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伟 张宏图 李 敏
(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2008年,河南省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根据改革目标要求,陆浑灌区自收自支管理人员自然减退后不再增补。随着段所人员的离退减少及灌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段所人力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深入调研灌区段所管理现状,找出影响段所管理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当前形势下科学、合理、高效的灌区管理模式,尤其是如何提升灌区基层段所的工程管理水平愈显重要。
陆浑灌区位于伏牛山北麓,嵩山和熊耳山的谷地。灌区自陆浑水库引水,东至郑州市荥阳县的汜水河,南到汝河北岸、北达伊洛河南岸,涉及洛阳、平顶山、郑州三市的嵩县、伊川、汝阳、汝州、偃师、巩义、荥阳七县(市),共51个乡镇,606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51.06 万人。灌区总土地面积220 khm2,耕地面积183 khm2,设计灌溉面积89.50 khm2。
陆浑灌区现有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干渠和西干渠4 条干渠,总长287.13 km,各类骨干建筑物1 196 座。总干渠从陆浑水库灌溉洞引水,途径嵩县、伊川至汝阳内埠,长44.43 km;东一干渠从总干渠末端内埠分水闸引水,途径汝阳、伊川、偃师、巩县到荥阳汜水河,长135 km;东二干渠从内埠分水闸引水,途径汝阳、汝州至平顶山的郏县,渠道主要部分在汝州市境内,全长52.20 km;西干渠从总干渠梁疙瘩分水闸引水,途径嵩县、伊川,干渠长55.50 km。
随着近几年河南省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逐步实施,陆浑灌区干渠工程及建筑物逐步得到修缮或重建,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2008 年底,河南省陆浑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完成了管理体制改革,经省编委批准更名为“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以下称省局),是系隶属于河南省水利厅直管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陆浑灌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河南省局内设机构包括11 个科室及水库管理处、总干渠管理处、东一干渠管理处、陆浑水电站等4 个正科级二级单位。两个灌区二级单位中,总干渠管理处主要负责总干渠工程的管理和运行;东一干渠管理处负责东一干上段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总干渠管理处在其管理的渠段上设置有7个管理段所,东一干渠管理处在其管理的渠段上设置有6个管理段所。
由于陆浑灌区面积大,涉及县市多,为便于工程管理和用水协调,巩义、偃师、汝州和伊川4个县(市)又分别设有陆浑灌区专管机构,具体负责东一干渠的下段、中段、东二干渠和西干渠的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以上4 个专管机构行政上隶属当地政府,业务上受省局指导,其下也都沿渠设有渠道管理段所,其中汝州11个,偃师6个,巩义2个,其部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由当地政府列入年度预算解决。
各单位渠道管理段所主要负责其划分的干渠责任段的工程运行管理、用水管理、农业水费收取及输水安全管理等。
因陆浑灌区各段所现有状况基本相同,以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省局设置的13个干渠管理段所作为调查对象。
省局在其管理的总干渠、东一干渠上设置的13 个管理段所共管理干渠长度97.23 km,大小口门132个。根据行政区划或工程管理实际需要,每个段所所管辖渠段长度均不相同,管辖的各类水工建筑物数量差别更大。总干渠管理处的酒后段和东一干管理处的郝湾段分别是灌区两处较大的典型段所,其所辖干渠长度、口门、填方坝、跨渠桥梁数量均较大。各段所具体管辖主要建筑物情况详见表1。
表1 灌区各段所管辖主要建筑物数量统计表
目前,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局属段所管理人员共有36人,其中,40岁以上的28人,占人员总数的78%,其他均在35~40岁之间,占22%,各段所均没有30 岁以下职工;学历在本科以上的仅有5 人,占人员总数的14%;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仅有5人,占人员总数的14%。从以上反映的情况来看,灌区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能力较低等问题。具体详见表2。
表2 灌区段所管理人员情况比对表
为便于工程管理及输水应急需要,灌区管理段所均布置在干渠渠道沿线,并尽量处于段所责任渠段的中心位置,因此,绝大部分段所距离最近的乡镇或村庄在0.50 km 以外,位置较为偏僻。其中,总干渠四支所和东一干水寨段分别远在村镇1.03 km和2.15 km以外,段所职工工作、生活极为不便。
目前,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各段所职工生活和办公住房大为改善,人均住房和办公面积在100 m2以上,且均有公共电网接入;2017 年,在灌区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统一为各段所接入了互联网;除山张段接入山张村自来水管道用水外,各段所均建有自备水井;另外,大部分段所进行了环境绿化改造建设。
总干渠管理处、东一干渠管理处均针对各段所制定了《工程管理制度》《干渠水闸安全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水费征收管理工作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一律悬挂上墙。日常工作记录有工程巡查记录、水位观测记录、工程异常情况报告、口门用水计划、防溺水巡查记录等。
各段所均能够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程检查、输水巡查、闸门启闭试车等记录详细、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执行较好。
13 个段所,仅有3 个有4 名管理人员,其它均在3 个以下。因为人员少,管理渠道长,技术力量薄弱,且交通工具缺乏,通水期间,管理人员都要为工程巡查、启闭闸门、水量测量而东奔西跑,异常辛苦,难免还存在工程检查、闸门启闭不及时等问题。口门量测水、灌溉面积统计、水利用系数、定额测算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更不能及时完成。
段所职工基本生活用品至少要到乡镇购买,但大部分段所远离村、镇,所需生活物资不能及时获取,为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多不便,这些现实困难通常会对段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各段所工程检查、启闭闸门、内业整理等工作仍然延用多年来的传统方式,工程巡查与防溺水巡查也缺少必要的设备和工具,闸门启闭与水量计量还务必要段所人员到达现场,工程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与当前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符。
目前,陆浑灌区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虽然各段所均配备了电脑并接入了互联网,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框架,但信息化设施仅覆盖了干渠工程的个别关键部位,大部分设施都布置在有条件的管理段附近,信息化覆盖面较小,信息化系统设施亟待完善。如:本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自动化量测水口门数量为40个,仅占总数132个的30.30%;干渠渠道视频监视只在段所附近,覆盖面、占比更小,有待今后扩容、续建。
在当前编制受限,难以引进人才、调配人员的情况下,应通过多种渠道,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有目标地提高段所职工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尽快适应当前新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为确保工程运行安全、防溺水安全,还应在保障目前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有的技术、方法,完善段所各项管理制度、规程,并配套定期检查、评比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鼓励灌区各单位进行段所美化建设,利用段所闲余土地,开展段所的园林美化、生态菜园建设,着力推进段所的花园式庭院建设,将段所打造为适合生活、居住、办公的绿色环境,使段所职工在工作之余不失美好生活。
将渠道防护网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力争早日实现渠道全覆盖;加强渠道日常巡防及防护网看护,争取有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充分利用灌区信息化系统,增加工程工情水情的巡查、监视频度;进一步完善段所值班管理,明确值班人员、值班时间、工作内容,及时记录、登记。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为段所配置巡防工具车。
努力从节水改造、维修养护、灌区信息化建设专项中争取资金,继续完善灌区信息化系统,争取早日实现灌区视频监视全覆盖,使段所值班人员能够及时、实时掌握渠道的工情、水情;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到段所,使段所职工能够不出段所即可完成所有的内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