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人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0-05-19 08:40焦裕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人才培养

【摘要】《中国媒体发展报告2019》对全国19个城市约50多家媒体的实地调研结果看,传统媒体的支撑力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媒体运营的新格局已经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基于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催化,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需要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不断增强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进而实现“融媒+融人才”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一课题成为近几年来各高校集中关注的热点,如何更好在新时代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将广播点电视人才培养好,打造培养特色品牌,形成人才培养集群优势,成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人才培养

在传统媒介似乎发展乏力且发力点不够多样的今天,媒介融合就是传统媒介人的一颗定心丸。广告商貌似也不想在传统媒介上像撒花姑娘一样投资了,省级媒介也正在开拓新路,各自都营造出媒介新生态希望在本次的转变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央视新媒介也不断创新升级,融媒生态圈也在不断壮大。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顺势而为,培养策略转型是大势所趋。

1. 媒介融合的相关定义

媒介数字化转型的飞速成长和网络运营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引发了社会相关领域强烈的变化。也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效率和效果上,不断更新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既丰富了人们看待世界的“万花筒”,也净化着人们认识社会的“千里眼”。

媒介融合的速度发展惊人。几年间,传统纸媒、有声广播、电视画面、初期互联网承景、然后是各类移动视频端口,传播介质不断演进和相互融合,这样的一场大结合的媒介革命,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媒介融合。

2. 媒介融合在广播电视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定位欠明晰

媒介融合根本的因素是媒介自主性的实践技能的融合,当前我们对广播电视学科的定位、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的认知、多元媒介的深度融合等理解各有不一。

鉴于此,我们更要用互联网思维去理解和定位媒介融合。新时代媒介的深度融合不只是局限于传统传媒产业融合,更是新兴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它将改变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

所以,广播电视相关学科定位就需要有更加多元的理解,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态度、知识、技能等维度上重新定义,而不能只是照搬原有的学科定位及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定位需要进一步明晰,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丰富实践。

2.2 师资构成欠均衡

师资选配现状与媒介融合的大势契合度需要加强。以高校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国内设置课程主要以传统广播电视媒介及素养相关的内容为主,教授课程的师资主要是校内青年教师、获得相关职称的老师及部分的博士,校内师资的相关专业社会实践较少,实践经验更新较慢,教授内容与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专业内容有一定距离,实践意义有限。

师资建设机制对广播电视专业的产学研生态圈构建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上,双导师制和实习制是目前较为倡导的培养方式,但效果不明显。往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的课程在校内完成后,实践课老师就开始带领学生实践,两者之间就具体学生培养方案的时时有效沟通机制及效果,能否更好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并未更加有效的形成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对于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但究竟是否是相互衔接、互为促进没有较好的发挥整体合力,导致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在新媒介融合發展的大势下,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校内老师把课讲完,专业人士作几次演讲,到几家媒体参观学习一下,就可以有效提高的,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积累,真正做到建立广播电视专业产学研的良性生态圈,让老师在此生态圈里变为“希望的播种者和创新的开拓者”,让学生成为“理想的坚定者和成长的奋斗者”。

2.3 课程综合度和创新度不够。

从媒介融合所需人才的角度考虑,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更需从综合和创新两个重要维度来展开。在这里需要区分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理念以及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理念。

专业性是基于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独特性而言,需要深度掌握本专业的内核和竞争力所在。要清晰的了解本专业的价值定位和发展路径,将课程设置的专业鲜明的导向激发出来。

综合性是紧跟媒介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契合和满足当代媒体转型和融媒体创新发展的需要,不仅仅局限在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本身,更加注重综合化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要夯实“听说读写”的理论功底,更要砺炼“唱念做打”实践功底,一定要“跳出专业学专业”,将广播电视专业建设成“海底捞式专业”。在不断扎实积累的多学科知识背景支撑下,丰富广播电视专业的课程综合性。

传承性是在广播电视事业和学科建设的时代发展中传承,通过对已有课程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优秀和精华传承并发扬光大。传承性旨在将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课程载体进行推广,这是广播电视事业和人才而培养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属性问题。

创新性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打破原有的相对固化的格局。课程设置与教授更加注重实现立体化、多媒介和可选择、可考量。

综合上述现状,以现实为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将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和课程设施设置结合起来分析,就较为客观的验证课程设施的问题所在。

2020年预计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847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求职而言,就业门槛日益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往往是既要对本专业具备厚实的基本功,又要具有丰富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背景知识;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备熟练运用融媒介传播相关的具体工具及多样化技术手段;既要具有较强的采编播综合能力,又要有较强外语沟通能力等等。

这样的求职设限,就会凸显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课程设施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造成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多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匮乏,媒介融合需要的工具及技术传播技能较差,采编播综合能力不足;多语言多样化表达辨识度不强。

3. 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3.1 建立多学科深度融合教学新体系

笔者认为越是媒介融合度越高,广播电视专业的包容度必然会越大,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空间就会越广,广播电视人才的有用之地就会越宽。而关于广播电视专业相比较新闻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等专业实用度和专注度较低的想法是完全转不住脚的,而对其视为的无用论的想法更是无据之谈。

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的新体系要充分汲取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营养。例如,可以进一步融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金融经济学基础知识、美学常识及应用、法律相关常识,适当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等,不断丰富广播电视专业课程教学新体系。

3.2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团队教学新格局

媒介融合的发展大势将“融”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实践层面更需要将“融”字的使命和内涵跃然呈现。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相关专业要勇于擎起“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团队教学新格局”的大旗,将广播电视专业的包容作用和集成作用充分释放出来。

例如,可以由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牵头,法律相关专业和艺术学相关专业、新闻学相关专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在培养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编辑相关法律报道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学到的法律常识来专业编辑,在加以优秀的新闻涵养和文学艺术感完成报道写作,这样的一篇新闻报道包含了法律、新闻、文学和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拓宽了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同时也使得廣播电视专业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进一步增强,不断催生其适应性和生命力。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用制度。

就当前研究生招生信息来讲,考核的实质大部分都是以初试和面试的模式实施,初试考核政治、研究生英语、和专业课这三项,然后就是面试,招取研究生共需要参加这四项考核。在考核专业课时依照学校开办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方向来进行考核,还要针对新闻传播走向的实际操作来进行研讨。针对初试来讲,大部分学校考核的实质为专业理念根基和研究本能,在业绩操作层面的考核却不多。

在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在没有此行业认可的标准选用人才的考核体系的条件下,假如只限制在考核大众传播理论只怕是不会顺应眼下时代对专业人才评价的出发点。

在面对一直转变的媒介背景,在人才的招纳规范上要实时的给出重新的安排。现实的生活中是需要灵活度很高的专业人士才能适应生活,把握适者生存的王道。

4. 结论

广播电视人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培养,面临着很多挑战。无论是在学科定位、师资选配和课程设置上,都需要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才能更好实现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人才培养要全力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培养机制与平台建设、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格局谋划、科学选用人才标准化上要理清思路,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溟.媒介融合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丽菲.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M].广西: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胡德才.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与艺术教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王晓红,陈欣钢,田维钢.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5]李斯特.新媒体批判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6]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6)[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焦裕强(1987-), 男,汉, 山东省泰安市,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人才培养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