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为何会误解雷锋?

2020-05-21 10:44汪金友
杂文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做好事坏人陌生人

汪金友

有个小学六年级的老师,在班会上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

50年前的一天,下起了大雨。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于是,这个男人快步走上前去,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那个女人,然后又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个学生抢着回答:“我覺得这个男人很可能是人贩子,他就是想用这种方法接过孩子,然后拔腿就跑。”

又一个学生接着回答:“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这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并一直在寻找机会。他就是想通过借伞和抱孩子,与那个女人套近乎。”

再一个学生冷静地说:“我认为这是一种有偿服务。这个男人借给女人伞,并帮她抱孩子,都是要收费的。”

还一个学生讲:“你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那个女人胳膊上的包。我想,这个男人的真正目的,是取得女人的信任以后,再伺机抢她的东西。”

教室里七嘴八舌,一片哗然。这时一个女生大声说:“那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他会怎么做?”

老师眼看控制不住局面,立即宣布正确答案:“这个男人,就是雷锋!”

众皆愕然,如果雷锋在今天再做这样的好事,会不会也遇到这样的窘境?

上述内容,来自一个段子。据说某家刊物,也曾刊载。但我断定,此类故事,纯属杜撰,如有雷同,必是偶碰。是啊,现在的学生,谁不知道雷锋?尽管雷锋已经离开我们50多年,而每年的3月,还是会有很多的人,以各种形式和方法,纪念和学习雷锋。

然而,这样的故事,也绝不是空穴来风。不信试试?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你敢毫不犹豫地去送一个单身抱孩子的女人回家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陌生的男子去抱吗?

很可能,男人不敢、女人更不敢,或者说,少数人敢、多数人不敢。因为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警惕性提高了。男人会想,如果我去帮她,会不会引起对方的猜疑,甚至觉得我是别有用心?女人会想,如果接受他的帮助,会不会带来什么样的危险?

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论男人、女人、好人、坏人,只要是陌生人,就一律不要搭理。连话都不要说,自然也不能接受对方的帮助。我感觉,这部电视剧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从那以后,很多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不仅不和陌生人说话,而且对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

你看着我像坏人,我看着你像坏人,我们看着他像坏人,他又看着我们像坏人。而实际呢?我不是坏人,你不是坏人,他也不是坏人。这个社会的坏人,绝对是越来越少。但我们一天到晚,却把身边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当坏人来提防,你说累不累呀!

为什么总是把人往坏处想?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市场时代的逐步深化,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在发生着更新和变化。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常用金钱做标准。能赚钱就是成功,不能赚钱就是失败。看待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常用功利化的思维去衡量。觉得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自私的目的。

其实,我们的时代没有那么复杂。想赚钱的人,不一定不想当雷锋;能赚钱的人,不一定没在做好事。甚至可以说,现在的雷锋,比过去多得多。只是做好事的方法,有了变化和改进。

童玲/图

猜你喜欢
做好事坏人陌生人
坏人长什么样
警察教你识坏人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