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词
记者:尚教授,您好!对于青少年乙肝的诊断,目前有什么新的关注点吗?
尚佳教授:现在青少年乙肝患者不在少数,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年龄非常小,第一次来检查就诊断为肝硬化,而有些患者一生都不会发病。所以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甄别需要治疗的青少年患者,怎么样通过观察发病年龄、表面抗原定量、HBV DNA定量、影像学等一系列检测来判断。
如果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6个月检查1次;如果发现转氨酶略有升高,一定要叮嘱患者密切定期复查;如果多次复查发现转氨酶不断波动,表面抗原、HBV DNA在逐渐下降,再结合影像学,如脾脏增大、血小板下降,这类型患者如果有条件,我都建议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如果结果判断≥S2或者炎症≥G2,就需要抗病毒治疗。
首先,乙肝抗病毒药有两类,第一类是口服抗病毒药,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过去乙肝治疗药物价格高,普通患者经济条件达不到,现在药价大幅度调整,让所有患者都能吃得起药。第二类是长效干扰素,目前临床应用显示应用干扰素可以达到更高的转阴率,但是很多患者条件有限,那我们就用现有的口服药物治疗,抑制病毒的复制,先把病毒载量降到最低,有效控制病情,在此期间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V DNA持续下降,在这个基础上,有条件了再选择加用干扰素,很大一部分患者就能达到临床治愈。这种情况我都说叫管温饱。什么叫管温饱?就是说你只要有问题,没有条件打干扰素,我们就用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先把你的HBV DNA降到最低,病毒降了以后,肝硬化就不会继续发展。
第二步,准确定量的病毒检测,最少每半年做1次。很多患者认为没有必要常规做那么精确的检查,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实际上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去做的,给广大患者做好科普工作,老百姓要普及,医生也要普及。
记者:有些患者在幼年期发现感染乙肝病毒,家长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会有顾虑,担心过早用药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过晚又会延误病情,该如何选择?
尚佳教授:这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多年临床治疗的结果来看,如果孩子幼年感染乙肝病毒,治疗效果会比成人好很多。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时间短,相比成年人感染十年甚至几十年,治疗难度是不一样的。感染时间短,肝细胞损伤相对较轻,把握时机抓紧时间治疗,治疗效果非常好。
当然儿童乙肝的治疗方式也是分两种,一类是干扰素,一类是口服抗病毒药物。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张鸿飞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应用干扰素治疗,表面抗原的转阴率比成人高得多。
所以现在临床在提倡,如果儿童没有发展到肝硬化,没有干扰素禁忌证,就推荐采用干扰素治疗。而且我们也发现,儿童使用干扰素发生不良反应也比成人轻很多。
记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青少年已经出现血脂异常,甚至糖尿病,这些患者如果感染乙肝病毒,该如何治疗?
尚佳教授:这就属于乙肝合并其他疾病了,比如乙肝合并糖尿病,乙肝合并肥胖。研究发现,乙肝合并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就是一个独立的肝癌发生因素。另外,肥胖者BMI指数偏高,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的疗效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临床遇到这样的患者,首先,检查一定要全面,明确引起转氨酶异常的原因,是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是糖尿病,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其次,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在治疗糖尿病或者肥胖的基础上,抗病毒治疗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来执行。
记者:青少年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与成年人是一样的吗?
尚佳教授:是一样的,但是就像你刚才说过的,很多家长担心长期吃药会对孩子有影响,都希望能早点停药,这是很危险的。第一个问题里我就提到,HBV DNA转阴只能“管温饱”,表面抗原不消失就停药,复发率非常高。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先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每隔3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控制好病情,再寻求合适的时机换用干扰素,追求达到临床治愈。
记者:有些乙肝妈妈在孩子出生时按要求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发现抗体滴度较低,需要补种吗?
尚佳教授: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建议采用高精度的检测,如果检查结果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大于100mIU说明阻断成功,不需要再次接种;如果结果确实偏低,我建议连续检测三次表面抗体都是阴性,才能够确定阻断失败,这个时候再去补种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