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特征与内部政策协同现状研究

2020-05-19 15:24赵志强
各界·下半月 2020年4期

赵志强

摘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支点,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2009-2018年陕西省级科技创新政策内容以及省市级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情况,发现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起步晚、数量少,不稳定,政策类型分布失衡,政策发布部门之间的关联少,协同度低,下属各市对省级科技创新政策的响应性不足。因此,本文从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加强配套措施以及改善区域需求质量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特征;政策协同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兴事件使得核心技术创新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创新驱动战略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意义深远。科技创新是创新转型的核心支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政策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对构建科技创新体制、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具有积极意义。陕西省是科技资源大省,但是一直以来困扰陕西省的重要问题是这些科技资源并未能充分转化为创新竞争力。因此,对现有科技创新政策的供给特征与省内政策的协同情况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科技创新政策分类方法研究综述

研究创新政策分类有利于全面科学地将区域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分类,是科技政策评估的基础。目前,国外学者Zegvold和Rothwell将科技创新政策分为供给型、需求型以及环境型三类。供给型政策主要指政府对科技创新相关要素的支持与提供,例如资金支持、技术人才以及实验设备等,需求型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公共采购、服务外包以及贸易管制的手段促进创新产品以及服务的市场,例如政府通过补贴、限号等相关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环境型政策是指政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科研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例如政府的金融政策,对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使用监督政策、金融以及税收政策等。国内学者刘珩冰将科技政策按照基础导向型、科学导向型、扩散导向型、使命导向型。赵筱媛与苏竣对科技创新政策分为战略层、综合层以及基本层。战略层指科技计划、科技规划等,综合层是战略层政策工具进一步具体化的表现,例如先进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园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筹建等,基本层具体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结合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际情况,本文按照供给型政策、需求型政策、环境型政策对陕西省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整理。

二、陕西省级科技创新政策的供给特征

创新活动与创新过程呈现复杂性与动态性并存的特点,因此政府保障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也具有多样性与多变性。本文参考魏泽龙等对改革开放40年间创新发展进程的时间分段方法,研究2009-2018年间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供给特征。经整理,2009-2018年间陕西省级层面的科技创新政策共62项。综合型政策3项,供给型政策共31项,需求型政策共4项,环境型政策24项,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总结政策的供给特征。整体上2009-2018年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从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变成同步推进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起步时间晚、数量少,稳定性不足

自2009年以来,陕西省与科技创新政策相关的政策整體呈上升趋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第一,科技创新政策起步较晚,2009年陕西省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只有一项,相当于浙江省在1987年的科技创新政策数量;第二,创新相关的政策数量较少;第三,政策数量的增长不稳定。

(二)部门协同性不足

科技创新政策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统计后可知,政策的颁发机关主要是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人民政府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且绝大多数政策都是单一部门颁发,联合颁发的比例并不高。笔者认为陕西省2009-2018年间科技创新政策呈现部门间关联低,协同度较低的特点。政策的落实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制定,政府部门单打独斗会增加政策在初期阶段就失效的风险。

(三)政策类型的整体与局部分布均失衡

整体上,供给型政策占比约50%,环境型政策占比约40%,需求型政策的数量与占比严重少于供给型和环境型,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总体布局失衡。局部来说,陕西省供给型政策主要以公共服务政策为主,该类政策主要体现在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等;环境型科技创新政策分布较为均匀,法规管制类的政策有将近一半都是关于经费使用监督方面,而较少地从促进市场公平、建立正式的法规制度、统一产品或者服务标准等方面约束,因此该类型的政策体现出焦点错位的问题。

三、陕西省级科创政策与下属市级科创政策的协同情况

从政策数量上来看,在关中地区,西安、宝鸡、渭南、咸阳以及铜川地区存在政策的演进呈现起步更晚、更不稳定的问题,而且除西安外其他地区的政策数量非常少。在陕南地区,汉中、安康以及商洛截至2018年几乎没有起步,陕北地区的榆林以及延安地区存在类似情况,在铜川市甚至没有科技创新政策。在政策内容方面,除西安市外,陕西省层面的科技创新政策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市级的响应,各市没有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以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的经济效益提升,缺乏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必要手段的认知与行动。

四、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

在之前的分析中,陕西省政策类型整体与局部均分布失衡,例如供给型政策主要以公共服务政策为主。然而,从整个创新过程来看,相关创新资源之间的系统性以及协调性至关重要。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公共服务、金融支持、知识产权等多种政策工具之间应该有积极的协调互动效果,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区域创新。

(二)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配套措施

陕西省过去科技创新政策呈现部门间关联低、协同度低的特点,单个政府部门单打独斗会增加政策在初期阶段就失效的风险。政策的落实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从人才开发、金融支持、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到技术市场,陕西省应该重视配套政策的制定,有重点、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相应的政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落地。

(三)制定改善区域需求质量的政策

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陕西省应该发挥其科学顾问团的价值,一方面为政府制定相关产品规范和制定标准提供科学的建议,另一方面引导政府接受产业中的领头行业形成先进的产品标准。规范产品和制造标准、制定严格的产业标准能够改善区域需求质量,为产业和企业带来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具体地,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政策工具实现提升需求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兴武.公共政策评估:体系与过程[J].中国行政管理,2008(02):58-62.

[2]万钢.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7(09):4-9.

[3]朱春奎.科技政策的决策科学化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J].公共行政评论,2013,6(05):13-19.

[4]Rothwell R. Public innovation policy: to have or to have not [J]. R&D Management,1986,16(1):25-36.

[5]Rothwell R. Government Innovation Polic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The Journal of Science Policy and Research Management,1987,2(4).

[6]刘珩冰.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7]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01):52-56.

[8]李垣,魏泽龙.中国企业创新40年[J].科研管理,2019,40(06):1-8.

[9]李垣.中国企业创新40年发展[J].商讯,2018(04):62-64.

[10]肖士恩,雷家骕,刘文艳.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评价及改进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4(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