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摘 要 通过采用换撑法预封闭技术,可解决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封闭,给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和进度所带来的难题。在满足绿色施工对现场要求的同时,可穿插道排、绿化等工程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又为客户提供优美的看房环境。本文对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换撑法预封闭施工技术展开相应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沉降后浇带;换撑法;预封闭
1工艺特点
①采用本施工工艺既不影响主体结构沉降又可以让室外工程进度向前推进,满足建设单位对环境的要求,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②采用可调节型钢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内增加暗梁形成有效支撑体系,保证后浇带预封闭期间的稳定性,改变常规后浇带模板支撑,必须施工成独立支撑体系的做法,节约模板材料和人工,且可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1]。
2工艺原理
通过可调型钢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内增设的暗梁形成换撑体系,承受上部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提前将地下室顶板的沉降后浇带上部通过现浇混凝土盖板封闭,待满足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后,再通过预埋装置浇筑后浇带自身结构混凝土,以满足地下室上部环境的要求。换撑体系剖面图如下图所示[2]:
3操作要点
①型钢支撑的设计与制作:型钢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内增加暗梁支撑体系,由设计单位验算同意后选定:型钢支撑型号、支撑间距、高强螺栓连接副数量、方管和钢板的厚度。型钢支撑由方管段和支座组成,方管段是方管和顶板通过焊接构成,支座是两块L型钢板组成。方管段和支座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方管段顶板开了4个孔和顶板预埋的螺栓连接,提高型钢支撑的稳定性。支座纵向板和横向板各开两道通槽,在满足受力的条件下方便型钢支撑的拆除工作并提高支座的稳定防止侧滑。②型钢支撑体系的安装:在底板预埋2根普通螺栓,然后在空地调整好型钢支撑高度使用高强度螺栓组装完成,使用塔吊将组装好的型钢支撑放在指定位置,安装固定好支座。在型钢上部的顶板模板开4个孔使预埋螺栓穿过模板连接型钢支撑。完成后浇筑顶板混凝土并养护。③现浇混凝土盖板:按照施工方案,以花钢板为底模、绑扎钢筋、立侧模,且每隔2m埋设一根高约1.5米(根据覆土或路面等高度确定)、外径为160mm钢管,钢管穿过底模上定位孔,并通过定位钢筋焊接预埋,浇筑混凝土盖板,完成及时养护。④找平层:自粘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铺贴待现浇混凝土盖板养护结束,按照施工方案先在盖板上铺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将盖板两侧做成圆弧,以便防水卷材铺贴。预埋钢管等处铺贴附加层,随后进行大面积的防水层铺贴,预埋钢管防水层铺贴完成后使用金属箍紧固。完成后铺一层油毡作为隔离层,上浇筑混凝土保护层。⑤回填土:用防尘盖将所有浇筑管道封口,除管道四周1m内禁止用挖掘机推土机回填,不能用壓路机压实,只能用人工铲土回填,用人工分层夯实。其他地方正常回填。⑥搭设后浇带支撑以及顶板底模:按施工方案搭设可调节钢支撑,并封上后浇带底模。采用可调节钢支撑,木龙骨暂施工至顶板下50MM处,待胶合板铺好后,再将钢支撑逐步旋升顶紧,最后施工水平杆和剪刀撑。⑦浇筑后浇带:后浇带采用比原结构高一个等级的自密实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浇筑前打开浇筑孔先进行灌水湿润;小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浇注时从直角处向前浇筑,每浇筑一个预埋管后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然后进行复填料和复振,并将混凝土浇筑至预埋管道的二分之一高度[3]。
4质量控制措施
①钢柱的截面尺寸、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数量必须经过原设计单位验算认可。②在型钢支撑组装时,严格按照设计高度和相关规范,调节型钢支撑的高度和紧固螺栓。吊装型钢支撑时要轻起轻放,定位要准确。③现浇板盖板的搁置端下方必须设置隔离层,并保证搁置端长度。④防水卷材铺贴时应清理好基层保证其干燥、清洁,先做好附加层,附加层做好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贴。⑤后浇带支撑以及底模应符合相关规范,封底模前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顶板底部贴上发泡胶带防止漏浆。⑥对进场的自密实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和易性进行测试,满足技术要求方可使用。⑦后浇带混凝土从一端开始按顺序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手锤敲打模板底板,若发现“空洞”回声,则在该处加强敲击和振捣;复振,直至复振时浇筑钢管内的混凝土高度不下降为准,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的密实。⑧拆模前必须送压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100%方可拆模[4]。
5安全措施
①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②焊接作业必须由经过电、气焊专业培训,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气焊工进行,并持证上岗。③索具、吊具要定时检查,不得超过额定荷载。④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场地内配电系统的布置,加强对日常的巡检,有问题及时处理。⑤遇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以及大雨和雷电等恶劣天气时,禁止实施构件吊装等户外作业。
6结束语
本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费用,并提高了后浇带质量,在缩短工期的同时,给购房者一个良好的看房环境,而且满足“绿色施工”对施工现场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 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 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