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开始,中国数学教育对数学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多年实践的摸索、检验,国家颁布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着眼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追求“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追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点,而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本质的呈现,却缺少应有的重视。数学教学要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回归学生的原点,回归数学的原点,文章作者以苏科版初一年级的“合并同类项”这节课为例,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经验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数学;合并同类项;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1-0081-02
时代在不断进步,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变革,数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开始凸显出来,针对这些新问题,数学教师们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数学是什么?”探索数学的本质,是现在数学教学的一大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数学的教学应当要回归原点。一是回归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认知情况,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有效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自由思考、互相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二是回归数学,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本质,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让整个课堂在数学的环境下生长。
数学教学要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回归学生,回归数学,下面笔者就以苏科版初一年级的“合并同类项”这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案例分析
1.创设情境
出示买早餐的图片以及早餐的收费标准。
问题1:小明现在要给家里人去买早餐。他对老板说,他爸爸要2根油条,1个包子,1杯豆浆,他妈妈要1根油条,1杯豆浆,他自己要1根油条,1个包子,1杯豆浆。那么小明要付多少钱呢?
学生开始思考,计算。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先算一下总共要多少根油条,多少个包子,多少杯豆浆,再分别乘以它们的售价。
师:很好,为什么要先进行统计呢?
生:因为它们是同类,放在一起先归类,可以减少计算量。
师:对,同类的事物常常可以先归类,放一起。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同类项,怎么合并同类项,在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生活中有很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入手,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记忆,也更容易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问题2:①2根油条+1个包子+1杯豆浆=?②1根油条+1杯豆浆=?③1根油条+1个包子+1杯豆浆=?
设计意图:制造矛盾冲突,通过买早餐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什么东西的数量可以相加减,什么东西的数量不能相加减。那么学习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就有了必然性,为后续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新知探索
问题3: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单项式,那么什么是单项式?
学生回顾单项式的定义。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可以举几个简单的单项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由于学生举的例子缺少共性特征,所以再由教师补充,以便学生发现同类单项式。
设计意图:学生举的单项式例子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但是就像买早餐问题一样,生活中有同类事物,数学中必然也有同类事物,通过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补充、引导学生自己整合发现数学中的同类单项式,得到同类项的概念。
问题4: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和老师所举的这些例子,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为了便于学生发现相似之处,我所举的例子都只是在学生给的例子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改动,学生很容易看出来这些单项式的相似之处,能进行合理的分类,自然而然可以归纳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问题5:辨析,下面的几组式子是不是同类项?
(1)ab与-2ab
(2)3xy3与-5y3x
(3)4x2与y2
(4)-3与0
设计意图:在归纳得出同类项的有关概念后,选择几个典型题目让学生自己辨析,巩固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记忆,实际就是要抓住同类项的本质——相同字母以及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对字母的顺序以及单项式的系数没有要求。数学概念在数学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要在确保学生完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知识的讲解。
问题6:你能把下列单项式合并成一项吗?
(1)5x+6x
(2)8y2-3y2
(3)7ab2-3b2a+2ab2
设计意图:与刚开始的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同类的东西数量可以相加减,那么数学中的同類项肯定也可以相加减,引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
问题7:你是如何合并上面的三个式子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本质是字母和数字的乘积,那么学生肯定会联想到乘法的有关运算律,通过推理、计算,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自由生长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
3.新知识运用
(1)合并同类项
①3x-5y+2x+6y
②mn4+3mn2-9m2n+2mn4+2-4m2n-3mn2
设计意图:增加式子的项数,引导学生学会用横线等符号标注区分同类项,避免漏项、多项等错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2)拓展提升
①2xy+( )=8xy
②若-3xmy2与nx2y(n-5)能合并成一项,则m= ,
n=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同类项合并法则的本质,当题目的形式发生改变时,能抓住本质特征,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解题的注意点、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几点思考
1.问题的设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应该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串将整节课连接起来,从主题的引入、新知的探索、练习的搭配、能力的提升,一直到最后的小结反思,能顺利地引出每一个环节,水到渠成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要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目的设计问题。
问题的有效性是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问题怎么设置,设置在哪个位置,是需要好好斟酌的。要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有层次的、有启发性的问题,组成问题串,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知识的关键点、重难点处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归纳,得出结论。
2.回归教学原点
以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比较重视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对新知识的讲授很多都是一带而过,教师在概念给出后就迅速进入例题的讲解以及做练习的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讲练结合的形式,学生练为主,教师讲为辅,这种模式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更有效。后来国家出台新政策后,开始强调素质教育,数学教师们就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思考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不管是之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还是现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旨在传授学生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却都忽视了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及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流于表面,对数学的本质一知半解。
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课堂除了要回归学生,还要回归数学。一节数学课,不能一味地追求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还可以选择从数学问题出发。比如,这节“合并同类项”,除了可以从生活实例入手,还可以开宗明义地直接设置一道数学问题。如设置以下问题“请你求出下列代数式的值:50abc3-275ab2c+100a2b-50abc3-205ab2c-60a2b,其中①a=1,b=2,c=1;②a=50,b=33,c=12”。对于第①问而言,数据简单,可以直接代入求值,然而第②问中a,b,c的值都偏大,直接代入运算量十分大,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可不可以先化简,再求值。那么如何化简呢?哪几项可以合并化简呢?显然,50abc3和-50abc3,-275ab2c和-205ab2c,100a2b和-60a2b,题目一共由六项组成,根据代数式在形式上的相同之处可以分成以上三组,同类项的概念就引申出来了,为了简化计算,学生必然会考虑这些相同类型的项如何合并计算,那么就可以直接进入同类项合并法则的探索了。
从一个数学问题出发,可以一步到位地完成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目标,所以一节有价值的数学课,既要从学生的学情出發,又要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问题本身,要回归学生本身,要营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发继.问题引领 自然生成——以“合并同类项”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32):15-17.
[2]卜以楼.意识唤醒:揭示数学本质的有效策略——以苏科版课标教材“合并同类项”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3(12):16-19.
课题项目:本文系苏州高新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裕恬(1995—),女,江苏苏州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