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探灌浆在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实践探讨

2020-05-21 02:08张文扩
治淮 2020年2期
关键词:堤身土料渗透系数

张文扩

一、工程概况

洪汝河流域北毗沙颍河,南临淮河干流,西接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是淮河北岸跨豫、皖两省的主要骨干排水河道。大洪河下游河道中段是洪汝河下游大洪河河道的一部分,位于阜南境内。现有堤防堤身主要由低液限粘土夹低液限粉土组成,堤防填筑土干密度均值为1.47~1.57g/cm3。由于部分堤段土料混杂、填筑均匀性差、碾压不实及存有动物洞穴、清基不彻底等原因,堤身渗透系数较大,局部堤段汛期堤后曾出现渗水现象,需对其采取灌浆等加固处理措施。根据设计文件采用充填灌浆防渗加固处理方案,灌浆孔的孔距为1.7m,灌浆孔沿堤线方向呈梅花形布置4排,排距为1.5m,孔深5.6~6m,孔径一般为30~50mm,制浆土料用粉质粘土或重粉质壤土,孔底高程按入堤基0.5m。

二、灌浆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灌浆试验验证和调整灌浆参数:检验灌浆的土料和浆液的性能,确定灌浆压力,确定每米孔深每次灌浆量,确定复灌次数和复灌间隔时间等参数,进一步完善和熟练灌浆施工工艺,从而为堤防全面灌浆施工提供合理的依据。

1.灌浆土料

灌浆土料选用成浆率较高、体缩率较小、稳定性较好的粘土或粉土。土料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可溶盐含量等。其性能指标:塑性指数10~25,粘粒含量20%~45%,粉粒含量40%~70%,砂粒含量小于10%,有机质含量小于2%,可溶盐含量小于8%。

灌浆浆液试验内容包括:密度、粘度、稳定性、胶体率及失水量等。浆液物理力学性能:密度1.3~1.6t/m3,粘度(S)30~100,稳定性小于0.1g/cm3,胶体率大于80%,失水量10~30mL/30min。

灌浆施工前,对灌浆所用的土料和浆液进行试验,土料性能指标和浆液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料场的土料能满足灌浆的要求,可以作为灌浆料源。

2.生产性灌浆试验

根据现场情况和施工安排,灌浆施工前,选择代表性的堤段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试验孔为12孔,分为二组,每组各6孔,按设计的孔距3.4m(一序孔)、孔深6m钻孔。灌浆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浆液密度在1.30~1.5g/cm3之间,按两次灌浆间隔时间5天和间隔3天的两种方案进行试验。灌浆试验数据见表1。

通过灌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随着灌浆次数的增加,堤身吃浆量逐渐减少。初灌时间为40~42min,一复为12~13min,二复为2~3min,三复不到1min。复灌间隔时间5天平均纯灌时间为57.6min,每米灌浆量为0.317m3;复灌间隔时间3天平均纯灌时间为56.4min,每米灌浆量为0.31m3,两种方案的吃浆量变化不大。

根据工程施工处于春季,大堤干燥、堤身含水率较低,以及大堤土质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灌浆参数如下: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少于3天,灌浆次数3~4次,灌浆压力控制40~50kPa,浆液密度在1.3~1.5g/cm3之间,正常灌浆时在1.45g/cm3左右,用密度大于1.5g/cm3的浓浆封孔。

三、灌浆施工

1.布孔

布孔以堤轴线为基准,按设计的孔距、排距布孔,孔位呈梅花型布置。排距1.5m,孔距1.7m,先疏后密分二序布孔。

表1 灌浆试验数据统计表

2.钻孔

钻孔按设计序次,分序进行,分二序作业。一序孔孔距3.4m,二序孔孔距为1.7m。采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环钻孔。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钻孔偏斜率不大于2%,孔径为40mm,孔深按设计要求,深度超过隐患深度不小于1m。造孔时详细记录造孔的过程,做好钻孔记录。待第一序孔灌浆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序孔的造孔。

3.制浆

采用专用机械WJ80型联合搅拌机制浆。根据设计和试验确定泥浆容重1.3~1.5g/cm3和“先稀后浓”的用浆要求,将水、土料按试验确定的比例匀速添加,搅拌应均匀, 控制浆液指标和泥浆比重在设计范围内。成浆后第一次过滤筛清除大颗粒和杂物,灌浆前通过36孔/cm2过滤筛过滤。储浆筒设自动搅拌装置,应确保浆液无沉淀,保障浆液连续均匀供应。浆液各项指标应按设计要求控制,灌浆过程中浆液密度每小时检测一次,并作记录。浆液的稳定性和胶体率每10天检测一次,如浆料发生变化,应随时加测。

4.灌浆

采用孔底注浆,全孔一次灌浆法。灌浆施工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分二序施工,先灌迎水侧排孔,再灌背水侧排孔,最后灌中间排孔。采用“先稀后浓”“少灌多复”的方法,灌浆开始先用稀浆(密度1.3g/cm3),后用浓浆(密度1.45g/cm3)进行灌注,根据灌浆过程的需要随时调整浆液比重,并作好详细记录。每孔每次最大灌浆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灌浆时必须一次灌满,每孔灌浆次数3~4次,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少于3天,灌浆时孔口压力控制在40~50kPa左右。灌浆量采用泥浆泵流量表进行控制,每孔每米每次吃浆可为0.3m3/m左右,若已有洞穴很大,可适当增加灌浆量和提高浆液稠度。每孔灌浆时间、压力、浆液密度、每孔每次吃浆量及总灌浆量要准确记录。锥孔应当天锥、当天灌,防止孔眼搁置时间长,孔隙堵塞,影响灌浆效果。

5.终灌标准及封孔

当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或达到设计压力不吃浆,即可终止灌浆。每孔灌完后待孔周围泥浆不再流动时,向孔内注入密度大于1.5g/cm3的浓浆封孔或用含水量适中的粘土捣实。

6.特殊情况处理

裂缝处理。当堤顶面上出现纵向裂缝时,要分析原因;如果是湿陷缝,可以继续灌浆;出现劈裂缝时应停止灌浆,待裂缝闭合后再灌,当出现横向裂缝时立即停灌。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可在开缝部位开挖,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后继续灌浆;如果裂缝较深,可用稠浆灌注裂缝。

冒浆处理。堤顶和堤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对洞穴冒浆,可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再继续灌浆。

串浆处理。相邻孔串浆,应加强观测、分析,确认对土堤安全无影响后,灌浆孔和串浆孔可同时灌注;如不宜同时灌注,可用木塞堵住串浆孔,然后继续灌浆。

塌坑处理。挖除塌坑部位的泥浆和稀泥,回填粘性土料,分层夯实。

四、灌浆质量检查和效果

灌浆工程是隐蔽施工生产的过程,做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检查,是保证灌浆施工质量最好方法。灌浆效果要通过分析灌浆过程资料和施工监测成果,灌浆后堤身内部隐患是否消除,堤身密实性是否改善,渗流量是否减少,防渗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综合判断堤身灌浆质量。堤身灌浆质量检查方法以分析灌浆过程资料(孔位、孔深,灌浆浆液性能,灌浆过程控制情况,灌浆结束条件等)和灌浆量的变化,结合开挖钻探取样、注水试验、物探、洪水检验等方法,检查灌浆前后堤身质量的变化,综合评价灌浆的效果。

1.灌浆的变化

通过灌浆过程资料统计数据,一序孔平均每米灌浆量:初灌0.22 m3,一复0.07 m3减少约为初灌1/3, 二复0.02 m3减少约为一复1/3,表明随着复灌次数增加吃浆量逐渐减少。一序孔平均每米灌浆量0.31m3,二序孔平均每米灌浆量0.06m3,灌入量二序孔注浆量比一序孔注浆量显著减少。复灌吃浆逐渐减少和二序孔比一序孔注浆量减少,说明堤防空隙已被充填,两序施工满足加固的要求,灌浆达到一定的效果。

2.注水试验

对比灌浆前后堤身的渗透系数;灌浆前堤身 渗 透 系 数K1=1.9×10-4cm/s, K2=8.5×10-4cm/s,K3=1.6×10-4cm/s,K4灌浆前注水不稳定渗透系数无法测定。灌浆后堤身渗透系数K1为1.96×10-5cm/s,K2为4.60×10-5cm/s,K3为7.2×10-6cm/s,K4为2.8×10-5cm/s。通过对堤身灌浆前后渗透系数的比较分析,渗透系数大为降低,堤身防渗能力得到提高。

3.开挖探坑检查

选取代表性的堤段开挖探坑,了解灌浆情况,并取土样测定干容重检查灌浆效果。通过灌后开挖探坑观察,浆体充满原土体的裂隙,浆体与原土体结合紧密。对比灌浆前后干容重变化,平均干容重提高约5%,堤身土体密实度有较大提高,堤身密实性得到改善。

4.洪水检验

灌浆工程实施后,经受住汛期高水位洪水考验,大堤底部渗水现象已消除,渗漏通道得到封堵,堤身隐患得以消除,达到了堤防防渗加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堤身土料渗透系数
某特高土石坝防渗砾石土料含水率特性及现场改良试验研究
充填砂颗粒级配对土工织物覆砂渗透特性的影响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两河口心墙防渗土料冬季制备工艺分析与技术措施
水泥土的长期渗透特性研究*
海堤沉降变形监测分析及应急处置
施工期堤防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筑畦泡土法土料制备工艺研究及应用
基于GeoStudio渗流模拟的堤防堤身材料优选
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随机行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