位于中轴线的朱雀大街宽达147米,把长安城划为东西两部分,街西管区叫长安县,街东管区叫万年县。朱雀在街路面用砖铺成,道路两侧有排水沟和行道树,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其影响十分广泛,不但为中国以后的城市道路建设树立了榜样,而且影响远及日本。

《新唐书》卷43下《地理志七下》纪录当时唐朝有7条交通路线,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主干道。而大唐“高速公路”网以唐时期首都长安和东都中心洛阳建设。唐朝为了沟通唐帝国的两大都城长安和洛阳,修建唐朝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两京驿道,当时唐朝廷在这条道路之间设立驿站,是大唐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据现代专家考古发掘,唐朝在长安主要有都亭驿站、长乐驿站、溺桥驿站、细柳驿站,洛阳主要有都亭驿站、临都驿站、甘水驿站等。当时唐朝的皇帝还在这条两京驿道上修建了众多的行宫。单单《新唐书·地理志》内记载的行宫就有甘泉宫、显仁宫、上阳宫、陕城宫等。

除了道路建设之外,唐朝对道路的保养也十分重视,有明文规定,不准任意破环,不准侵占道路用地,不准乱伐行道树,并随时注意保养。唐朝时已出现了沿路设置土堆,名为堠,以记里程,即今天的里程碑的滥觞。唐朝时期在唐朝廷还有管理交通的部门,不过相对而言略松散。当时主要交通建设和主管部门是尚书省兵部驾部司、工部水部司、刑部司门司、太仆寺和都水监。这些部门属于道路建设部门,积极建设唐朝驿道。此外唐朝管理交通关涉的有户部度支司、负责皇家交通出行的殿中省尚辇尚乘二局、内侍省内仆局。在各地方的州县,还设户曹司户参军、兵曹司兵参军、士曹司士参军管理地方道路建设。这些交通部门共同管理唐代的交通网络。总之,唐朝疆域版图扩展到空前规模,东至大海西至巴尔喀什湖,南达中南半岛,东北及外兴安岭。这大好河山需要完善的交通网络。所以唐朝当时利用隋朝时期奠定的基础,建立起密布全国交通网络,从而巩固统治,发展了生产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唐长安城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遥想唐朝鼎盛时期,每日都有来自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使臣和商人浩浩荡荡的赶着车马踩着风尘、途经千辛万苦由丝绸之路一路东来,终于走在了这唯一一条可以进入长安内城的大街之上,一睹壮丽华美的唐都长安,那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但这份繁荣并没有延续很久。

878年,写下赫赫有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也发动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岁月匆匆,时间不复。随着唐帝国的衰亡,朱雀大街同唐长安城往日的繁华不再。朱雀大街经历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的一次次改造变迁,早已变得是物非人也非。特别在明朝建造新西安城时,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长安城南北中轴线向东偏移到现在的南大街,至此之后,朱雀大街的作用不复。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朱雀大街又迎来了“新的机会”,在党中央的关注下,西安市政府对朱雀大街和其沿线的改造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此,朱雀大街逐渐恢复生气,商业日趋繁荣。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奔向高度文明的步伐越来越快速,人类社会的新旧交替,推动社会由古及今,但古道的意义却没有消失。走进古道,掀开尘封,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悠悠古道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这里展现的是历史的缩影和年轮,这里是古代文化的年表和宝库。千年已过,封建王朝早已经成为了史书上的文字,古道却依旧还在,看尽兴衰胜败、王朝更替……

猜你喜欢
秦直道西京朱雀
朱雀
听海
秦直道
冬夜星空 朱雀振翅
朱雀
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夭折探微
秦直道怀古
博物馆让秦直道重现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