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020-05-20 15:04张铮李雪英潘钦锋吴琛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张铮 李雪英 潘钦锋 吴琛

摘要:中国高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并不断探索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开展。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三创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三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及两者间的联系,着重分析了高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若干对策,以期为更好落实三创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0)02-0164-06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以下简称“三创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迫切要求。中国先后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促进落实三创教育的开展。高校秉承文件精神,高度重视三创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创造精神、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善于将创新创业成果轉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现阶段高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如何将三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及联系

(一)三创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创造有其特定内涵[1],创新侧重理念,创业重在实践,创造强调精神,创新创业创造又融为一体,创造是创新创业的灵魂和动力,创新创业是创造的归属和实践,创新创业创造都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新面貌和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定位为以培养兼具创新型和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使全体学生通过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多数受教育者实现自主创业或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突破,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活动[2-4]。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是内涵的进一步充实和扩展,也是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深化。三创教育的开展是长期工程,有必要大力引导全体师生正确认识三创教育的内涵,从而不断更新和升华教育理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教育的内涵

专业教育也被称为专门教育或专门学。专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总体目标,在通识教育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专门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的教育体系[5-6]。中国的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专业教育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规范、成熟的专业教育体系。

(三)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三创教育的角度看,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而孤立开展;相反,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支撑,更深入紧密地结合专业教育,将三创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始终。这样有利于解决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两张皮”现象[7-10]。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使大学生更容易在专业领域内实现创新创业创造。因为一个人所学的专业基本确定了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这种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基本决定了其创业方向,特别是在创业初期[7]。从专业教育的角度看,三创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将三创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促进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教育可以打破极端的“学科本位”与“岗位导向”的育人观念,从而回归“能力导向本位”,注重学生理论、实践及综合素质培养,不偏离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增强专业教育本身的活力[11]。

二、高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三创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

目前,中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三创教育,然而,对三创教育的本质认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7-8,12]。一是仅将三创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或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在认识上将三创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延伸;二是将三创教育简单地定位为创建企业的技能教育,甚至简单地以学生的就业率、开办公司的数量及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数量来衡量三创教育的成败;三是简单地认为三创教育只针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并具有创业潜力和创业条件的学生,只会对想创业的学生有帮助;四是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三创教育是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只需那些负责三创教育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与其他任课教师无关,同时有些管理者认为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三创教育且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创业成功;五是有些管理者及教师偏离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理念,认为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关联度不高,两者独立开展更有效果,否则互相羁绊。

(二)缺乏创新创业创造氛围

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多社会公众特别是在校生的家长却反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因为“铁饭碗”“求稳”等传统的就业观念已根深蒂固。在社会大环境里,创业成功人士能得到公众的喝彩,创业失败人士却得不到公众的认可。这种苛刻的创新创业环境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意识薄弱,高校在开展三创教育时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高校的三创教育只受益于少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形成三创教育深入人心的良好氛围[6]。大部分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忙于参加各种专业类资格考试,并不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学校极少多角度宣传成功的创业典型人物,创新创业创造氛围还有待进一步营造。

(三)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创造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是高校开展三创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目前,三创教育的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有机融合。专业教育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已形成较规范、成熟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对比,高校三创教育相对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开展了三创教育课程,但创新创业创造课程缺乏系统设计,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些高校仅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几门选修类或必修类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精神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这类课程只注重讲解创业案例,灌输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授课的主要内容是就业岗位培训。有些高校则以“开设讲座”“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和“申请科技创新项目”等来代替课堂。

在专业课的课堂上,一方面教师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在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的培养环节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不注重灵活运用专业的创新创业案例,没有探索所在专业特有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未引导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存在的创新可能性等。另一方面教师照搬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育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很难被激发[6]。

(四)师资队伍建設滞后

教师是开展三创教育的中坚力量。在从事三创教育的教师中,真正既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创业经验和扎实专业基础的人才凤毛麟角。师资队伍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负责三创教育的教师普遍是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或参与就业指导的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经管类专业教师、成功企业家等。而三创教育需要把所有专业的教师都纳入其师资队伍,因为他们关注学科的新动向,了解专业前沿研究成果,熟悉就业市场行情[11]。

第二,缺乏创业经验。大部分学校三创教育实践的主力军是校内专兼职教师,他们虽然经过短期培训能快速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创业经验,对公司注册、财务税务、企业的运营管理、投融资对接等业务不熟悉,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

第三,师资队伍不稳定。一些从事三创教育的校外兼职教师是临时聘请来的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但由于待遇偏低且无长期规划,造成兼职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流动性大。

(五)实践平台缺乏

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创造实践与专业实践都在各自领域内单独开展,缺乏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8]。首先,学校没有为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平台、创业示范基地等建设提供足够和持续的专项资金,学生的实践平台、实践场地、技能培训、模拟演练等无法得到保障。其次,高校不重视拓展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各种合作,没有为地方发展或公司项目成果转化出谋划策,造成高校无法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最后,高校的科研实验室、产学研实践基地对学生的开放不充分、不便利,没有提供机会给学生共同参与。传统的实践平台往往局限于一两门课程,实训平台也只针对某个专业,适用性和利用率相对较低,也是造成实践平台缺乏的原因。

三、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识

实施创新创业创造的前提是准确把握三创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第一,要正确认识三创教育的本质。高校三创教育不能狭隘地视为“创办企业”“等同于就业”“针对少数学生”的教育,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造能力,使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13]。不能简单以学生开办企业的数量、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为指标衡量三创教育。创业即使不成功甚至半途而废,但是创业的过程也会带来很大的收获,这也是一种成功。三创教育是持久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浮躁、冒进、急功近利只会损害这项事业的发展。

第二,要更新教育理念。在开展三创教育的过程中,管理者及教师必须厘清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基础,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三创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强化,建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三创教育理念[7],高校的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思路。

第三,各高校应将三创教育有机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步骤。在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融合三创教育,这样全体师生才会提高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识并形成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14]。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

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创新创业创造气氛,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可从四方面着手。

第一,创业学院、学生处、教务处等有关部门联合各专业定期举办校级的大学生创新论坛、创新创业主题交流、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加强校园创新创业创造文化建设,并组建创新创业创造者协会,将志同道合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及协作,营造良好的三创教育文化氛围。

第二,定期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和三创教育专家等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分享创业经历。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同时,定期组织“三创成果”推介,使风险投资机构关注与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并邀请风险投资专家指导,让更多学生不仅敢于正面创业中存在的风险而且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从而营造不畏风险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

第三,在校园内通过校园网、海报、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突出的创业经历和优秀的典型人物,进行榜样教育,弘扬创新和创业精神。对积极参与创业的学生应大力扶持,对初步取得创业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及资助创业失败者,营造推崇创新、尊崇创业和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第四,国家相关政策要落实到位,如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出台针对创新创业的条款和优惠政策,风险投资机构充分关注与支持创新创业项目,使社会形成对创业者有利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创造,从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社会氛围。

(三)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三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有必要将三创教育课程融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建立以“基础教育课、学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技能、创新活动”为结构的课程体系[15]。基础教育课包括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数理基础、信息科学、体育、外语,在此基础上增设创业学、企业管理等创新创业创造通用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教育”,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创造所需的知识、能力、方法。学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则灵活运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创造成功典型案例和实训平台,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创造类教学内容,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创造实战课程。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选修课进行创新创业创造的“系统教育”,强化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工商注册、投融资、合同签订、财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面向有创业目标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重点教育”。

第二,专业教师在学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中应将课程知识点与创新创业知识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创造典型案例,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类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思维。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互动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建立创新型、开拓型、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四)打造校内外协同的三创教育师资团队

高校三创教育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在优质的创新创业创造教师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打造校内外协同的三创教育师资团队,形成专兼职结合的三创教育师资体系。

第一,专任教师是从事三创教育的中坚力量。从校内现有专任教师中筛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创造意识的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具有三创教育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二者組成创新创业创造专任教师,定期开展三创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创新创业创造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同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或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邀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创业人士、管理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往届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实战导师”兼职队伍。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职责是创新创业创造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战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性强的专题创业技能教学,如项目评估、企业策划、创业融资、法律咨询等,并在项目开发和孵化方面对正在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帮扶和指导。为提高“实战”指导效果,高校应定期组织“实战导师”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熟悉教学规律、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让“实战”变得更“实用”。

第三,成立创新创业创造教学团队,让创新创业创造师资队伍更具凝聚力。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交流、学习,共同编写创新创业创造教材。同时加强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的建设,在教师年终考核、工作量评定、职称评定、项目经费发放、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倾斜。同时通过调整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使高校的三创教育目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任务相结合并达到均衡,促进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15]。

(五)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践平台

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三创教育的实战训练相互促进,将三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实践平台是重要的载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搭建具有特色的三创教育实践新平台。

第一,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包括公司注册、团队建设、财务税务、法务、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资质类申报、资金类申报、知识产权、创业咨询与培训、保险、投融资对接等。学校要在顶层设计上,把资金、人力、配套建设纳入整体战略规划。

第二,对学生开放高校的科研实验室、产学研实践基地,帮助学生了解高端设备及学科前沿热点,鼓励有创新创业兴趣的优秀学生加入教师或学院的专利产品研究队伍。教师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8]。

第三,在政府的推动下,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践基地,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管理者。学生进入企业在相应岗位上实践,不仅可以熟悉企业的运营情况,而且便于学生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企业内各种资源完成实践任务,获取实践经验。

四、结语

高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但实现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可能立竿见影。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三创教育,必须解决当前对三创教育本质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创造氛围、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有机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和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并不断探索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动三创教育的开展,从而实现三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专业+创新创业创造”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阳.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N].光明日报,2019-03-22(02).

[2]梁晓芳,柳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5):49-52.

[3]刘坤,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7-120.

[4]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5]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2010(3):123-124.

[6]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1.

[7]陈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110-112.

[8]张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122-125.

[9]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10]姜留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1):90-93.

[11]赵光锋.专业教育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原则、模式与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6(2):16-18.

[12]何宁.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与地方高校的改革探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6.

[13]张文娣,宋景华,程悦.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6(1):54-57.

[14]张婷婷.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1-102.

[15]史先睿,陈树良,田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实踐与教学研究,2017(5):113-11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on education, and continuously explore how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creativity education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It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by combining three creativity educ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entl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s in the three creativity education, but also exist many other problems.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creativity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principle issues faced by three creativity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we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ree creativity education.

Key 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on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alent training

(责任编辑 周 沫)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