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盈盈
化干戈为玉帛,化惊涛为细浪,化腐朽为神奇……“化”的智慧,在中华文化中无处不在。
何为“化”?“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入,在不断地交流和探索中使之发生转变。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经千年沧桑却依旧能够保持团结统一,原因之一便是中华文化中的“化”。不管是骁勇的马上民族,还是在高山上放牧的高寒民族,都在与汉民族的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汉族“胡服骑射”,使用马扎、胡床,而鲜卑族人改了汉姓,青藏高原上建起香火缭绕的布达拉宫。五十六个民族虽各有特色,却都怀着一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之心。如春风细雨般的“化”,宁静祥和,令人易于接受,又如蛛丝一般富有韧性,轻盈却刚强。反观曾经辉煌一时的罗马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横扫欧洲,但随着军事实力的削弱,帝国版图迅速四分五裂。
“化”是一种交流、融合,而非同化。同化的实质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灭杀。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西班牙殖民者驾着桅杆帆船来到美洲,向美洲输入了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美洲大陆似是被“现代化”“工业化”了,但本属于它们的阿兹克特文明、印第安文明却就此消亡。在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字眼闪烁在我们身边,互联网让我们与世界的沟通前所未有地通畅,我们更应当小心提防在不自觉中被同化,使原本绚烂多彩的世界文明变得单调灰暗。
“化”可以促进人们相互理解,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但如何正确发挥“化”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我们曾犯过错误,“打倒孔家店”“除四旧”,最后得来的却是对历史遗迹无法挽回的破坏与思想上的断层。现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我们应秉持“化”的理念,冷静、耐心地分辨,再内化吸收。同时,我们也应当为自身的独特文化感到自豪,向世界展现我们璀璨夺目的一面,真正实现文化的交融。
在“化”的智慧下,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个异彩纷呈又团结统一的大民族;在“化”的智慧下,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全世界人民也能跨越歧视与偏见的鸿沟,相互理解包容,真正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
全文按照什么是“化”,为什么要“化”,怎么样“化”,的思路展开论证。着眼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仍旧能够保持团结统一来论证“化”的智慧,汉族学习“胡服骑射”,其他民族也向汉族学习,各民族融合为一體,具有说服力。正面论证之后,再反面论证,以阿兹克特文明、印第安文明的消亡为例,催人警醒。“‘化是一种交流、融合,而非同化”,显出思维的辩证性。再深入一层,论证如何运用“化”的智慧,结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突出“化”的智慧意义重大,体现出宏大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