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刘欢
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基本物质,清洁饮用水和疫苗被誉为现代人健康的两大守护神。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为60%~95%,可以说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水和水资源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水并不等同于水资源。据估计,地球上的总水量约13.86亿立方千米,覆盖着地球71%的表面积。按现在全球了6亿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个人可分配到1.82亿吨的水,总量不可谓不丰富。但可惜的是,如此巨量的水并非都是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对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通过自然水循环更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能够为人类社会所利用的天然淡水。这部分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河、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这些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多少呢?约7/100000!
有人比喻说,“如果地球上的水加起来能装满一口大水缸,淡水只占其中一勺的量,而淡水中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只相当于勺子中的一滴”。
地球上的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日趋多样,强度也越来越大。首先,人类的日常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都离不开水资源。其次,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废弃物会被排入河流等水体中,让水净化消纳。另外,为了获取水能资源,人类会在河流上修建大坝电站等设施;会造船发展水运;会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进行冷却或取暖,等等。
虽然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循环过程,在大气降水的补给下恢复更新,但不同的淡水资源更新循环的周期相差较大:大气中的水只需8天就能更新一次,河流则需要16天,地下水却是需要1400年之久。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指出,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2倍。可以看出,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相当的大。而根据联合国“世界水资源评估计划”推算,以目前的用水强度,到2030年全球用水需求的40%将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当我们拿起一杯水畅饮时,应当意识到它是一种宝贵且有限的自然资源。
河流不得不为人类净化、消纳污水
根据中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中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1775亿立方米。其中,54%的降水消耗于地表蒸发,46%转化为水资源量。中国地表水资源量2738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218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量,水资源总量为28412亿立方米。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国家,正在以世界6%的水资源量、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0%的人口,用水压力可见一斑。
中国东部和南部均濒临海洋,西部深入欧亚大陆腹地,正处于海洋和大陆气流场的交互作用带。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上空的大气降水补给同样表现为明是的季风特征。
因此,受所处纬度位置、季风气候、地形地势条件等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十分不均匀。空间分布上看,中国水资源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时间上,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6~9月份径流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0%~80%。其中,受夏季风到达和控制时间的不同,越向中国北方,雨季越短,降水表现越集中。因此,中国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区降水更多集中在夏季,雨季较短,谚语“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反映的就是华北地区春旱夏涝的景象: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5-10月均有较大降水,雨季很长。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了月上旬便进入了梅雨季节,降水连绵不断,不禁让人感叹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利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目前,中国已建成水库近10万座,形成近9000亿立方米的总库容,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相当于2800多个西湖。
此外,为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还先后规划实施了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一大批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水地区调到缺水地区使用。其中,南水北调工程自通水以来,直接受益人口约1.2亿,大致等同于于日本全国总人口。
虽然中国水利工作成就斐然,但目前仍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水问题十分突出的国家之一。
延伸阅读
干湿有分界
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大兴安岭-阴山-兰州-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同时也被看作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有学者研究中国古长城走向后,晾奇地发现其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高度重合,令人赞叹我们先人的智慧与自然的魔力。
首先,以气候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事实。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生在中国的极端水文事件也在增多。2019年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发生了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
其次,在中国,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效率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开发超过了当地水资源的可承载能力。目前,中国正常年份缺水400亿~500亿立方米,属于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地多水少,缺水和地下水保护压力很大,东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也已初见端倪。
再者,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问题凸显。据统计,全国评价河湖中,有19%的河流和75%的湖泊达不到水源地水质标准,66%的地下水监测井水质为较差和极差。近年水生态问题突出,河湖中鱼虾等大量减少,“黄河二尺鲤”已很难见到。2020年1月,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国最大淡水鱼类”长江白鲟宣布灭绝的消息引起轰动,令网友深感痛心难过。
長2~3米,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
黄河、长江孕育了我们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万千中华儿女奋勇拼搏。有挑战才有前进的方向,才有奋斗的目标,相信在广大水利工作者以及你我他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水资源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责任编辑/陈莹美术编辑/胡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