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为先”模式下《氓》的教学设计

2020-05-20 15:08孙继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教学评估

孙继红

内容摘要:本文的《氓》的教学设计结合了美国的“理解为先”模式的教学设计理念,采用了“逆向设计”原则,在教学步骤上采用了“明确预期学习成果”“确定恰当评估方法”“规划相关教学过程”三阶段设计步骤,同时,为了更好的将“理解为先”模式更好的与中国传统的诗歌相融合,笔者将其模板进行调整,本文意在将抽象的诗歌鉴赏的感性解读过程与西方科学精准的教学模式结合,拓展常态教学模式。

关键词:理解为先 逆向设计 教学评估 《氓》

UbD是英文“Understanding by Design”的缩写,翻译为中文即“理解为先”,这是由美国教育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协创的UbD模式的核心,该模式的核心目标设计是受教育者的“理解”的层面,而针对“理解”这个定义宽泛的概念,其设定是理解的六个维度“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自知”,这样的设定可以帮助打破中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分裂现象,还结合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的运用、审美等要求,此外该模式还有着详细的实践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文作者将以《氓》为例,尝试将其运用到我们常规教学中,同时为了让教学设计更直观,笔者调整了部分模板。

一.“理解为先”模式的特征

首先,“理解为先”模版倡导“逆向设计”原理,强调以终为始,将教学目标明确贯穿始终,理解为先的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实现迁移”三个方面,同时三个方面互相促进、螺旋上升。

其次,教学设计步骤分为三步:“明确预期学习成果”“确定恰当评估方法”“规划相关教学过程”。其中的亮点,在于教学设计者在明确目标后,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评估,在中学常规教学中,我们一般的教学环节是目标设计以及配套的教学设计,但是最后的评估情况,往往在课后体现,这样容易造成教学规划是否完全匹配教育目标,以及教学规划的高效程度处于模糊状态,而如果在具体教学规划之前,教师就设计好评估方式,那么将有利于教学的精准度和效率提升。同时在教学设计环节加入教学监控,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管评估,提升教学环节的精准性。

最后,“理解为先”模式的价值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明确并且模板清晰易操作,这对于工作量很大的高中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借鉴意义。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的《氓》为例展示“理解为先”模式的设计理念。

二.运用理解为先模式的《氓》教学设计

阶段一:明确预期学习结果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掌握智能(A)

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是:通过品读以及字词疏通,体会《氓》的言简义丰的语言特色。

学生应形成的技能是:分析卫女的形象,学习比兴手法。

理解意义(M)

学生将会理解:结合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对比不同女性形象的命运悲剧,揭示《氓》中女性悲剧的深层原因。

学生将不断思考:通过学习《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实现经济和精神的人格独立。

学习迁移(T)

学生能自主地将所学运用到: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比兴手法的使用以及如何有效进行诗歌比较阅读。

阶段二:确定恰当评估办法

将用哪些方式说明学生达成了“阶段一”中的目标:

1.通过导学案的布置,完成诗歌重要字词的学习。

2.关键句的划分,体会比兴的手法。

3.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方面设置问题链,结合古人评价进行分析。

4.对比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设置女性悲剧根源的相关问题。

5.写作练习,结合语气词和比兴手法进行训练。

阶段三:规划相关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运用A、M、T编码学习活动)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说起《诗经》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在大家脑海里面会浮现出那些诗句,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明确:《关雎》《蒹葭》《桃夭》)

我们可以看出,这几首诗歌都是描绘出先秦时期女子的形象,她们或是窈窕淑女,或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是让男子爱而不得,辗转反侧。那么今天这位卫国女子又是一位什么样子的女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氓》。

(二)基础梳理 (略)

检查同学们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三)美文共读之

1.学生齐读,疏通字词

2.创建语境,体会情感

(四)美文共赏之

问题一:宋代朱熹《诗集序》曰:“此淫妇为人所弃,自述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当代学者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诗经〉》中说到“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分析完卫国女子的形象,你是如何评价的呢?你更认可哪一种观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女子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明确:共5分钟,小组讨论探究后回答问题。

总结: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教师点拨:

1.段落开放性做答,有理即可。经历:甜蜜的相恋/幸福的求婚/悲痛的生活/决绝的分别

2.在讲解形象的同时,点出比兴手法的运用

3.在講解形象的同时,点出第五段的“矣”的使用。

形象总结:

《氓》中的女主人公未必是最完美的,但是相对于其他诗歌中的女子形象,我们发现她是最真实最丰满的,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真诚的对待;面对生活的磨难,她勇敢地承担;面对爱人的伤害和背信弃义,她也坚决的了断,守护住自己最后的尊严!虽然她的遭遇让人同情,但是她身上的美好的品质,却让后世的读者深深的敬佩。

问题二:既然《氓》中的女子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那么为何她在婚姻中落得如此悲剧的下场?那些诗句可以体现。结合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回答。

《氓》表层: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井底引银瓶》表层: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悲剧深层原因:(PPT:张爱玲《爱憎表》:最恨有天才的女孩太早结婚。)

诗中女子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世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女性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附属的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对感情、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么她们的命运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启示:作为女性,我们要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经济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创建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这样才可以把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七)作业:运用比兴手法和语气词,写一首小诗送给《氓》中的女主人公!

(八)教学监控:

环节一:导入以《诗经》中女性形象为主导,引出《氓》中女子。

环节二:基础知识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抽查完成情况。

环节三:多种方式阅读,构建诗歌情景,加深岁诗歌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切入主要问题,学生分析为主,教师在补充和点评女子形象时,引入比兴手法和语气词的作用。

环节五:比较阅读,对比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此处学生容易达偏,例如归因到女性冲动或者因为男性的原因,而脱离了社会因素,此处注意引导。

环节六:检测比兴手法以及语气词的使用,注意让学生理解该手法的效果。

三.运用“理解为先”模式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笔者上面的例子采用的是单篇诗歌,但“理解为先”的模式更适合于单元教学设计,现在提倡的群阅读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这个方式,帮助避免群阅读时候的过度发散造成的目标分散。其次“理解为先”模式的评估环节和监管环节都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即使是诗歌等较为感性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很好的结合,因此该模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使用价值。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作为语文学科如果过于依赖“理解为先”模式的框架,容易造成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削弱。因此在未来的使用中,我们要注意該模式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美】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 著盛群力 沈祖芸 柳丰 吴新静 郑丹丹 译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教学评估
基于教学评估及反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晨课改进
高校教学评估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置换
逆向设计在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