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

2020-05-21 05:55刘中
求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中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大众化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创新思想大众化的理论基石和内在逻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我们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烈的为民情怀天然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运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是创新思想大众化的理论基石和内在逻辑。科学理论总是源于人民实践又指导人民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亿万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人民群众鲜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无尽智慧和力量,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向往和意愿,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科学的理论不仅仅是为了存在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存在中升华。事实证明,只有将理论付诸于人民实践才能不断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普及创新理论,用创新理论武装群众头脑,指导群众实践,实现创新理论与群众实践的充分融合,不斷释放理论的物质力量,是科学理论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回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先进理论,更是指导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科学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回归人民实践,才能变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指导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彰显伟大的物质力量。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创新思想大众化的根本遵循

一要牢牢把握“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成为人民群众进行实践、追求美好生活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地体现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必须明确“一切为了群众”这一根本目的,只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大众化推进的方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民为民”,才能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物质力量。

二要充分发挥“一切依靠群众”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为了群众也是依靠群众的过程,人民群众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为人民谋幸福,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能动主体。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中国人民的生活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群众。我们只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就能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推进创新思想大众化就是让创新思想掌握群众,让群众掌握创新思想,一方面要明确理论工作者、专家学者在推进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实践中不断接受创新思想的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唯有如此,我们在推进创新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才能牢牢把握大众化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促使拿起理论的武器为自身利益而奋斗。

三要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实践重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这个“国家需要”从根本上就是人民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价值追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就是不断聚焦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社会热点难点,千方百计克服化解,努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在根本上解决困扰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必须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现实问题”这一实践重点,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的物质力量,通过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促使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笃定,从而为推进创新思想大众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创新思想大众化的四个着力点

列宁曾精辟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从“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到“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并非简单自觉实现,而是要深刻把握大众化规律,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接受需求,进而采取适当方式方法。

一要注重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决定了创新思想不能局限于深奥晦涩的理论语言,而是要采用通俗质朴的“群众语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和访谈中,总是以“用典故、讲故事、打比方、说金句”的方式传递治国理政思想,其风格鲜明,内涵深刻,深受人们喜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等“接地气”的名言金句,不仅彰显了真理之魂,诠释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且还回答了时代之问,解答了时代命题,回应了人民关切。这些语言朴实真切、平和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切感、感染力和渗透力,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有力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要注重强化创新思想的“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旨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运用,这一目的从根上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用于执政的“少数人专利”,而应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并不断运用于实践的“百姓理论”。从当前学习创新思想的情况来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得较早较密集,理解得较为透彻,而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方面学习还不够,对于创新思想的认识还不深、理解还不透彻。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创新思想的认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共同愿景凝聚奋斗力量,积极投入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要注重强化学思践悟创新思想的“群众能动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过程的整个链条是从理论文本经过精英知识分子的传播到大众政治认同层面,再到大众利用这一思想理论满足自身的现实利益需要,经过了“化大众”与“大众化”的两个阶段。实现从创新思想“化”大众到大众“化”、从理论掌握群众到群众掌握理论的顺利转化,人民群众自觉接受、自觉运用是关键。因此,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作为接受客体要自觉学习、主动掌握,做到使创新思想内化于心;作为实践主体更要自觉运用、积极践行,做到使创新思想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才能很好地转变为实现人民自身利益的理论武器,与人民大众现实生活同频共振,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实践贡献。

四要注重强化创新思想的“群众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历经伟大实践淬炼而成的思想武器,是指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科学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一重要思想的掌握不能仅满足于学习理解,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而是要将这一思想不断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形成新的认识,这才是科学理论的价值诉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决不是让创新思想脱离实践而沦为一种书斋理论,而是要积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做到对创新思想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用创新思想指导当下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充分彰显创新思想的实践贡献和物质力量。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