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闵明,尹兴国,罗俊,3,陈福义,任家荣,龚武清
1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成都610300;2 青白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开始发现于湖北武汉[1~3],因该病毒传播力强、感染后潜伏时间长[4]、我国人口流动量大等因素,疫情短期内在全国广泛传播[5]。随着COVID-19疫情的迅速发展,大批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他们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6~8],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时及时进行干预十分重要。本研究对COVID-19疫情下成都市青白江区医务人员的心理焦虑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成都市青白江区医务人员220例作为调查对象,男63例、女143例,年龄21~56(34.04±8.89)岁,其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173例、疾控机构工作人员33例。
1.2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由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专人负责发放,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工作单位类别、是否在发热门诊工作、是否在隔离区工作、是否接触发热患者或其生物样本、是否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等。②焦虑自评量表(SAS),包含正评题15项,反项题5项,主要评定调查对象的主观感受。根据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得分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2”表示有时候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③调查对象最担心的问题(开放式问题)。
1.3 调查对象SAS评分 调查对象完成问卷后,将SAS中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作为SAS评分。根据SAS量表协作组对1158例正常中国人研究结果,全国常模的SAS评分为(37.23±10.07)分[9]。根据SAS评分对调查对象进行焦虑程度分级: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0]。按照一般资料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组,分析SAS评分与调查对象一般资料的关系,分析焦虑人群的分布情况及其最担心的问题。
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6份,其中有效问卷206份,回收率93.63%,有效率100%。206例调查对象中,23例调查对象有焦虑情绪,占11.17%,其中22例为轻度焦虑,1例为中度焦虑。
2.1 206例调查对象SAS评分与全国常模SAS评分比较 206例调查对象SAS评分为(41.70±6.08)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SAS评分(37.23±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P<0.05)。
2.2 206例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调查对象的SAS评分比较 206例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调查对象的SAS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SAS评分与调查对象工作单位类别、是否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是否在发热门诊工作、是否在隔离区工作、是否接触发热患者或其生物样本等无关(P均>0.05)。
表1 206例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调查对象的SAS评分比较(分,
2.3 调查对象焦虑情况与工作单位类别、是否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的关系 按照工作单位类别进行分组,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中36.36%(12/33,11例轻度焦虑、1例中度焦虑)的调查对象有焦虑情绪,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6.36%(11/173,11例轻度焦虑)的调查对象有焦虑情绪,两者相比,P<0.05。按照是否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进行分组,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的调查对象中22.45%(11/49,11例轻度焦虑)有焦虑情绪,没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的调查对象中7.64%(12/157,11例轻度焦虑、1例中度焦虑)有焦虑情绪,两者相比,P<0.05。
2.4 23例焦虑患者最担心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的开方式问题中,我们收集了23例焦虑患者(SAS评分≥50分)最为担心的问题,结果显示,他们对疫情严重程度(占21.51%)、自身防护安全(占19.35%)、工作任务(占19.35%)、传染家人(占16.13%)、同事感染(占16.13%)等问题最为关心。
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相继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医务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COVID-19疫情来势凶猛,防疫工作任务艰巨[11],面对困难,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站在防疫工作的最前线。但COVID-19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目前尚不能排除有其他传播途径的可能,感染后潜伏期长。目前对该传染病的传染源、早期诊断、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药物均未完全阐明[12~13]。面对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增病例,在COVID-19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难免出现一些负性的心理反应。
本调查结果显示,206例调查对象SA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其中11.17%的调查对象已达到了轻度及以上焦虑,他们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对疫情严重程度的担忧,同时,激增的工作任务更使他们感到紧张,担心自身防护安全甚至家人被自己感染。调查显示,36.36%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有焦虑症状,SAS评分显著高于医疗机构水平,这可能与各自在疫情中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有关。疾控机构不仅负责疫情防控的行政管理等工作,还承担着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核酸检测确诊等职业暴露概率较高的工作,因直接面对患者或患者的生物样本,工作人员更加感觉紧张与恐惧,他们担忧疫情的严重程度、害怕因自身防护不足导致自己甚至家人被感染。另外,疾控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医疗机构相比,管理更加严格,出行更加不便,因担心家人被感染,大部分住宿在单位或酒店,与家人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家庭宣泄、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此次调查还显示,具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的医务人员更加焦虑。COVID-19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对于没有重大疫情工作经历的医务人员来说,意味着一项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锻炼,表现出兴奋、乐观的心理反应,但是对于参加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H1N1、H7N9等疫情的医务人员来说,心理表现就不同了,他们大多担心疫情的防控形势,对病毒的破坏力感到恐惧,对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感到紧张、不安[14~16]。
COVID-19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应激源[17],如果得不到缓解,将演变为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失调,甚至社会性恐慌[18]。目前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监测,使其调整至最佳的身心状态,对保障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十分重要。具体对策有:①从实际出发,解决医务人员最为担心的问题,提供适当的物质保障,解除对孩子家人的后顾之忧;②配备充足的防护物资,提供消除身心紧张的放松方式,保障医务人员必要的休息时间[19];③由心理医生队伍根据不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保健服务,在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干预培训,了解调控情绪的方法[20~22],重视在疫情期间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评估及干预。
综上所述,COVID-19疫情下成都市青白江区医务人员存在明显焦虑,需要针对其最担心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COVID-19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样的重大疫情面前,保障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更好地完成COVID-19防治工作。分析医务人员负面情绪的来源,针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十分必要,对保持医务人员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一定会健康而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