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患者行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0-05-19 14:59马丽荣万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马丽荣 万静

【摘 要】目的: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常规肺癌化疗护理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肺癌化疗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不同护理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表示,护理组患者的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有改善,护理组患者要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配合的基础上,对肺癌化疗患者展开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癌化疗;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1

肺癌作为全球性恶性肿瘤,其患病率、病死率逐年递增,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生命[1]。对于肺癌术后的患者主要治疗方案是化疗,化疗虽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在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常是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其身心遭受严重改变,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本院为进一步研究肺癌化疗患者行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后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肺癌化疗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不同护理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其中,对比组70例患者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28例,年龄56~72岁,平均(61.52±3.62)岁;护理组70例患者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25例,年龄58~75岁,平均(62.38±4.61)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如化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化疗之后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嘱咐患者用药,进行出院的指导。

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具体如下:(1)第一阶段:认知矫正。入院第1周,向患者发放《肺癌化疗知识手册》,每周对患者进行两次的一对一访谈,时间在30~40分钟,及时认识到患者的错误进行改正。让患者客观评价自我,护理人员再根据患者的心理、行为等特征,通过指导提升患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及时调整自身情绪,消除不合理认知因素,促进积极思想。(2)行为疗法:在患者入院后第3~4天,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寻找合适的体位,督促其学习《肺癌化疗知识手册》。要保证病房要干净、整洁和安静,让患者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情,告知患者可以多做深呼吸的运动,深刻的感受肺部通气和换气的转换过程,多提醒患者想想美好的事物。而且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便于及时察觉患者的情绪变化,减轻其心理负担,树立治疗积极性。同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组织病友之间的活动,创造一个和谐的治病环境。(3)第三阶段:护理人员在出院前1d协助患者巩固第一与第二阶段的内容,同时提出问题,使其清楚出现紧急状况时的应对方案,同时留下联系方式,出院后遇到疑虑可及时沟通。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LI-74),主要内容涵盖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四个方面,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效果越明显。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采用焦虑SAS与抑郁SDS实施评估,若SDS≥53分,SAS≥50分,提示焦虑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统计数据均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表示,护理组患者的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有改善,护理组患者要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肺癌属于十分常见的疾病,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也逐渐递增[2]。对于患者来说,被诊断为肺癌不仅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也是一种沉痛的精神打击,势必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心理应激。为改善化疗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认知行为干预是指一组通过改变既往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以认知重建为主,附加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的心理干預[3]。而脱发等形象的改变会使得患者发生心理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还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变干预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对该疾病及治疗手段的应激易感性。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表示,护理组患者的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有改善,护理组患者要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配合的基础上,对肺癌化疗患者展开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海媛.常规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8, 37(24):153-155.

刘红.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50):90+92.

汪浩, 项东阳, 孟颖.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v.30(24):62-65.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