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的“协和”都有谁

2020-05-19 00:24
华声文萃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同济

当全民聚焦武汉时,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医疗机构再次走入公众视野。在我们印象中,最有名的“协和”在北京,那武汉的“协和”医院和北京的是一回事吗?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是协和医学堂。1906年,英国伦敦会联合美国公理会、美以美会、长老会、伦敦教会医学会和英格兰教会五个英美教会团体共同创办了这所近代中国第一个联合教会医学校。1917年9月24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奠基仪式举行,1921年正式落成,此后该院便因提倡并实践“高水平”和“本土化”发展目标享誉世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科主任林可胜教授,开始训练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及各级学生,组织医疗救护队,奔赴长城古北口、密云等地,开设诊所和手术室,救治前线伤患人员。战地医疗工作的经验,给此后全面抗战的医疗救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卫生署”署长兼北平协和医学院院长的刘瑞恒被当局紧急征召,成立“卫生勤务部”,由其主持军民医务卫生工作。然而一经淞沪会战,脆弱无力的“卫生勤务部”很快被取消。当刘瑞恒及其他逃难的医疗人员集聚武汉时,刘氏再次邀约林可胜南下汉口,1937年9月刘瑞恒与林可胜正式会晤,经通宵详细商议,决定整合中国红十字会医疗资源和滞留武汉医疗人员力量,组建救护总队及分队,建立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加强医疗卫生人员训练,力求跟上战争步伐。1937~1945年期间,“协和系”师生在军卫筹备、设计、主持供应、负责行政与技术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就贡献而言,他们不仅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牺牲,而且还为抗战胜利后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医”和“民医”工作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协和医学院,从此该院获得新生。1971年,医院曾改名为首都医院,1985年改为北京协和医院名称。

谁是正牌“协和”

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队伍中,除了北京协和医院,尚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文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下文简称“福建协和医院”)两家。大多数人会误认为三家是同属一脉,可事实并非如此。

“武汉协和医院”可谓一宗多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中,原同济大学医学院整体迁往武汉。1950年,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2000年,因学校合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武汉协和”二字则源自汉口本地教会医院。1866年9月,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创办了汉口伦敦会医院,后取“仁爱济世”之义,定名为汉口仁济医院。1928年4月,创办汉口仁济医院的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和创办汉口普爱医院第二分院的英国基督教循道会将两所医院合并,定名为汉口协和医院。以上即为“同济”与“协和”二字的来源,换言之,“武汉协和医院”拥有“同济”与“协和”的双重身份,而“武汉协和”与“北京协和”并无直接渊源。

“福建协和医院”,是由1860年中华基督教闽中协会创办的圣教妇幼医院和1900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开办的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1928年正式成立。1951年,医院更名为福州中国协和医院。1996年医院又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由此可见,“福建协和”与“北京协和”“武汉协和”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其它“协和”是怎么回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700家冠以各地地名的“XXX協和医院”。我们只记住一点就好,真正的公立“协和”医院,只有这三家——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同济
野有蔓草·新编
公关界、艺术界爱心人士募集善款121710元捐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梁启超的宽恕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磨洋工”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