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迅,时高峰,王亚宁,李月考,杨 丽,李 扬,杜 煜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信息化时代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PBL 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用医院PACS 系统,使学生亲自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探讨,寻求影像诊断的依据和结论,PBL 教学法改变了“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下“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增加了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医学教育领域应用中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河北医科大学2015 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155 名(男生72 名,女生83 名),采用PBL 教学法,对照河北医科大学2014 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80 名(男生34 名,女生46 名),采用LBL 教学法,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均相同,每5 ~6 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学影像教研室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和实习指导教学。
PBL 教学组采用PBL 教学法,教研室组织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师根据医科大学教学大纲制定详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1)教学前1-2 周将教学内容由各学习小组组长通知到每个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全面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选择、治疗方案、影响预后的因素等;(2)从医院PACS 系统选出典型病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影像特征进行总结,针对包括该疾病的位置、大小、密度或信号、边缘、内部特征和伴随征象等;(3)设置讨论主题,每次学习小组内依次选1 ~2 名学生针对讨论主题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其他同学共同讨论,通过查阅教科书、相关论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答案,带教教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进行协调和指导;(4)带教教师及时分析、归纳和讲解讨论中的疑难问题,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扩展知识面。
LBL 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研室组织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师根据医科大学教学大纲制定详细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病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讲解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教学结束后1 周内,依照相同的教学大纲,考试重点、难点和试题难度相同的情况下,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影像分析两部分,每部分100 分。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数据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作为有统计学差异。
PBL 组和LBL 组学生考试成绩显示,PBL 组的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和影像分析成绩均优于LBL 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4 级和2015 级临床医学系本科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PBL 教学法是侧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辅,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1-2]。1965 年首先在加拿大进行尝试,将传授的知识点置于真实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路径和方法,教师作为辅助者,协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3]。在整个PBL 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关键,也是教育管理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实现同质化教学培养的目标,医学影像教研室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带教教师选取典型教学病例制作教学课件(PowerPoint,PPT),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病例资料及时进行记录,注意积累丰富教学资源,以提供给教学使用。
医学影像学的学科特点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包括了X 线、CT、MRI、超声以及核医学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诊断,各种检查方法和技术各有所长,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实习教学是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加强医学生对理论授课的掌握、理解,通过课堂思政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临床思维能力和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我们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实习管理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影像医生,同时结合医学学科特点,具备终生学习的素质。
图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图像基础上的图像保存与传输的设备和相应软件系统,应用于影像科和临床科室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管理,在医院内或医院间资料和图像进行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我们教学过程中使用的PACS 系统,包括了患者的CT、MRI、X 线平片、DSA、消化道造影、尿路造影、胆道造影、电子内镜、超声等影像学资料,以及出入院记录、病历、病理学等临床资料。为满足教学需要,与PACS 系统开发工程师合作开发软件,通过查阅姓名、身份证号、影像学检查号、住院号等信息进行教学病例的快速查找。带教教师可以通过报告书写系统,指导学生的报告书写形式,系统对修改进行记录,以不同颜色字体进行标注,方便学生进行修改前后对照。
PBL 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4],并在医学影像教育界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系统的PACS 系统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图像调阅、测量、后处理,获取的信息也明显多于传统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资料收集、病例分析、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等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小组内的讨论和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采用PBL 教学法的2015 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影像分析平均成绩高于采用LBL 教学法的2014 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而言,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更具有现实意义。
PBL 教学法发挥了教学者的引领作用,实现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掌握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专业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更加重视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拓展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利用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学术资源库,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PBL 教学法增加了课堂互动,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于将课堂思政和职业素养的讲授融入教学日常工作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政治合格,专业一流的高素质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