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松乔
摘 要:模拟法庭是一种培育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模式。立足教学实践经验,从科学选题、明确分工等方面论述中学校园模拟法庭法制教育的艺术。
关键词:模拟法庭;选题;诉讼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授课方式,发源于14世纪英国著名的律师学院。在中学政治课堂中开设模拟法庭法制教育,能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其法治意识,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和理性精神。本文就此论述中学校园模拟法庭法制教育的艺术。
一、科学地选题
模拟法庭活动是建立在思想政治课程基础上的,在最大程度上根据真实的法律工作特点、要求、流程,选择真实案例,进行真实情境模仿,开展“实战”模拟的教学活动。模拟法庭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法制思维,在校园里弘扬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因此,模拟法庭的第一步骤就是选题。为了让学生了解真实法律工作的特点,体验真实的法律案件审判,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选题。
如在学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涉及劳动争议的民事诉讼案件。如雇主与员工关于劳动合同的纠纷、农民工讨薪等。通过选题案件的分析,学生不仅学会了劳动合同法的知识,掌握了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点,更是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明确彼此的分工
模拟法庭法制教育的第二步骤,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模拟法庭审理工作中。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模拟的法庭审判情境,并且让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审判组、原告组或者控诉组、辩护组(被告组)、被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吸纳每一个学生都加入模拟法庭中任何一个组,尽能力担任自己的角色。
在学生分组之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同时,根据案例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小组讨论,这是提高模拟法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准备诉讼文书
模拟法庭法制教育的第三步骤,就是根据真实的法庭案件审理过程,开展模拟法庭审理。在法庭正式“开庭”之前,学生应该准备好有关的诉讼文书,如公诉词、起诉书、说明、证据目录、代理词、辩护词等。一些文书需要根据真实法律的程序,如起诉状、答辩状等,在开庭之前传递给对方。
原告小组可以在小组讨论之后,根据所获得的案卷材料开展初步分析,确定被告的具体诉讼請求和诉讼理由,确定被告主体,确定支持诉讼请求需要的证据,之后由原告小组成员共同起草有关起诉状。被告小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原告的诉讼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把答辩状准备好。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反诉,确定获得反诉支持的请求证据。
在整个法庭案件审理过程中,作为控辩两方的同学都应该如同真正案件审理中的当事人一样,对小组讨论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预估,策划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强调的是学生亲自设计诉讼文书,如庭审记录、询问笔录、公诉词、证词、辩护词、判决书等。在法庭审理准备阶段,不应该把这些诉讼文书提供给学生,杜绝照抄的现象发生。作为学生,应该善于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应变的回复。在庭审开始之前,应该做好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想好能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案。
四、进行庭审
模拟法庭法制教育的第四步骤,就是进行正式的模拟法庭审判工作。在这个环节中,从发布开庭审理公告、做好开庭之前的准备工作直到最后的法官判决,都要严格根据法定程序去办事。有条件的中学,可以根据真实的法庭审理过程开展模拟法庭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中学可以设计模拟法庭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开展真实的法庭审判活动。没有模拟法庭实验室的学校,可以对活动场所做出法庭审理的准备布置。学校在利用活动场所布置模拟法庭实验室上,应该与正式的人民法院审判庭一样。在模拟法庭实验室里面悬挂国旗,摆放显示诉讼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人的标志。参与审判过程的法官组学生,都应该穿着正式的法官服,律师组的学生都应该穿着律师服,营造一种正规、严肃的氛围,这有利于学生进入一个真实的“实战”环境之中。
在模拟法庭开庭过程中,参与审理的学生都应该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真实感和使命感,必须意识到一言一行都是对法律的神圣和尊严的维护。这个维护是对国家、当事人切身合法利益的维护。在这一阶段,参与模拟法庭审理的学生应该真正进入角色之中,严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法庭审理活动。在开庭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模拟程序的合法性,认识到法律公正的基石就是程序上的公正。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模拟法庭审理教学活动,能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值得广大中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邵俊武.对我国中学法庭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田肇树.革新法学教育模式强化法学实践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