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光
【摘 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心电图ST减少率及胸痛发作频次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对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当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但是单一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疗效[1]。本研究选择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纳入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级之内;均具有阿司匹林治疗抵抗;发病到入院就诊时间<12h。排除标准:具有合并肝、肾等功能障碍者;合并出血性疾病;具有急性、慢性感染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抗凝治疗禁忌证者;伴有合并恶性肿瘤;过敏反应者。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0.55±4.88)岁;NYHA分级:7例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0.58±4.81)岁;NYHA分级:8例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处理,即绝对卧床休息、低流量持续吸氧、多功能心电监护,以及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滞剂等,与此同时,静脉推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1,规格:20mg/支)10mU,而后以0.75mg/kg速度持续静脉滴注,保证0.5h内滴完,再改为以0.5mg/kg速度静脉滴注,保证1h内滴完。对照组:加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0.1g/片),即首次剂量300mg,次日起15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规格:75mg/片],首日服用剂量300mg,次日起改为75mg,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注意两组用药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小时1次,连用1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胸痛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ST-T可移动至等电位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出现;有效:患者胸痛情况显著减少,持续时间减短,心电图ST-T出现下移0.2mV;无效:患者胸痛等症状并未出现显著改善或发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20例显效,1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16例显效,10例好转,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电图ST减少率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ST减少率为(0.02±0.01)MV;对照组为(0.33±0.02)MV;两组心电图ST减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观察组胸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68±0.14)次/d、(4.99±0.68)min;对照组分别为(3.22±0.30)次/d、(8.05±1.03)min,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但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则为快速恢复冠状动脉的正常运行,以免出现心肌大面积坏死。药物仍是如今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它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进而影响血栓素A2的产生,这可避免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有关研究资料发现[3],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个月可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然而其长时间应用可使上消化道黏膜受损,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所以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几年,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临床中应用愈加广泛,它属于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其可有效抑制ADP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氯吡格雷具有起效迅速,代谢活性高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服用两个小时后即可发挥作用。两种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不同,其中阿司匹林主要是抑制血栓烷介导的通路,氯吡格雷则是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通路,所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可形成良好的协同抗凝作用,且不会影响彼此发挥疗效;可明显影响运动神经功能,进而改善其突触功能。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心电图ST减少率及胸痛发作频次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钱永安,桂双飞,钱赓.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3):117-118.
周建一.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103-104.
何文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9A):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